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拿到富士X—S1,感覺它的個頭、造型都像極了單反相機。很明顯X—S1有意與入門級數碼單反進行競爭。關于長焦機和單反優劣的爭論從未終止過。當五六年前入門級數碼單反價格動輒上萬的時候,長焦機曾有過它的輝煌,富士、尼康、佳能、索尼等都曾推出過經典長焦機型。但如今入門數碼單反套機已經降到了四五千元的價位,長焦機的價格優勢就不那么明顯了。然而如果畫質過硬的話,出門時我還是愿意帶上長焦機的,畢竟它讓我們無需購買多個鏡頭,并且方便輕裝出行,不失為一個省心省力的選擇。
從參數上看,X—S1各項指標并不十分突出,價格卻接近雙套頭入門單反,這讓我對它的性能產生了好奇。這款機型推出已近一年,依然擺在商家顯眼的推薦位置。富士X—S1長焦機究竟有什么過人之處,也許只有使用后才會知道。
握持舒適,取景便利
富士X—S1機身覆蓋了大量仿皮革橡膠涂層,對重點區域如右手拇指位置進行特殊照顧,讓整體握持手感舒適,超越了一般入門級單反。各旋鈕、按鍵的位置也相對合理,操控方便,很容易上手。
X—S1裝備的3英寸可翻轉LCD顯示屏配合144萬像素的EVF(電子取景器),讓取景十分便利。無論用戶之前習慣使用的是便攜數碼相機還是單反相機,都能夠很快適應。它的144萬像素EVF,畫質細膩,亮度適中,在鏡頭焦距300毫米以下時能夠快速構圖拍攝,受延遲的影響較小。使用更長焦距的時候,經過一定時間,也基本能夠適應延遲帶來的困難。這塊EVF的眼點也很高,戴著眼鏡取景也沒有太大的障礙。3英寸46萬像素的LCD盡管在指標上沒有92萬或104萬像素那樣吸引人,但實際使用中幾乎感受不出有什么差距。雖然翻轉屏只能實現上下翻轉,但也基本能滿足除自拍之外的取景需求。
相對于漸成氣候的長焦卡片機,富士X—S1更大的機身至少在兩方面擁有優勢:一方面,直徑更大的鏡頭能夠帶來更好的畫質;另一方面,類單反的機身能夠帶來更好的持握感。相信使用過大變焦比卡片機的用戶都有過類似的感受:使用等效200毫米以上焦距時,幾乎不可能穩定地構圖。而使用X—S1,則可以像使用單反一樣手托鏡頭,取景器緊貼眼眶。X—S1擁有比一般入門單反更寬大的手柄、比套鏡更大直徑的鏡頭,讓用戶能夠很輕松地使用400毫米以上的焦段進行拍攝。
鏡頭優秀,適合各類題材
富士X—S1使用的這只富士龍24—624毫米 F2.8—F5.6鏡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優秀的變焦體驗。從24毫米變焦到300毫米左右的時候阻尼都很適中,300毫米以上阻尼略有變大,但依然保持了順暢的手感。這一點在拍攝視頻的時候倍感順暢,不會突兀地變焦,且不會出現變焦音等干擾。電動對焦環的阻尼非常小,一根手指就能輕松轉動,在拍攝視頻時用處更大:用拇指和食指控制變焦環,中指轉動對焦環,拍攝出的畫面穩定,且能夠實現逐漸虛化的場景變換。隨機配備的全金屬遮光罩, 用料十足,內側有數道橫紋,使用中能有效避免眩光。
拿到相機之初,對富士這只變焦倍率高達26倍的鏡頭的成像質量,特別是對其長焦端成像的銳度有些懷疑。很快,X—S1的表現就讓我打消了這種疑慮。即便在伸出至624毫米,全開光圈的情況下,這只鏡頭也基本能夠“喂飽”1200萬像素的傳感器。九葉片的光圈,能夠形成較規則的圓形,焦外虛化效果很好?;兎矫?,無論是24毫米端的桶狀畸變還是624毫米端的枕狀畸變,也都比想象中要好很多,甚至好于我使用過的某些小變焦比單反鏡頭,適合拍攝各類小品圖片。這款鏡頭的光學防抖效果也不錯,手持拍攝時,最長端624毫米使用1/100秒的快門速度基本能夠保證成功率,大約能夠降低3—4擋安全快門。白天拍攝各類題材,基本無需固定物的支撐。
