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對加沙發起了代號為“防衛之柱”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這是2008年12月以色列 “鑄鉛”行動之后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8天以后,雙方停火。一位中國女子此時從加沙發出了一條微博:“請永遠記住在沖突中傷亡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平民!讓歷史不要重演!”
這位中國女子名叫豐芩(應被采訪人要求,文中均為化名)。因為去加沙探親,她經歷了整個沖突,并在停火后的加沙接受了環球人物雜志的專訪。
回了婆家無法離開
30出頭的豐芩是湖北人,丈夫艾哈邁德是加沙人,來華留學時與豐芩在學校認識。兩人在中國成家,還在豐芩老家做起了生意。豐芩住在北京,也常去湖北。
艾哈邁德結識豐芩時,已有近10年未回加沙。加沙地帶是巴勒斯坦西部地中海沿岸的一片土地,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6到8公里。第一次中東戰爭后,加沙由埃及管理。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后被以色列占領,1994年巴以簽訂協議,加沙成為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地區。2005年,以色列完成撤軍,結束對加沙地帶38年的占領。加沙活躍著哈馬斯等多個巴勒斯坦武裝派別。2007年,哈馬斯與巴民族解放運動發生沖突,武裝奪取了加沙控制權。哈馬斯的宗旨是武力反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占領,以色列則以封鎖加沙來打擊哈馬斯勢力,在加沙地帶外圍修建了10米高的厚重水泥隔離墻,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座崗樓,并禁止建筑材料等物資運入加沙。而穆巴拉克時代的埃及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在巴以問題上持中立態度,也封鎖了加沙。直到今年6月穆爾西贏得埃及總統大選后,表示要放寬對加沙的封鎖,才讓艾哈邁德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豐芩準備隨丈夫回家,卻還是有些擔心。由于封鎖,加沙民生艱難,對哈馬斯的執政造成很大困難。哈馬斯也不斷發動襲擊,進行報復。就在豐芩一家出發前的8月5日,進入加沙的拉法口岸附近的一個埃及邊檢站又遭武裝分子的襲擊,16名埃軍士兵死亡,導致埃及再次封鎖拉法口岸。幸運的是,豐芩一家還是有驚無險地從埃及進入加沙。豐芩說:“來了以后,才發現那里跟原來想的不一樣。”加沙到處是新建筑,密密麻麻而又雜亂無章,城市建設看來沒規劃。唯一讓她感到“很美”的是海灘,但加沙漁民只能在離岸3海里內捕魚,以色列軍艦遠遠地在海上巡邏。因為封鎖,加沙缺少能源,每天停電6到8小時。豐芩不得不把家里的臟衣服積上幾天一起洗。不過當地人對她都很友好,空閑時親友們會帶她到處逛逛。她想,如果一直這樣,“還不算太壞”。
但加沙不會這樣太平。這段時間,哈馬斯處境艱難,用火箭彈襲擊以色列的行動也越來越頻繁,雙方沖突加劇。11月10日,一輛以色列軍車被襲,4名以軍士兵受傷。以軍隨后對加沙展開了空襲,造成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5人受傷。14日,以色列宣布發起“防衛之柱”行動打擊哈馬斯。當天,哈馬斯二號人物、“卡桑旅”領導人賈巴里被以軍的空襲“定點清除”。就在這天,豐芩感到“外面的爆炸聲讓人害怕”,和丈夫商量離開加沙。丈夫去辦離境手續,才發現哈馬斯的政府工作人員已經不上班了,還聽說以色列通知在加沙的聯合國工作人員盡快離開,以免受傷害。這時她才真正感到害怕,“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她問丈夫能否直接去拉法口岸辦離境手續,丈夫說不行。他們只能在加沙呆了下來。
戰火中的驚恐生活
形勢在不斷地惡化。15日,從加沙發射的火箭彈打到了以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這在1991年以來是第一次。次日,火箭彈又打到了耶路撒冷。這是1970年以來第一次。這讓巴以雙方很多人都大吃一驚,因為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圣地,哈馬斯“沒有理由攻擊耶路撒冷”。
