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于諜戰
兩個男人,因為所處陣營的不同,注定要成為終生的宿敵。黃以軒和孫世安身為國共兩黨的特勤人員,他們的交鋒開始于新中國解放前,伴隨著家破人亡的慘痛代價,黃以軒迎來了新中國的解放,這也正是他與孫世安不死不休斗爭的正式開始。代表著共產黨的黃以軒和代表著國民黨的孫世安,展開了一場場險象環生的諜戰較量。
成長于生活
新中國解放后,身處大陸的黃以軒和身處臺北的孫世安開始了轉戰北京、上海、臺北、香港的隱蔽斗爭。結合真實發生的多起歷史事件,故事的主線推進到上世紀70年代的“文革”時期。在那個特殊時期,黃以軒經歷了隊伍中同志間的不信任,面對孫世安策反所展開的反策反,以及在上山下鄉的艱苦環境下仍然要秘密開展的敵我斗爭,使他堅信活下去才能繼續戰斗。
充滿生活氣息的間諜斗爭正是《誓言今生》相較于常規諜戰劇的不同之處,在與對手見招拆招的同時也要肩負生活的重擔。當你印象中的特勤人員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超人”時,或許這樣兩個仍需為柴米油鹽和兒女情長所困的特勤人員才會顯得如此“可愛”。
結束于情感
從1948年到1998年,50年的時間長卷記錄了黃以軒與孫世安“你來我往”的大半人生。人近晚年的兩位老人雖然都已經退休,但是仍然習以為常地相互監視與窺探,不再有險象環生的殘酷博弈,取而代之的是兩位老人家的搞笑逗樂。兩家子女間的漸漸成熟的愛情關系成為兩位老人為之“戰斗”并一定要“摧毀”的目標,或許這也是兩個人晚年最后的較量。
劉江 如此“混搭”很過癮
電視指南:當初怎么考慮要拍這樣一部戲?
劉江:其實就是因為它的豐富性,另外因為是它跟《黎明之前》不一樣,恰是因為它的不一樣我才要拍。當時我一看這個劇本,哎呦,太豐富了,可以說編劇把整個故事弄得龍飛鳳舞,各個情節的組合在命運當中有反特劇的色彩、諜戰劇的色彩,然后歸結到一個生活劇。在這個行業里面,簡單的劃分是兩大類:一大類是情節劇,一大類是生活劇,像《黎明之前》這種就是強情節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就是很典型的生活劇,那么這個《誓言今生》我覺得是一種混搭(笑),是情節劇跟生活劇的混搭,它不像情節劇一根筋就下來了,有很多情節化的段落,然而它又不全是生活劇,生活里面有很多諜戰的橋段和諜戰的內容。
電視指南:這部劇中的時間跨度有50年,也是會有一種歷史的厚重和沉淀感吧?
劉江:對,其實它的主線是兩個男人,一個是共產黨員,一個是國民黨員,他們互相博弈了一輩子,但是最后在世界格局的大形勢下,也是隨著時光的流逝,他們最后是有一種寬容,走向了一種融合。
電視指南:這兩個男人之間的博弈是否跟《黎明之前》相似?
劉江:主要是戲劇的構成不一樣。《黎明之前》是一個類型化的事件劇,通過一個事件展開各種橋段,一環一環,是強情節的東西;《誓言今生》展開戲劇情節,展開的是命運,是人生,它是對人物的一種刻畫,他的豐富性比那個要多得多,信息量要大得多。還有它這個發力點也不是照著諜戰劇的寫法去寫的,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橋段,但是著力點還是在一個人物的塑造上。
電視指南:相對來說這部戲是不是比《黎明之前》更難拍一些?
劉江:難拍得多,你想想,它兩岸三地的戲,要不斷地轉場,當然臺北我們沒去啊,故事基本上發生在北京、上海、香港,然后1948年的上海,1955年的香港、北京、上海,1965年的香港、北京、上海,還有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就這么多年代跟區域的變化,場景上就不是一般電視劇可以比擬的,一般電視劇來講,場景上差不多是200來個大場景,這就了不得了。我們這部戲是600多個,因為牽扯到三地,每個地方都有很多場景,然后還需要年代變化,變化一次年代我們就需要改一次場景,(都是臨時搭景嗎?)有搭的,有改的,但是香港那邊我們確實受經費上的制約啊,不可能去香港拍,而且香港也沒有那樣的地方了。這個戲的制作難度非常大,最困難的就是在這了,場景散,場景多。
電視指南:對演員的要求是不是也很高?
劉江:對,郭曉冬也好,姜武也好,我甚至覺得他們老年比年輕時候演得更好,哈哈。(您不擔心他們聽了會不高興嗎?)這倒沒事,因為這也是夸他們啊,老年部分我覺得他們演得特別出彩,你們到時候看了就知道了,反正我是很滿意的。(他們看過了嗎?)他們自己到現在都還沒看到這個片子呢,可能他們要跟觀眾一塊看了(笑)。
電視指南:之前您與郭曉冬和姜武都合作過,這次是因為合作上已經很有默契了找他們來演還是覺得更適合角色本身?
