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圍人眼中,沈陽是一位理性思維極強的人,作為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行事低調,為人謹慎穩健。2002年,時任柳州五菱汽車總經理的他,與國內的上汽、國外的通用汽車集團合作,首創了由兩家中資企業與一家外資企業合資的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主打國產的微型汽車產品。由于當時引進車型極度受追捧,公司一度不被看好。10年過去了,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在微車市場的占有率已達到51%,市場保有量達到850萬輛,其中超過90%是自主品牌。面對環球人物雜志記者,沈陽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摸著石頭過河”。
“低成本不是做減法”
沈陽1961年出生于廣西,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喜歡從《孫子兵法》中研習經營之道。合資公司成立以來,對于中國汽車市場以及走過的路,他有著獨到的理解。“五菱運氣好,曾經沒錢、沒技術,落后于當年的長安、哈飛等品牌,但我們通過幾次變革、合資,以市場為導向,以需求為出發點,硬打硬拼,贏得了如今的成就。”沈陽告訴記者,對于汽車企業來說,車型的研發和團隊的培養建設都需要時間累積,這些時間周期不能逾越。
環球人物雜志:這10年來,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沈陽:最大的收獲不是產量提升了多少,利潤增長了多少,而是總結出了保證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道”,開創了富于自身特色的自主創新模式。
環球人物雜志:你的“道”是什么?
沈陽:6個字:低成本、高價值。企業要在平臺最大化和規模最大化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消除浪費,實現價值鏈和供應鏈的成本與價值最優效應。當然,低成本不等于低投入,“低”是因為規模效應攤低了成本,是整個供應鏈成本下降或供應鏈價值最大化帶來的。低成本不是做減法做出來的,偷工減料,危害生命,這做不得。所以,現在我們都是在做加法,增加產品功能。
環球人物雜志:“中中外”的合資模式在當年是獨創,這對公司的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
沈陽:在股東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實現了優秀資源的集成、三方人才的融合、技術與管理的創新、資本運營的跨越。更重要的是,企業價值得到了不斷提升,我們自主研發的能力得到鍛煉,創新意識逐步提高,勇于開拓的自強精神得到傳承。
環球人物雜志:但也有人擔心五菱可能已經成為通用的一個子品牌。
沈陽:五菱是國內唯一一個在合資模式下完全自主的汽車品牌。我們的品牌是本土的,研發也是本土的,但通用帶來了技術和資金,并使五菱走向了國際化。
環球人物雜志:跟10年前或5年前相比,你現在的心境有什么變化?
沈陽:10年前找合資是為了活著,活著是那時唯一的想法。現在到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了。我們逐漸會有安全感的需要,歸屬感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在汽車領域,歸屬感就是能否成為舉足輕重的參與者,然后再上升一點,變成強有力的競爭者。我們現在處于要成為舉足輕重的參與者的階段。
環球人物雜志:對于下一個10年,你有什么規劃?
沈陽:規劃就是“鬼話”(笑)。沒有規劃便是未來,我們并沒有什么詳細的規劃,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這是中國特色,也是五菱特色。未來我們還應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而不是以規劃為導向,我們還沒有到達那種很穩定的微增長階段,中國市場的機會還很大。
環球人物雜志:沒有規劃,但總會有一個追求吧?
沈陽:追求肯定有,但時間是逾越不過去的。開發一個新產品要三四年時間,醞釀的時間則要更久。如果沒有經歷過幾個產品的開發過程,不能說懂得汽車行業;如果只靠一個產品就想獲得成功,那也不是一個經營者,而是投機者。所以我說,只爭朝夕的事情我不會做。在這六七年的時間里,即使我們處于相對領先的地位,那也僅僅是一個領先者,但還不是一個領導者,離領導者的資格差得遠呢!
