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發言人日前宣布,俄羅斯可能將在位于北極新地群島的老核試驗場恢復進行亞臨界核試驗,測試其核武庫。據俄羅斯《獨立報》報道,鑒于美國持續推進導彈防御系統建設,加之本國洲際導彈不斷老化,為防范核威懾失效,俄政府考慮采取“恢復措施”,以提高國家威信和安全感。
亞臨界核試驗與真正的核試驗有一定區別,是否屬于核試驗在國際法理和學術界還存在爭議。
亞臨界核試驗就是把武器級核材料放在高爆炸藥或其他方式的沖擊下,觀察其物理和化學反應的過程,得到的數據一是用來對現有武器級核材料的可靠性與安全性進行檢驗,二是所采集的信息有助于未來新型核武器的研制。由于試驗始終沒達到把核材料進行鏈式裂變的反應水平,核材料不爆炸,因此不易發現問題,得到實驗數據,需要連續多次實驗,才能得出真實結果。所以,亞臨界核試驗雖然在打法理“擦邊球”,但從技術角度講,屬于核試驗的一種。該項試驗對計算機技術要求較高,目前只有美、俄、英、法國等少數國家可做這樣的試驗。
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9月舉行的第五十屆聯合國大會上通過的《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沒明確禁止亞臨界核試驗,但卻指出“締約國應承諾不進行、不鼓勵或以任何方式參與進行任何核武器試驗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核爆炸,并應在其管轄或控制下的任何地方禁止和防止任何此種爆炸?!焙喍灾?,條約要求不進行任何核爆炸,即使用于和平目的的核爆炸。俄羅斯是該條約的締約國,美國雖然簽署,但至今未正式獲得國會批準。
但據披露,兩國均未完全遵守上述原則。美國自1997年以來在內華達核試驗場已經進行了20多次亞臨界核試驗。2009年4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慷慨陳詞,提出“無核世界”構想,他也因此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的亞臨界核試驗并未停止,在2010年9月和12月、2011年2月又進行了3次代號為“巴克斯”的亞臨界核試驗,無疑是言行不一,自打耳光。反核武器團體批評說,美國采取雙重標準,一方面要求朝鮮、伊朗等國棄核,另一方面用這種掩人耳目的“亞臨界核試驗”保持本國的核霸權和核威懾力。美國應該言而有信,為打造“無核世界”做表率。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東擴范圍逐步擴大,逐步逼近俄羅斯國界??陀^而言,俄羅斯常規武器已經落后于北約,一旦核武器再現弱勢,俄羅斯將難以接受。要維持核威懾,只好選擇進行亞臨界核試驗。2010年9月,俄國防部核技術安全總局負責人宣稱,亞臨界核試驗成為驗證核彈可靠性和戰斗力的必要手段。
根據俄羅斯2010年制定的“2020年前國家武器發展計劃”,俄政府將投入700億美元采購導彈和轟炸機等裝備,而這都需要時間來研發生產,所以盡量延長現役核武器的使用壽命,就成為短時間內維持威懾力的關鍵。
此外,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也是對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新一輪的戰略壓縮。俄羅斯也希望用亞臨界核試驗警告美國的“出格舉動”,于是決定通過公開宣布恢復試驗來反制。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也表示無意違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并聲稱此類試驗不會污染環境,不會產生核廢料或引發地震。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明文規定,任何核爆炸都是不可接受的。
愛好和平的人士希望兩國不要在 “隱性違約”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