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看到媽媽的剪刀有點鈍了,就想為媽媽做一件事。
我拿著剪刀來到街上,只見兩位老爺爺和幾個小朋友正圍著一位磨刀的老爺爺看熱鬧呢。磨刀的老爺爺像騎馬一樣,坐在一條不長不短的板凳上,板凳前面掛著一個小水桶,里面盛著半桶水,水里泡著一把小刷子。
正低著頭磨刀的老爺爺看上去有六十來歲,臉上布滿了刀刻似的皺紋,鼻梁上架著一副老花鏡,下巴上的胡須隨風飄動。周圍的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各地新聞奇事,磨刀的老爺爺既不答話也不抬頭,只盯著手中的菜刀,兩只手用力地按著,擺好架勢,在磨刀石上很專注地來回磨著。菜刀在磨刀石上發出有節奏的“噌噌”聲。不一會兒,老爺爺又用小刷子沾水刷了一下菜刀,沖去刀上的泥,立刻露出閃著寒光的刀刃來。他輕輕地用大拇指在刀鋒上刮了一下,大概是試試刀是否鋒利,然后遞給大媽說:“好了!”
輪到我磨剪刀的時候,我盼著老爺爺能多磨一會兒,因為我家的剪刀實在是太鈍了。以前我曾磨過幾次,但始終沒磨好。只見老爺把剪刀打開,往下一按,擺好架勢,便“噌噌”地磨起來,神情還是那么專注,磨得還是那么認真。幾分鐘后,老爺爺就停下了。他熟練地用手指肚試了試,再用水沖干凈剪刀,把水擦干后遞給了我。付過錢后,我拿上剪刀趕緊回家,想讓媽媽試試。
媽媽笑著說:“這次剪刀磨得最快,也是最便宜的一次。”媽媽還夸我長大了。
【指導老師:朱 莉】
點評
“刀刻似的皺紋”“既不答話也不抬頭”“很專注地來回磨著”,這些詞語的運用使那位磨刀的老爺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一篇習作只能體現一個主題,你究竟是要表達“我長大了”呢,還是要贊美那位老爺爺呢?另外,標題是對習作內容的一個高度概括,所以用“日記”作為標題有些籠統。如果這是一篇日記的話,就最好采用日記的格式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