“出去以后誰會保護你”
近年來,上汽通用五菱依托通用公司的渠道資源“借船出海”,實施“知識與產品輸出、人力資本與團隊輸出,業務運營與最佳實踐輸出”的國際化戰略,開辟了汽車國際市場新領域。今年7月,“五菱榮光”車型在埃及工廠下線,“五菱宏光”也將在印度批量生產并投放市場。截至今年8月,企業已開拓了中南美洲、非洲、中東、東南亞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業務市場,占中國微型汽車年出口總量的10%左右。
環球人物雜志:2007年,上汽通用五菱對青島頤中汽車進行了重組,可以看出你向外擴張的步伐。
沈陽:是的。如果以柳州為圓心,以1700公里為半徑畫一個圓,在這個圓圈所圈定的國內市場中,五菱的市場份額是20%,而以青島為圓心畫一個同樣大的圓,我們就擁有了62%的份額。國內市場何其縱深,為什么要拘泥在柳州呢?如果我們的眼光只局限在柳州,那就永遠無法跨出柳州的地界。現在我們的目標是鈴木,今后將是豐田。我們的參照物不是柳州、廣西或者全國,而應該是全球。
環球人物雜志:發展海外事業的機遇和挑戰是什么?
沈陽:通過海外事業的推進,我們知道了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對手是誰,除了國內企業,還有豐田、鈴木、現代等外國公司。我們的產品質量要達到競爭對手的水平,同時提升企業國際交往的能力,理解國際業務運行的標準,才能真正打造出海外業務的競爭力。
環球人物雜志:上汽通用五菱在出口方面采取什么方式?
沈陽:目前,我們在海外采用的是產品貼牌的方式,在南美、中東都貼雪佛蘭的牌。說實在的,如果不通過通用公司的渠道優勢,只靠我們自己開辟海外市場,是很困難的。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客戶認可,但我們肯定要考慮能否在海外建立銷售渠道。
環球人物雜志:你經常談到自主,尤其是走出去時,更需要自主的東西。
沈陽:對。我之前說過,汽車下鄉與真正的市場競爭力相比,我更傾向后者,我們不希望被保護,上汽通用五菱是靠有價值的人干出來的。我們現在去海外,能吃苦,有更高的技能,才能真正站住腳。出去以后誰會保護你?很多國家還制裁呢!脫離出來看,還是要靠真正的自主。國家扶持,是扶持人,而非企業。有些民族品牌靠政府補貼才有活著的基礎,再這樣保護下去就完蛋了。
“伙伴理論”
沈陽有一句口頭禪: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幫人才能走得更遠。這句話正是他倡導的“伙伴理論”的精髓。
環球人物雜志:你一直強調構建新型伙伴式企業關系,具體指的是什么?
沈陽:就是讓企業與員工、與上下游價值鏈、與客戶乃至社會都形成一種伙伴式的關系,精誠合作,互相傳遞正能量,把共同的事業不斷向前推進,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
志同道合的理念體現在五菱的營銷體系中。我們的經銷商、服務商是企業競爭力的一部分,他們70%以上是以專營五菱汽車為主業,對企業、品牌和產品的維護也是十分忠誠的。我們要與供應商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贏發展,而不是一個惡性的利益博弈關系。
環球人物雜志:你提出的“經銷商二代”是一個什么概念?
沈陽:經銷商最初始于“夫妻店”,現在大多是家族式企業,有些年紀大的經營者已經力不從心,便由他們的子女來繼續經營。所以我提出,我們的團隊要跟這些經營五菱的第二代交上朋友,讓他們知道五菱不只是一個主機廠,要形成一個家園的氛圍。
環球人物雜志:具體怎么做呢?
沈陽:這個計劃叫做“接班人計劃”。從去年開始,我們辦了第一期“二代班”,當時叫做“經銷商接班人培訓計劃”,組織他們在人大學一些理論,然后到柳州這個“家”看一看,我跟他們好好交流一下,現在是第二期了。這些“二代”在一起不只是學習,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跟我們的交流,再回去與他們的父母交流,達到最好的教育目的。我想通過這個形式讓五菱的事業持續發展。
編輯|尹潔 美編|黃浩 圖編|傅聰 編審|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