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積累
根據意思填成語。
1.把整個棗子吞下去,形容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籠統接受。( )
2.因悲痛過度而哽咽,哭不出聲來。
( )
3.忽然間對某事明白了。( )
4.連續而不間斷,形容很多。 ( )
5.一眼看不到邊際,形容非常遼闊。
( )
句型轉換
按要求寫句子。
1.伯父已經去世多年了,這兩本書我還保存著。
A.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
B.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C.用恰當的關聯詞連接這句話:
2.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掛著圓月。(擴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標點樂園
請寫出下面句子中破折號的用法。
1.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袋里只剩一塊多錢。( )
2.“哦!您,您就是——”( )
3.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本好。
( )
4.我又仔細地看他的臉——瘦!
( )
品詞酌句
聯系上下文,體會下面句子的含意。
1.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句話看起來是伯父在說自己的記性好,實際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句子的表面意思是伯父說周圍黑,不小心會碰壁。實際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積累。
1. 千夫指, 孺子牛。
2.其實地上本沒有路,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_________________。
4.我好像一只牛,_________________。
閱讀實踐
能給予就不貧窮
教師節那天,一大群孩子爭著給他送來了鮮花,卡片,千紙鶴……一張張小臉蛋洋溢著快樂,好像過節的不是老師倒是他們。
一張用硬紙做成的禮物很特別,硬紙板上畫著一雙鞋。看得出紙是自己剪的——周邊很粗糙,圖是自己畫的——圖形很不規則,顏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綠綠的,老師能穿這么花的鞋嗎?
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老師,這雙皮鞋送給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個女孩——這個班級他剛接手,一切都還不是很熟,從開學到教師節,也就十天。
他把“鞋”認真地收起來,“禮輕情義重”啊!
節日很快就過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時候,看到了這個女同學送他這雙“鞋”的理由。
“別人都穿著皮鞋,老師穿的是布鞋,老師肯定很窮,我做了一雙很漂亮的鞋子給他,不過那鞋不能穿,是畫在紙上的,我希望將來老師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沒有錢,我有錢一定會買一雙真皮鞋給老師穿的。”
這是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為之一動。但是,他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窮人的標志?
他想問問她。
這是一個很明凈的女孩子,一雙眼睛清澈得沒有任何雜質。當她站到他面前的時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到了她正穿著一雙方口布鞋,鞋的周邊開了花,這雙布鞋顯然與他腳上的這雙布鞋不一樣。
于是有了下面的問話:
“爸爸在哪里上班?”
“爸爸在家,下崗了。 ”
“媽媽呢?”
“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她腳上的布鞋,那一雙開了花的布鞋。
他從抽屜里拿出那雙“鞋”來。這時他感受出這雙鞋的分量。
她問:“老師你家里也窮嗎?”
他說:“老師家里不窮。你家里也不窮。”
“同學都說我家里窮。”她說。
他說:“你家里不窮,你很富有,你知道關心別人,送了那么好的禮物給老師。老師很高興,你高興嗎?”
她笑了。
“和老師穿一樣的鞋子,高興嗎?”
她用力地點點頭。
他帶著她來到教室,他問大家老師為什么穿布鞋呢?有的同學說,好看。有的說,透氣,因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學說健身,因為自己的爺爺打拳的時候就穿布鞋。很奇怪沒有人說他窮。他說穿布鞋是一種風格,透氣、舒適、有益健康。
后來這位老師告訴同學們,腳上穿著布鞋心里卻裝著別人,是最讓老師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給予別人,才能給予別人幸福,能給予就不貧窮。
能給予就不貧窮,這句話一直讓我回味。
讀后思考
1.為什么女孩送給老師的禮物很特別?
2.假如給這篇文章換一個標題,你準備擬怎樣的標題?
3.結合上文設想一下,若干年后,這個女孩再回母校見她當年的老師會是一番什么情景。
寫作空間
學了《少年閏土》一課后,你一定被“我”和閏土之間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打動了吧!請你展開想象,以“我”的身份給閏土寫一封信,回憶當年友誼,訴說離別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