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遏止貪腐,也為了自證清白與廉潔,官員需定期向社會公布自己所擁有的財產,并說明其來歷。因而,官員財產依法申報公示制度,也常常被人們稱為“陽光法案”。目前,全世界已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將“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入法。
對于國人特別關注的這一熱點議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曾于兩年間三次提到。
2010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堅決執行中央關于報告個人經濟和財產,包括收入、住房、投資,以及配偶子女從業等重大事項的規定。
2011年2月28日,溫家寶總理與網友在線交流時說到,許多網友在網上提出為什么還不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這個建議是正確的,此舉應該是反對腐敗的一項重大舉措。我們說要實行政務公開,也要對官員的財產收入實行公開。這件事情要做得真實而不走過場,就必須建立制度和制定法律,并且長期地保持下去,使它收到真正的效果。我們正在積極準備這項工作。
2011年9月15日,溫家寶總理在“第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談到反腐問題時進一步表明,我們已經制定了一些制度,包括領導干部財產和家屬子女在國外定居和經商情況,我們還要進一步加以完善,逐步從申報到公開,這是對干部手中權力的一個最重要的監督。
作為歷屆兩會老提案,今年兩會期間,官員財產公示再度引起與會代表和廣大民眾的熱議。至于結果如何,一時還難以確說。或許會邁出實質性的步伐,或許又將變成了一種漫長的期待……
“陽光法案”路漫漫
不知為什么,官員收入為何如此見不得陽光,官員財產公示又為何總是遭遇破冰難?
“陽光法案”是由瑞典在240多年前最先創立,后被世界多國采用的這一有效“治官之術”,在我國也早有動議,但卻一直處于“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狀態,峰回路轉,多有說辭,但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下面,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我國關于官員財產申報方面的制度行進歷程:
——1987年11月17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的王漢斌說:“我國對國家工作人員是否建立申報財產制度問題,需在其他有關法律中研究解決?!痹诳刹橘Y料中,這是最早的一次官方表態。
——1994年,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財產收入申報法》正式列入立法規劃,但未能實際進入立法程序。
——1995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收入申報的規定》。
——2000年12月,中央決定在省部級現職領導干部中首先實行家庭財產報告制度,并于2001年6月頒布《關于省部級現職領導干部報告家庭財產的規定(試行)》。
——2004年7月,針對貪官外逃前,往往利用親屬向海外轉移財產,中央紀委決定在部分地方開展領導干部親屬出國、子女就業申報備案試點工作。
——2006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黨員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
——2007年9月,國家預防腐敗局成立。副局長屈萬祥表示,中央紀委、監察部在抓緊研究財產公開申報制度,適當時候將建立財產公開申報制度。
——2010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首次明確副處級以上官員須報告收入、房產及投資情況,而諸如婚姻變化、配偶子女移居國外及從業情況,也在報告之列。
屈指算來,迄今為止,我國關于官員財產依法申報公示方面的研究與探索已歷時26年。
當然,在此期間也有過少許個例曾讓人狂喜。如2008年5月2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紀檢委牽頭制訂的一份關于“官員財產申報”的文件,并在廉政網上有近千名官員公示了自己的財產。之后又有浙江慈溪、湖南瀏陽等地先后“接力”推出各有特色的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激起一波又一波的關注和討論。盡管這些嘗試還頗顯粗陋,甚至多有不足,但社會輿論總體上還是以鼓勵與呵護為主,人們期待這些“星星之火”能燎出一條“下行上效”的改革路線。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索通律師事務所律師韓德云為推進“陽光法案”的早日實施,持之以恒,堅持七年七次就“官員財產申報公示”提出議案,但也始終未能出現堅冰被破的跡象。
“陽光法案”卡在哪
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出不來。人們不禁要問:“陽光法案”遲遲不能出臺,到底卡在了哪里?《中國懲治和預防腐敗重大對策研究》課題組組長王明高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也不由發出同樣的感嘆:“陽光法案”在我國為什么就照不到那些貪官污吏們的陰暗角落?
