我的媽媽是老師,我的老師像媽媽。他們都讓我感受到老師的辛苦、老師的高尚和老師對學生無私的關愛。
我的媽媽是一名大學教師,每天除了到學校上課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家里。在外人看來,媽媽是輕松的,可在我看來,媽媽已經把家當成了她的辦公室。早上一睜開眼,總會看到媽媽在書桌旁工作,也經常會聽到她和學生在打電話。她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對于我和這個家卻無暇顧及。我家總是亂糟糟的,我也很少感覺到媽媽有像其他家長那樣對孩子學習和生活的付出。我知道,是媽媽的工作占用了她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我理解媽媽!
當我在為缺少媽媽的關愛而失落的時候,在學校我卻遇上了我的另一個“媽媽”——我的班主任。她是一位年輕貌美、富有愛心和責任感的女老師。她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不僅關心我們的學習,還關心我們的生活和成長。我經常看到老師幫女學生午休之后梳辮子,幫助男生系鞋帶,看到老師很晚才下班……
看著家里的媽媽和學校里的老師,我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神圣和責任,看到了普天之下所有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工作的無私奉獻。她們燃燒著自己,照亮了學生。我想到了一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我愛媽媽,更愛像媽媽的老師!
【指導老師:李保華】
點評
“當我在為缺少媽媽的關愛而失落的時候,在學校我卻遇上了我的另一個‘媽媽’——我的班主任。”這個過渡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上文小作者對是大學教師的媽媽的理解,又引出了下文對像媽媽的班主任老師的描寫。第二段看似寫媽媽,其實也是在寫老師,所以結尾處引用一句古詩表達了小作者對老師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