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最有權勢的黑人女性?是“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還是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她們當然都是,但在商界,此人當屬全球最大影印機生產商美國施樂公司CEO烏蘇拉·伯恩斯,作為在財富500強企業中擔任CEO的惟一黑人女性,伯恩斯在《福布斯》雜志發布的2012全球權勢女性榜中位列第十七名。
出生不能決定命運
現年54歲的伯恩斯出生在紐約下東區的貧民窟,從出生起就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她的母親獨自撫養3個孩子,伯恩斯是老二,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那個年代的美國社會正在經歷著嚴重的種族歧視,但伯恩斯卻從來沒有覺得人生灰暗。她的母親樂觀、強勢又極具智慧,在伯恩斯很小的時候就告訴她:“你出生、生活在什么地方,和你的命運一點關系也沒有,命運取決于你的性格、你的努力程度和對自己生活的掌控力。”
雖然無力讓子女過上更好的生活,但伯恩斯的母親堅信唯有讀書才有出路,所以竭盡所能讓孩子們獲得好的教育。她靠給別人洗熨衣服、看小孩來賺錢養家,一年最多只能掙4400美元,而當時伯恩斯高中每月的學費就要65美元,3個孩子的學費加起來要花去年收入的一半。這樣,孩子們的醫療費用就無法解決了,于是母親便給一個做醫生的鄰居免費洗衣服,來換取醫療服務。
伯恩斯深知母親的艱辛,從小就知道她必須努力取得好成績。伯恩斯在數學上極具天賦,但她上的教會高中只教最簡單的數學,也沒有實驗室,她每天只能不停地讀和寫。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如果一個女孩讀了教會學校,就意味著她能從事的職業只有護士、老師或修女。伯恩斯對這3個職業一點興趣也沒有,她只想上大學。雖然母親根本無力支付大學高昂的學費,但她對他們兄妹的要求是,大學不是選擇,是必然,“至于學費,總會有辦法的”。在伯恩斯看來,既然上大學要花那么多錢,那就必須學一個以后賺錢多的專業。她發現當時最好的選擇是當一名化學工程師,于是便立志于此。
高中畢業后,伯恩斯如愿以償地進入紐約理工學院學習機械工程,并靠數學上的出色表現獲得了獎學金。大學快畢業的時候,一些企業到學校招人,其中就有施樂公司。面試時,施樂公司非常欣賞伯恩斯,愿意資助她在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學位,條件是畢業后為施樂工作。伯恩斯接受了這一要求,并去施樂公司實習了一個暑假,1981年她拿到碩士學位,在施樂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
從工程師到CEO
畢業后,伯恩斯開始在施樂公司的紐約研發大樓里擔任工程師。每天,她走過長長的走廊,在一間實驗室里和技工迪克一起做實驗,下班后直接坐車回家。這樣枯燥的生活持續了好幾年,但伯恩斯一點也不覺得無聊,因為她覺得自己實現了做工程師的夢想。一天,人力資源部的一位同事攔住了她,問她知不知道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伯恩斯想都沒想就說公司就是做實驗的。后來她才慢慢發現,要做好一個工程師,不能一味待在實驗室,還必須貼近客戶、了解商業模式,于是她開始對經營產生興趣。
聰明的伯恩斯做得越來越好,她不僅對產品進行定價和預測,還把客戶反饋的信息充分利用,反過來改進生產線,使之更有效率。很快,她接手的項目越來越大,職位也不斷提高。后來在一次會議上,一位與會者問當時營銷和客戶部主管韋龍·希克斯,在招聘時是否會對女性和少數族裔應聘者降低錄用標準。希克斯委婉地回答不會,但伯恩斯卻認為這個問題本身就帶有性別和種族歧視,于是她起身對提問者表示了抗議。伯恩斯的膽識獲得了希克斯的青睞,指名要她擔任自己的高級助理,開始著力訓練她的領導力。在為希克斯工作的9個月里,伯恩斯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飛躍。也是在那段時間,伯恩斯收獲了自己的愛情,與公司的一名科學家陷入愛河并結婚。
很快,伯恩斯出色的商業洞察力和直爽的性格贏得了時任公司CEO保爾·阿拉爾的關注,將她升為自己的高級助理。在與阿拉爾共事的兩年里,伯恩斯一步步學習如何掌管一家跨國企業。漸漸地,她的許多觀念都被顛覆了。她發現,經營企業不僅僅是她之前做的實驗、定價或者預測,事實上,企業領導就像政客一樣,需要處理各種復雜關系。“我發現,原來管理一家公司的壓力這么大。我原以為CEO只需要命令別人,其實根本不是,他必須按每個人的能力和意愿,把他們分配到合適的位置上。”