富士 X—S1超大的變焦比給人深刻印象,同時它也保留了強大的微距能力。在擁有1厘米超微距的同時,富士 X—S1全焦段都提供了出色的最近對焦距離。借助傳感器尺寸上的優勢,能夠達到接近全畫幅單反1:1的放大倍率。
X—S1的對焦速度能夠滿足基本需求。在使用較短焦距時,基本能夠在0.5秒之內完成對焦拍攝,當使用300毫米以上焦距時,對焦時間也基本能夠控制在1秒以內,開啟微距模式后,對焦速度略有下降。使用面部識別功能,在全焦段都能夠很快找到取景范圍中的人臉,對側臉的識別角度能夠達到90度左右。對于靜止的題材,X—S1基本能夠做到抬手就拍,但在面對運動題材時,無論是朝向鏡頭的縱向運動,還是橫向的運動,X—S1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畢竟對焦方式還是其局限所在,特別是追隨模式時,需要先將被攝體放至畫面中央,按一下左方向鍵才能開始跟焦,這與傳統的使用習慣不同。半按快門時取景中斷也讓捕捉運動物體變得困難。
畫質中規中矩
X—S1使用一枚2/3英寸、1200萬像素的EXR CMOS傳感器。這樣的數據在今天看來,只能算是中規中矩。EXR CMOS技術的像素排列,讓圖片很難放大到1:1的水平,4000×3000的分辨率并不能完全釋放,這讓我在試用中感覺到,這枚傳感器還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噪點控制方面,這枚EXR CMOS傳感器感光度在ISO 100~ISO 400間拍攝的照片幾乎看不到噪點,當ISO升至800,噪點開始出現。看來這方面富士還有提升的空間。
富士X—S1的目標用戶是較為專業的人群,雖然也配備了全景模式、弱光拍攝、肖像、寵物等拍攝功能,但并沒有消費級相機上流行的各類藝術濾鏡效果,只保留了富士傳統的幾種“膠片模擬”效果,分別是“標準”、“鮮艷”、“柔和”、“黑白”,以及加上各色濾鏡后的黑白效果。其中“鮮艷”模式出片顏色討人喜愛,個人認為只要不是“原片控”,或者凡是照片都要拍RAW、之后過一遍后期的人,這個模式可以滿足大部分的拍攝需求。
細節到位,實用至上
X—S1不乏讓人驚喜的細節設計。X—S1有一個“禮儀模式”,即關閉相機的閃光燈、對焦聲和快門聲,能夠通過“DISP/BACK”鍵快速啟動和關閉。通常來說這些功能在便攜相機上都藏在很深的菜單里,很多初學者甚至從來沒有注意過,導致在安靜的場合要么用“滴滴”聲打擾他人,要么只能干脆不拍。使用X—S1,則能夠快速關閉這些惱人的聲音。
另一個細節是使用便捷的“變焦鎖”。X—S1的鏡頭完全伸出時長度會增加1倍之多,富士卻沒有為它設計單反鏡頭常用的變焦鎖來固定,而是采取了更為便捷的方式:當旋轉至36毫米左右時鏡頭長度達到最短,繼續旋轉至24毫米時又略有伸長,這樣就不會因為地心引力的影響滑動。
在拍攝照片的功能之外,X—S1的視頻拍攝也可圈可點。EXR CMOS的高動態范圍,讓視頻明暗過渡的地方看上去很自然。對焦、變焦,相對長焦卡片機甚至單反也更加便利。X—S1預留了麥克風插口,拍攝家庭電影綽綽有余。
使用1800毫安大容量電池,讓X—S1續航能力十分出色。試用期間,滿電情況下拍攝300余張照片后,電量依然顯示為滿格。一塊電池堅持一整天的拍攝不成問題。
試用小結
可以說,富士X—S1在各個方面都顯示出了一個大廠精品的實力。盡管5000多元的售價有些高,但的確高得有道理。一個好機身、一只好鏡頭、出色的手感、實用的功能、用心的細節,幾乎足以打敗入門級單反相機。希望富士將來為X—S1的繼任機型配上一只更為成熟的EXR CMOS傳感器,留住高端長焦機這個獨特的定位,不要讓X—S1成為旗艦長焦機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