經過匯總,我們從眾多資料中梳理出以下幾種觀點。
官方態度:
在中央外宣辦2011年6月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紀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吳玉良在回答官員財產公示時間表的時候表示,目前時機還不夠成熟,原因主要是欠缺兩個方面的條件:“一個是社會誠信體系,第二個是信息統計體系,沒有兩個體系的建立,此項制度實施起來是很難的?!边@可以說是官方比較具體的說明。
今年3月8日兩會期間,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兼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馬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目前正在進行探索,具體試點情況如何大家可以持續關注。這個事情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何時公開,現在還沒有準確的時間表。
中紀委法規室副主任侯覺非認為,實行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措施。但是也要看到,制定財產申報法律涉及的問題非常多,需要從中國國情出發,對制度設計進行充分研究論證,使這項制度能夠符合中國國情,立得住,行得通,取得實效。
還有官員分析指出,目前官員財產公示存在五大難題:一是金融實名制覆蓋不了現金交易;二是身份信息不夠準確;三是不動產登記制度不完備;四是境外資產、珠寶、古董等財產的底數,現有技術與配套制度更不能輕易摸清;五是信用意識缺失。因此,在這五大難題未解決之前,官員財產公示是不可輕舉妄動的。
民意認為:
盡管上述問題確實存在,但是從部分專家、媒體乃至民間等分析來看,當前官員財產申報公示行動之所以遲緩,阻力主要還是來自于官員,特別是來自態度和決心的層面上。原因有三:
一是官員反對率太高。多次要求為官員財產申報立法的全國人大代表王全杰曾作過一項調查,稱接受調查官員中的97%對“官員財產申報”持反對意見。
俗話說:樹根不動,樹枝白搖。如此強大的官員抵觸心理,工作難以推動是肯定無疑的了。當然,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官員持這樣的態度,其背后的隱憂及無法說清的東西,恐怕才是真正的糾結與根源。
二是“維穩論”作祟。新華社《 望》新聞周刊的一次官員調查顯示,在諸多受訪人士各種表層的困難之下,圍繞財產申報公示還有對穩定的深層考量。龐大的政權框架要靠各級各層機關來維持,如果問題官員占得比例過高,短時間內,一股腦地將他們的問題都暴露出來,這對局部乃至大局的穩定是會有影響的。從當前查處的許多窩案、串案來看,便是很能說明問題的例證。
媒體爆料:泰安市原市委書記胡建學(正廳級)因受賄61萬元被判死緩,此案涉及泰安原市委副書記、市委秘書長、副市長、公安局長等6人;沈陽“慕馬案”,涉及副省級干部1名,副廳級4名,正處級11名,縣處級7名;2009年湖北省一起比較典型的窩案,共查出襄樊市原市委書記孫楚寅、原副市長趙成霖等7名廳級干部和15名處級干部;廣東韶關“8·14韶關系列腐敗案”歷時兩年,粵北首富朱思宜涉案后,共牽出100多名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員和企業老總,其中包括31名廳級干部。
三是官員自身未必干凈。不止一位全國政協委員不無擔心地表示,如果大量官員財產太多、一些高官子女借助公權從商暴富,公之于眾后,“老百姓會怎么想?”全國政協委員林銘森也毫不掩飾地說,很多干部子女做生意發了大財,靠山都是當官的父親。全國人大代表、官員財產公示提案專家韓德云分析認為,如果多年來宣傳的“干部廉潔奉公”觀念和“很多官員擁有巨額財產”的現實形成極大反差,在當前中國社會收入差距很大的情況下,可能會引起一些社會震蕩。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大學教授洪可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承: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之所以沒有進入《公務員法》,主要是受到來自官員階層的阻撓,有些官員黑色、灰色收入太多,工資收入占一成,灰色收入占九成。
中共中央紀律檢察委員會特約研究員、反腐學者邵道生指出:中國改革中存在的一個最大問題是,當社會迫切需要的某項改革,若是因為某些領導“想不通”或“積極性不高”,這項改革就不一定能推行下去。