以色列征召了3萬名預備役軍人,對加沙的轟炸也越來越猛。豐芩說,起初轟炸只在半夜進行,后來白天也炸。“劇烈的爆炸產生的沖擊波會使房子來回晃動,窗戶的玻璃被震碎。平民不斷傷亡,我既恐懼又無助,心想,下一次會不會就炸到自己。”18日凌晨,她在睡夢中被海上傳來的轟炸聲驚醒。她急忙打開電視機,從新聞中得知以軍剛轟炸了加沙一座媒體樓,至少6名巴勒斯坦記者受傷。丈夫說,趕緊起床把家里值錢的東西收拾在一個包里,有什么特殊情況可以馬上撤離。豐芩說,那個時候她真很害怕,不知以軍的地面部隊是否就要進攻加沙。2008年,她家所在的區域就曾被以軍占領,其中一棟樓還成了以軍的營地。
豐芩有兩個女兒,一個2歲,另一個4歲。轟炸時,孩子的作息被完全打亂,原來是睡前給孩子洗澡,因為擔心晚上轟炸只能改在白天洗。因為轟炸,孩子每晚過了10點都很難入睡。4歲的麗薩已能看懂電視,知道外面有小朋友受傷甚至死亡,轟炸時就抱著小姑寸步不離。有一天夜里轟炸得厲害,麗薩嚇得尿濕了褲子。有時盡管沒有轟炸,麗薩卻獨自小聲抽泣。豐芩很難受,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能用手輕輕地撫摩孩子,安慰她說“寶寶,不要緊,別害怕”,但空襲的陰影卻難以祛除。
到第六天,丈夫回家說,以色列空投了傳單,讓4個區的居民從家里撤到指定的地點。家里的氣氛一下子緊張了。婆婆說,趕緊收拾下兩天用的衣服,帶上值錢的東西“馬上撤”。豐芩一聽就哭了。丈夫的姐姐以為她是害怕,寬慰她。但豐芩說,她不是害怕,是因為想到一家人要撤離辛苦建起的家,回來時如果家成了廢墟,不知去哪里生活,所以很憤怒,是因為憤怒才哭。婆婆打斷了她,把手一揮說:“拿上東西,趕緊走!”豐芩后來說,回到加沙后,她看到婆婆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沖突發生后仍照常照料全家生活,給她的印象是,“婆婆是個很堅強的人”。而搬家那天婆婆的鎮定和果斷,更讓她肅然起敬。
“終于熬過去了”
豐芩一家搬到了自認為比較安全的一個地方,離法新社辦公室所在的大樓很近。但隨后兩天,那棟大樓連續被以軍空襲,一名兒童死亡。所幸,豐芩一家平安。
11月2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抵達以色列,與內塔尼亞胡總理就停火舉行了會談。第二天上午,她又在西岸地區拉姆安拉會見了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隨后直飛埃及斡旋。當大家覺得停火有望時,21日上午,特拉維夫一輛公共汽車發生了爆炸,20多人受傷,作案嫌疑人是巴勒斯坦人。豐芩覺得,這下以色列一定會發動地面進攻了。然而,當晚7點,希拉里·克林頓與埃及外長阿姆魯在開羅舉行聯合記者會,宣布巴以雙方將于當地時間當晚9點實現停火。豐芩說,當她聽到這個消息時,覺得“終于熬過去了”。
“防衛之柱”行動結束了。以色列的新型“鐵穹”導彈防御系統成功攔截了420多枚從加沙發射的火箭彈,攔截命中率達84%;以色列襲擊了加沙地帶1500多個目標,造成10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傷,而以色列僅6人喪生。據以色列媒體估算,以方為此次行動付出了約3億美元的代價,而哈馬斯則披露,自己的損失高達12億美元。對此次行動的目的和效果,以色列有媒體認為,行動重創了哈馬斯火箭彈襲擊能力,也展示了以色列在未來可能對伊朗的戰爭能力。也有分析稱,以色列將于2013年1月舉行大選,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在任期間沒有打過仗,需要一個表現“強硬”的機會以爭取選票。從這個意義上說,以色列需要一個可控制的沖突,一方面可打擊哈馬斯,另一方面不會影響大選。所以,這次行動在8天后結束。
11月22日,“防衛之柱”行動結束次日,以色列陰雨連綿。在靠近加沙邊境的地區,滿載軍用物資的以色列軍車正在撤回。豐芩隨丈夫回到家里,住宅基本完好。但距她家幾公里的一個地方被以軍炮火夷為平地。11月30日,聯合國大會投票通過,將巴勒斯坦現有聯合國“觀察員實體”地位升格為“觀察員國”。巴駐聯合國大使曼蘇爾表示,這一改變對“解決巴以沖突意義重大”。而豐芩說,經歷了這次沖突,自己更感到和平的可貴。“希望一次次的流血能喚醒雙方政治家的良知,不要訴諸戰爭和暴力手段,而是回到談判桌前來解決巴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