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大是我大學時的師兄。他讀書晚,年齡比他班上的同學大兩三歲,比我們就更大了。我們進校時,他已經風風光光地當了幾年校內某社團的領頭人,很快就畢業了。
畢業后,老大很瀟灑地背著一個包去了北京。傳言稱,他在地下室住了一個月,用完了身上僅有的800元,總算在“斷糧”前進了一家公關公司,然后從地下搬到地上。之后的幾年,他一直浸潤于廣告業。
我在畢業后也前往北京工作,和老大真正的接觸始于校友們的京城聚會。活動都是由老大發起,原因一:這里面他的年齡最大、資歷最老;原因二:北京哪個旮旯的東西好吃,他無不知曉;原因三:老大好像總有時間,對組織聚餐樂此不疲。
最初幾次見老大,他身上只有一個手機,當然也就只有一個手機號,他一直宣稱,這個手機號24小時都能找到他。過不了一個月,收到老大的短信:“新號,與之前的號并用,敬請惠存?!痹僖娎洗髸r,他一下子從包里掏出4個手機,智能的、非智能的,依然“24小時開機”,備注一句“4個號碼一起”。這讓我們覺得老大很忙。
當時老大已經混得風生水起,具體到哪個程度?據說,他往北京任何一個“二流”廣告公司門口一站,自報姓名,就不愁沒有工作。我們一群后輩都覺得老大非常牛,對他保持仰視的態度,把老大的稱呼叫得更響亮,而老大也答應得自然而驕傲。
2009年京城開校友會,老大把公司的老總請來了,他自己也代表京城數萬名校友在大會上發言。我把他的5分鐘演講概括為一句話:“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校友,在這個碩大的北京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活自己而已?!崩洗蟮陌l言緊湊而低調。
話到此處,老大還只是停留在一個“半成功者”的位置,而他的傳奇得從他2010年4月辭職開始。
當我們覺得老大要在廣告圈掀起一股狂風巨浪的時候,他突然向我們宣布了一個決定——辭職去旅行。這個時候,我們把對他的欣賞變成了羨慕,因為只有有錢、有閑、有情調的人才能做出這樣的打算。老大給出的路線是:南下河南,途經湖北,到達廣東,轉向廣西,西入西藏,再折回北京。他這一去就是4個月。前面的旅行非常順利,我們時不時還能收到老大從全國各地寄來的卡片。
傳奇之處是在西藏。
進藏后的某一天,老大拋下同伴單獨行動,他把路上一處經幡作為路標,不幸的是,在回來的路上,卻錯過路標,走到了歧路上。老大確實不是一般人,在明知走錯路的情況下,依然帶著一種必勝的信念一直往前走。在翻過一個陡坡后,老大發現,翻回去是不可能了——當時天色將黑,野地深處,帶的水也喝完了。
老大沒有驚慌。他繼續往前走,在經過一條河的時候聽見對面有狗叫,就向河對岸大聲呼喊,居然聽到有人回應!于是他涉水過河,到藏民的帳篷里面過了夜。至于他怎么和藏民交流的,至今還是一個謎。
另一方面,同伴見天黑了他還沒有回,立即報警,警察找了他一整夜。第二天,才從藏民帳篷里接走了他。
老大的傳奇并沒有從此結束。回到北京后,他開始了宅男生活,直到現在都一年多了,還沒有去找工作。據跟他住一起的室友說,老大每天的生活就是中午12點起床,出去吃個飯,然后一直上網到凌晨。至于老大怎么養活自己,他也不知道。我們私下里聊天時,總是紛紛猜測:或許之前老大攢了一大筆錢,又或者老大現在接點私活,比上班還要豐厚,足夠養活他自己。補充一句,已經奔四的老大至今還是單身一人,可是他好像并不著急。
剛開始大家還催催他,為什么不找個女友,為什么歇這么久還不找工作。后來大家一致認為,反正他已經是傳奇人物,對他的任何“非主流”決定和行為再不干涉。如今,我們對他已經不能用“仰慕”來形容了,他在我們眼里,儼然變成了“外星人”。
編輯:王晶晶 美編:王迪偲 編審:張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