從眼下查處的腐敗案件來看,幾乎所有的腐敗都與不法財產有關。整個官員隊伍中,有多少財產來源不明或來源非法,沒有確切的統計,也無法統計,但從社會的普遍感覺來說,其數量應不會太少。由于這些人大都掌握著某些領域的管理實權,尋租空間巨大。他們的衣食住行、子女求學、就業、收入等狀況,非一般民眾可比。從自身利益考慮,一方面,他們會利用種種渠道向高層施壓;另一方面,高層也擔心,一旦數額巨大、無法說明來源的財產公布后,社會將會產生何種反應和震蕩,心里沒底。
養癰遺患,害莫大焉。其實,利用這樣的機會清一清隊伍里的“蛀蟲”,并非不是好事。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比绻虝旱纳鐣囃矗瑩Q來的是黨、國家和人民的清明盛世與長治久安,這豈不正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認為,一定的技術手段固然是“陽光法案”運作的前提,但也不能要求這項制度剛一出臺就是完美無缺的,應該先做起來,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姜明安還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財產申報就是要形成一種無形的社會壓力,讓每個官員都感到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你?!薄斑@種社會監督正可以彌補技術條件的不足,反過來也能促進社會信用意識的提高。”
財產公示得不到落實,雖然能夠穩定官員隊伍及社會于一時,但也可能對腐敗和意欲腐敗的官員產生某種錯誤暗示,以為無論他們怎么腐敗,國家為了“大局”穩定而都不得不罷手,由此導致腐敗愈發不可收拾,最終讓廣大人民失去信心,這個政治成本賬是不能不算的。也就是說,財產公示制雖首先作用于反腐敗,但又不能單單從反腐敗的角度去理解,而更應該把它視為執政黨有意實施的一項旨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制度建設。唯有如此,這一有力的反腐措施才不會被腐敗官員所挾持。
雷語奇談:
百姓公示說。某省政協主席就官員財產公示制度在接受采訪時反問道:“為什么不公布老百姓的財產?”此語一出,立刻令記者及所有在場的人都目瞪口呆。
社會混亂說。湖南某市長前往北京接受一家媒體采訪,在談到官員財產公示時,他憂心忡忡地說:“真的公示官員財產會引起社會混亂。”此外,更有甚者放言,到時文革式的“攻擊、誹謗、誣釁、造謠”會卷土重來,社會很快將處于無政府狀態。
國將不國說。還有官員預言,一旦公示,黨政機關、公安、金融系統會首當其沖處于癱瘓,社會分化為各種派系、山頭林立,乃至發生內訌、內戰。屆時局勢會失控,國內、境外敵對勢力勢必滲入,插手演變為政治動亂。
干部沖擊說。有官員告誡并威脅道:若官員財產申報提案一旦付諸實施,大多數干部思想都將承受極大沖擊。有些地方甚至可能發生“領導干部集體請辭”事件。
保護隱私說。某官員說:“我不愿意公示,因為官員也是公民,也有個人隱私,我有多少財產我不想說,我沒必要讓大家都知道。”
害怕露富說。某分析人士聲稱:“比如說,某個在大城市工作的司長、處長財產公開出來有幾十上百萬,在他貧窮的家鄉親戚看來,這可是個大數目,蓋房子、娶媳婦的就要跑來借錢了。”
海外轉移說。有人擔心,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推行會導致中國官員巨額財富的大量外流,裸官會越來越多。
人身安全說。官員財產信息公開,如果被居心不良的人或犯罪分子獲取,將對官員個人及家庭成員人身財產安全構成極大威脅,極有可能引發盜竊、搶劫、敲詐、勒索、綁架等案件。
“陽光法案”:反腐利劍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愛調研網進行的在線調查顯示,92?郾4%的民眾認為有必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這為什么會與官員97%的反對比例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非常值得深思。
作為“陽光法案”的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是被國際社會公認的一把反腐利劍。該制度通常要求官員在任職之初、任職期間的某些固定時期以及離任后的一定期限內,申報屬于自己及其配偶、子女等財產,接受民眾的監督。通過對官員財產的及時掌握,不僅可以提升官員群體財產的透明度,促使整個社會監督、管理機制效率的徹底改觀,有利于節省制度監管成本和經濟運行成本,有利于整個社會道德觀和價值觀的重塑,同時也可以極大增強官員的公信力。因而,這實在是一劑比任何標語口號、警言告誡、空洞說教等花拳繡腿式做法都有效百倍的反腐良藥。
