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您好:讀了10月份的雜志上的《再論六國》,我對那段遙遠的歷史產生了興趣,特別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文中雖沒有詳述,但我相信有許多賢明祖先的他不是一個暴君,所以請您介紹一下,秦始皇究竟是一位怎樣的帝王?
訪客/秦川
編輯回復:秦始皇是一位勇于開拓、大有作為且比較開明的皇帝,他在奠定封建國家體制方面建立了豐功偉績,表現出他的雄才大略,統治的時間雖說不太長,但也表現出他作為一個有作為的統治者所必備的優良品行,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五個方面:一生都十分勤政;特別重視和重用人才;能夠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采納正確的建議;沒有“坑卒”、“屠城”暴舉;不行人殉制。史書稱秦始皇“晝判獄而夜理書”,據記載,他每天要批閱的各種奏請簡札有一百三十多斤重,這是他自己規定的數量,每天必須完成。滅掉六國,統一天下之后,他又多次東巡,為的就是巡視各地的治理情況,故研究家推斷,秦始皇死于疲勞過度。秦始皇之前,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王龁將趙軍四十萬降卒全部予以坑殺。秦始皇之后,項羽攻襄城后屠城坑卒,將秦將章邯的二十萬降卒全部予以坑殺,特別是攻入咸陽后,“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秦始皇在近十年的征服六國、完成統一霸業的漫長征戰中,歷經屢戰,卻不見史書有關其坑卒、屠城暴行之記載。這樣一位賢明的帝王,被稱謂“暴君”僅是因為秦二世被縱暴政,這一事實卻不為后世所知。故讀史之人,應該運用“實事求是”這把唯物史觀之刀,還秦始皇帝一個真實面貌。
編輯您好:每次唱響國歌,都感覺心潮澎湃,因為那是中華兒女的血脈之音。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不知我國最早的國歌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又是誰創作的呢?
訪客/素月
編輯回復:據史載,古代中國的第一首“國歌”名為《承云》,又名《云門》。其基本創作方法是:黃帝命樂官飛龍氏融匯流行樂曲“條風”、“明庶風”、“清明風”、“景風”、“涼風”、“闔闔風”、“不周風”、“廣莫風”的八風風格特點,創作成“圭水之曲”,主題是“召氣而生物”,然后鑄成銅質樂鐘,作“五基六英之樂”,名為《承云》,用來在“萬國諸侯”到國都開大會時“享上帝,朝諸侯”。可惜大雅久不作,知音世所稀,我國最早的國歌,已是遺音難覓。
本版編輯/徐展
更正啟事
我刊2012年第10期“醒獅講壇”欄目主講嘉賓為吳言生老師,特此更正。并向廣大讀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