阿拉爾的性格也對伯恩斯產生了更為深遠的影響,他性格溫和,喜愛芭蕾,有時還會提前下班和妻子一起觀看芭蕾舞演出。伯恩斯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她意識到,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生活和事業她不必舍其一。
1999年,施樂經歷了一次大的機構變動,伯恩斯也得到了升職,成為主管彩印設備和傳真機業務的公司副總裁。雖然彩印部門沒有盈利,也不受歡迎,但這次升職仍然讓伯恩斯興奮不已,她覺得自己的時刻終于來了。這是伯恩斯第一次主管一個綜合部門,她不僅要做財務盈虧報告,還要直接參與銷售和生產部門的工作。伯恩斯常常帶領100多人開會到半夜,雖然辛苦,卻給她增添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但公司很快陷入了困境,施樂原來在復印技術上的霸主地位被日本企業撼動,而全球數字化浪潮也讓公司面臨轉型的兩難境地。阿拉爾卸任后,從IBM來的理查德·托曼成為新任CEO,但是一切變得更糟了。公司股價從64美元一路跌至27美元,并陷入債務危機。伯恩斯曾直言不諱地說,公司沒有好的領導者帶領大家走出困境,對上層失望透頂的她甚至做出了離開的打算。
好在,董事會很快撤掉了托曼,讓安妮·馬爾卡希擔任CEO。馬爾卡希和伯恩斯一樣,也是從底層員工做起的。在她的勸說下,伯恩斯決定留下,幫助公司渡過難關。當時公司負債累累,伯恩斯的首要任務就是省錢,為此,她要把公司的生產外包出去。這一步極為關鍵,如果做得不好,公司與客戶長期建立的信任就會蕩然無存,而為了做好這一步,伯恩斯必須贏得公司一家工廠4000多名雇員的支持。一向大膽果斷、直言不諱的伯恩斯選擇了誠實,她告訴那些員工,公司已經無路可走,要么裁員要么破產,對任何人而言,都是關乎生存的一戰。最后,伯恩斯贏得了這些人的支持。4年間,施樂公司裁掉了近一半員工,從負債變成了盈利。
幾年的親密合作也讓伯恩斯和馬爾卡希成了摯友。馬爾卡希的情商極高,擅于團結下屬,而伯恩斯固執、脾氣火爆,沒什么耐心。從馬爾卡希身上,伯恩斯學會了梳理事情的輕重緩急,而觀察力極強的她也會及時向馬爾卡希報告公司內部被忽略的、潛在的風險。伯恩斯的表現贏得了馬爾卡希的信任和賞識,當馬爾卡希準備退休時,提名伯恩斯接任CEO。2009年,伯恩斯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財富500強公司里第一次出現了女性CEO的交接。
要么轉型要么滅亡
伯恩斯深知,雖然施樂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落地式辦公全自動復印機,但在如今全球數字化浪潮下,趕不上世界變化的腳步,即便公司能夠盈利,也是在浪費資源。于是,伯恩斯準備從公司最擅長的文件處理入手。擔任CEO后,她馬不停蹄地收購了全球領先的信息服務公司ACS。在伯恩斯的帶領下,施樂公司從曾經的技術大亨轉型成為了辦公室霸主,業務趨向數字化,涉及客戶服務、金融、人力、醫療、交通、政府等領域,每年僅流動資金就達數十億美元。
然而,在外人看來,伯恩斯身上最引人注目的標簽不是施樂的幕后英雄,而是黑人和女性。雖然當上CEO后,她說話變得更加委婉,但她仍毫不掩飾對性別和種族歧視的反感。當她得知施樂一直贊助的一家高爾夫俱樂部只對男性開放后,立即毫不留情地表示,如果該俱樂部不改變規則,施樂公司就不再提供贊助。最后,俱樂部做出妥協,80年來第一次允許女性成為其會員。
除了管理企業,伯恩斯還致力于慈善和政府公益。在總統奧巴馬的邀請下,她參與了美國旨在促進理工科教育的STEM國家項目,鼓勵年輕女性和少數族裔從事數學和科學工作,她還為多個學校和非盈利機構提供咨詢服務,并用自己的故事激勵更多的人,在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的畢業典禮上,伯恩斯告訴畢業生:“1981年我畢業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有一天我能成為CEO,當時也沒有人認為我能做到。那個時候,沒有女性擔任跨國企業的主管,黑人女性擔任主管更是天方夜譚。但我成功了,所以,你們每一個人都要敢于做夢,因為你們擁有的可能性,多到你們自己都無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