有關專家表示,若要讓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真正成為反腐利劍,就必須進一步加大公開公示力度。目前我國正處于體制轉型的特定歷史時期,消極腐敗現象呈階段性多發、高發態勢。近年來不斷曝出的大案要案,一些官員腐敗行徑可謂令人發指,但卻往往因財產從未申報或未如實申報,而為所欲為。因此,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公務人員反腐倡廉的防范體系,不僅應從源頭抓起,加大懲誡力度,更需要重視終端治腐,通過公開申報制度實現官員財產透明化,使其非法所得無藏身之處。因此,只有高高舉起這把達摩斯利劍,才能真正有效遏止貪腐之風的蔓延。但是記?。焊吒吲e起后,切不要再輕輕放下,那樣會前功盡棄的。
新華網載文指出,越來越多的官員腐敗案例反復證明,“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已經成為貪官污吏的“免死牌”,而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正是這張“免死牌”的克星,也是反腐長效機制中一項不可或缺的措施。我們熱切地期盼著,有關部門能順應民意,排除干擾,盡快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把反腐倡廉工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王敬波教授表示,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立法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關鍵在于能否打破官員的整體利益。推進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僅僅停留在黨內監督或行政系統內部監督遠遠不夠,必須要引入公眾力量,進行強有力的社會監督。
反腐專家、中央編譯局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何增科認為,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可算是腐敗風險預警制度中最核心、最關鍵的部分,一旦有了這樣的核心制度,反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為“公職人員家庭財產明顯超過其正常收入,家庭財產異常增加,本人或其家屬在海外擁有大量財產,這些都是公職人員腐敗行為的明顯證據”。
中國青年報評論說,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可以取信于民。另外,對個別腐敗官員們來說,早日推行該制度,也是在挽救那些行為不端的干部,免得他們越貪越多,最后多到無法公示和無法收拾的地步。
同時,實行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也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公共權力廉潔行使、保障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需要。不能因為監督對象的反對而擱置,這就好比不能因為犯罪嫌疑人不同意,而不對其偵查審判一樣。諱疾忌醫是人身、也是社會肌體健康的大敵。
可以這樣說,全面推行“陽光法案”,是中國進一步走向進步、文明、民主至關重要的一步?!瓣柟夥ò浮币脖貙屓嗣袢罕娍吹揭粋€真正的“陽光政府”。
“陽光法案”:國際通例
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作為終端反腐的“陽光法案”,目前已被世界上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所采用,除發達國家外,其中也包括像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國、烏克蘭、阿根廷、尼日利亞等諸多發展中國家及經濟相對貧困國家。在這方面,實行最早的是瑞典,做得較好的是美國。
瑞典:早在1766年,瑞典就實行了官員財產公示制,迄今已有240多年。在瑞典,任何一個瑞典公民都有權查閱任何官員、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甚至王室成員的資產和納稅情況。不少瑞典官員自我解嘲說,自己處在一個“赤裸地生活著”的國家。1995年10月,時任瑞典副首相薩林用公務信用卡購買了幾十克朗的巧克力,此事被一位認真的瑞典記者一直追查到銀行,并調出了薩林的全部刷卡消費記錄,指責她“挪用公款”,最終迫使其引咎辭職。
美國:1978年,美國政府即頒布了《政府官員行為道德法》,1989年,又修訂為《道德改革法》。這一法律是美國財產申報制度的藍本。它規定,總統、副總統、國會議員、聯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機構的工作人員,必須在任職前報告自己的財產狀況,上任后還須按月申報。同時,財產申報不只限于申報者本人,也必須包括其配偶或受撫養的子女的有關情況。
