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結束,本以為“假期綜合征”又會肆虐,卻沒想到很多人喜氣洋洋、毫無倦怠。一問才知道這些都是股民,假期歸來喜迎股市上漲。有人堅信股市將迎來振奮人心的“紅五月”,更大膽的認為,“牛市”已經不遠了。
如此信心源自4月底證監會接連出臺的四項政策:27日宣布降低期貨交易手續費;28日公布新股發行改革指導意見;29日推出主板、中小板退市方案征求意見稿;30日降低A 股交易費。這些政策的幕后推手,就是證監會主席郭樹清。
郭樹清上任前,中國股市讓高層領導和投資者十分揪心:經濟增速全球第一,股市卻慘不忍睹,尤其是2010年,中國A股市場排在全球股市漲幅榜的倒數第二,僅好于深陷歐債危機泥潭的希臘。過去10年,上證指數原地踏步,漲幅為零,股市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中小投資者入市后血本無歸。
筆者在郭樹清上任時就曾指出,中國股市主要有三大問題:政府對股市存在隱性擔保;有效的市場價格機制無法形成;對監管者無約束。這自然會導致國內股市內幕交易盛行、大股東上下其手拼命圈錢、造假嚴重、少數人肆意操縱股票價格,從而使得股市完全為權力所主導,投資者收益完全取決于與權力的遠近,市場成了魚肉中小投資者及散戶的場所。在這種情況下,中小投資者只好紛紛退出。一個參與者不斷減少、讓人失去信心的股市,何來生機與活力?
2011年10月30日,郭樹清開始擔任證監會主席,上任伊始他就表示,希望盡早把中國股市帶上市場化、法治化、公開化、國際化的軌道。至今年4月30日郭樹清上任半年期間,證監會共出臺政策、意見、辦法49條,平均不到4天就出臺一個新政策,密度和廣度歷史罕見。
然而,面對當前中國股市的諸多頑疾,目前“郭氏新政”的效果離市場要求還有不小差距。中國股市還需要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才能真正發展繁榮。筆者認為,改革首先就是要弱化政府權力對股市的主導及干預。雖然證監會于今年3月出臺了干部輪崗制度,為的就是減少監管者對市場的干預,但力度仍然不夠。因為監管者的權力并未受到約束,依然在主導市場發展,僅靠換人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其次,改革必須要真正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使其能夠得到公平獲利的機會,讓他們有意愿、有信心進入股市。近期推出降低交易費用等一系列政策,受益較多的是機構投資者,中小投資者的狀況沒有多大改善;退市制度雖說將改變延續多年的定價功能扭曲狀態,真正實現優勝劣汰,但由于相關配套制度的缺失,“裸退”之下,許多投資者擔心自己會為市場糾錯全盤“埋單”。如果弱勢的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護,“郭氏新政”的改革意義就會大打折扣。
第三,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其是否有利于建立起股票公平公正的交易平臺。股票是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合約,公平公正的股票交易平臺,能夠保證市場信息的公開透明,避免處于信息劣勢的投資者被信息強勢者誤導或欺騙。同樣,交易平臺的公平公正還意味著當弱勢投資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時,有相關的機制進行補償。
更重要的是,公平公正的交易平臺也是有效的市場價格形成的基礎。無論是上市公司退出機制還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其意義不僅僅在于擠出垃圾股、提高上市公司素質,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股票價格形成機制,讓股價能夠真正反映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成長性。只有股價與上市公司的質量相匹配,股市才能夠與中國的經濟發展相適應。
“郭氏新政”對中國股市的意義與影響無疑值得肯定,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郭氏新政”必須沖破既得利益樊籬,以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為己任,以建立公平公正的股票交易平臺為目標,不斷加大力度、不斷自我修正,才能重建投資者對中國股市之信心,才能迎來真正的中國“牛市”。
編輯:孫夏力 美編:黃浩 編審:吳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