劉江:是這樣的,我剛好拿到本子,姜武正好問我最近看了什么本子,我就給他看了,看完之后他就說“這個角色非我莫屬”,哈哈。但是,他確實演得非常出彩,他演的雖然是一個國民黨員,但是我們堅決沒有臉譜化處理,我覺得他這個角色能拿獎,演得非常出色,尤其到了老年的時候太逗了,就是老頑童的那個狀態。
電視指南:從《黎明之前》、《風語》到現在的《誓言今生》,現在好像一說諜戰戲觀眾就會想到您,您會擔心這種類型化的定性嗎?
劉江:其實我一直很冤這個事兒,呵呵。說實話《黎明之前》拍完之后,我就堅決地說我再也不拍諜戰劇了,但是當時《風語》也是因為我認為它不是一個諜戰劇,《誓言今生》也不是諜戰劇。我還有別的作品,比如《媳婦的美好時代》,包括接下來我明年要拍的三部全是生活劇,(您是更偏愛拍生活劇吧?)生活劇多輕松啊,這是兩種愛好吧,就像你愛吃海鮮呢還是愛吃香辣鍋,各有各的好,就是吃辣的可能會辣得你滿身大汗,這就像是諜戰劇一樣,拍起來特別費勁,但是完成之后你也很滿足,因為制作上難度大嘛,它就能體現你的制作。
白慶琳 感情戲有點“虐”
電視指南:對那個時期的女間諜有過了解嗎?
白慶琳:有看過資料,也很想知道更多“野史”的部分,因為無論真假,我想知道她的生活和情感,首先這個女人在我心里就不僅是臺冰冷的機器了。演間諜沒有難度,演一個間諜身份的真女人需要花許多工夫去揣測和探尋她的世界。
電視指南:你說這個角色是你演過最擰巴的角色,為什么?
白慶琳:楊菲是一個孤兒,從一開始她就是自卑無助沒有安全感任人擺布的,說她擰巴,是因為在她性格和天性里有很多東西和她的任務、身份是背道而馳的。
電視指南:導演對這個角色有什么要求嗎?
白慶琳:導演要求她出場學生時代的感覺是清純中透露出悶騷。她沒有大家司空見慣機械般的女間諜那種冷漠和無情,她一輩子深愛姜武扮演的孫世安,在間諜這個無奈的身份下她更多的是一個相信愛情,向往美好的女人。
電視指南:第一次從少女演到60歲,是什么感受?
白慶琳:這是我第一次演年齡跨度這么大的戲。人的一生各階段的狀態和心理都是有差別的,對于表演的功力和形體的要求來說都有很高要求。少女的時期我有過,所以我知道怎么去詮釋,后來的部分我有去借鑒別人的人生。比如孫世安和楊菲婚后多年的狀態,面對女兒從國外歸來的狀態,我就借鑒了我的媽媽。每一場我和孫世安的老年戲下來我都覺得特快樂特過癮,因為人老了就釋懷了,就顯得慈愛了,當這么一對“史密斯夫婦”老去的時候就像兩個老小孩一樣親切。老年是人生中最精彩感動的部分,我始終這樣認為。
電視指南:孫世安開始并不愛楊菲,后來是怎么走到一塊的?
白慶琳:楊菲和孫世安的感情戲有點“虐”。最初楊菲在孫世安眼里只是個部下或者就是個完成任務的工具。他會把橄欖枝拋給大家閨秀,而楊菲這種女人即使再華麗也只不過就是個武器。而可悲就可悲在楊菲卻深深地愛著孫世安。直到最后,時間改變了一切,當他們都老去的時候,孫世安才知道自己對陪伴他到老相扶他一生的楊菲懷著深深的感情。
電視指南:和姜武合作的感受如何?
白慶琳:武哥會不停地給對手新的火花,新的信息,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演員!看他的戲是一種享受。最初看他演了許多很平民化的角色,憨厚樸實,這部戲和他合作看到了他“帥哥”的一面,睿智精明的一面,非常帥!而且在拍攝過程中每一場戲開拍之前我們都會一邊吃核桃一邊對戲,給了我許多寶貴的經驗。
電視指南:演劉江導演的戲會不會有壓力?
白慶琳:演劉導的戲會有壓力,不過這些壓力也正是我想要的,一塊玉石要在真正的大師手上打磨才能光彩奪目。和劉導合作是許多演員都羨慕的,因為他是個作品太牛的導演,整個拍攝過程就是個被打磨的過程。比如說有的演員戲好,除了松弛和節奏大家說不出他具體的光彩在哪,劉江導演就會幫助你發現這種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