美國法律同時規定,對拒不申報、謊報、漏報、無故拖延申報者,各單位可對當事人直接進行處罰。司法部也可對當事人提出民事訴訟,法院將酌情判處1萬美元以下的罰款。對故意提供虛假信息的人,司法部可提出刑事訴訟,判處最高25萬美元的罰款或5年監禁。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說:“我換一把椅子也需要仔細考慮,因為有那么多眼睛在看著呢?!?/p>
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一上任便開始一五一十地向公眾打開了自家的賬本,除公布主要收入外,甚至連一條價值1600美元的愛犬,也不放過。
北歐:在一直被“透明國際”評為最清廉國家的芬蘭、瑞典、丹麥等北歐國家,之所以能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廉政奇跡,不僅在于其社會收入差距較小、社會保障完善發達、國民待遇優厚,更在于其近乎苛刻的防腐、反腐制度。
芬蘭的法律規定,公務員不得接受超過規定標準的吃請,否則視同受賄;接受金錢、珠寶、家用電器、特殊(低利息)貸款、免費旅行等都可被視為受賄;甚至接受榮譽頭銜和有關部門的推薦也不例外。而一旦被認定為受賄,不僅要立即免職,同時還將視情節輕重,處以從一般性罰款到4年監禁的處罰,并且終生不得擔任公職。有人形象地指出,在芬蘭做公務員,你可以接受別人一杯啤酒或者一塊三明治的饋贈,但如果是一杯法國葡萄酒,恐怕就要被視為受賄了。中國駐芬蘭大使館曾在某個新年前夕,給芬方一官員送去一瓶茅臺酒、一瓶紅酒和一筒茶葉,以表感謝和慰問,結果該芬蘭官員竟用自己的薪金買下了這些禮物。
為了防止公務員公私不分,丹麥各部門均設有專職的管理人員,負責替出差人員通過旅行社預訂旅館和機票。為了體現公務員的平等性,丹麥除了首相、副首相、各部大臣、議會主席外,其他人的住房、乘車、乘船標準都一樣,坐飛機只能坐經濟艙。
俄羅斯:2009年3月15日,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杰夫在接受俄國家電視臺采訪時公開表示,官員拒絕申報財產將被解職,并從自身做起,帶頭申報。2008年梅德韋杰夫的總收入為12?郾4萬美元,俄前總理普京的總共收入為14萬多美元。
烏克蘭:作為世界上腐敗現象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烏克蘭在反腐制度化方面的工作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其中《公務員法》、《反腐敗法》、《反貪行賄法》、《官員申報收入、開支和申報財產法》等就是這一進程中的幾項重要內容。
韓國:在亞洲國家中,韓國的反腐力度及財產申報制度堪稱典型,其財產申報制度早在1981年便已出臺,由當時的總統全斗煥政府制定頒布。不過頗具戲劇性的是,全斗煥最終和其后任總統盧泰愚卻都栽在了這部法上。經歷了近30年的風風雨雨之后,如今,“陽光法案”在韓國已被視為“例行公事”,所有公職人員都在自覺履行這一義務。
印度:1961年,印度頒布了《個人所得稅法案》,其中規定所有公民必須申報個人所得,并據此繳稅。印度也是依靠這項法案監控官員財產的。此外,印度所有公職人員工資都打入銀行賬戶,以便于財政部門掌握,租房、兼職收入也要以支票結算。
如今,印度財政部門還將全國所有銀行聯網,并將主要城市的大型消費場所和銀行聯網,稅務部門有權查閱銀行系統的信息。從2005年起,印度所有成年公民都必須辦理個人永久賬號,這組10位數的號碼會伴隨一個人一生的經濟活動。在一個賬號的約束下,印度的公務員沒有不去申報收入的。
新加坡:不僅對官員財產公示的規定完備、詳盡,且可操作性強,新加坡對公務員接受禮品、禮金、饋贈的規定同樣十分具體翔實。新加坡的《公務員紀律條例》中明文規定,不能接受公眾人士的禮物和款待;因公務接受的禮品必須如實報告,禮品價值超過50新元(約合人民幣200元)必須交公,否則將視同貪賄而受到嚴懲。
新加坡對公務員的貪瀆行為也毫不留情。如《防止貪污法》規定,對犯有貪污罪的人除沒收其全部非法所得外,還要處以罰金或判處5年以上7年以下的監禁。公務員一旦被認定違法貪污,他不僅要承受上述懲處,而且他從入職以來按每月薪金40%比例累積下來的全部公積金或者養老金,就立即自動取消,如數上繳國庫。因此,一般的公務員尤其是工作年限較長的公務員,都不敢冒險涉貪,因為實在過于“得不償失”了。
日本:日本的資產公開制度已形成比較完善的體系。需要公開的資產包括:擁有所有權、使用權的土地、房產、存款、有價證券、車船及工藝品、高爾夫會員證、債權債務等諸多項目。
當選議員后要在100天之內向所屬議院議長提交《資產報告》,任職期間,每年4月份還要提交《資產補充報告》、《所得報告》、《相關公司報告》等。報告書將被保留7年,平時在議會閱覽室對外公開,可以自由抄錄。閣員配偶及子女的資產也要公布。
(責編: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