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少年救人獻身
2009年6月18日,天氣燥熱。下午3點左右,范乃方和8名同學結伴來到鞏義市新興大橋北一處攔河壩旁洗澡。下午近4時,下水玩耍的姚軍、程鋒(二人為化名)突然沒入深水中,他倆一面拼命在水中掙扎,一面大喊:“乃方!救我!”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把同學們都驚呆了,坐在岸邊的范乃方雖然也不會游泳,但是為了救身處險境的同學,他來不及脫衣服,縱身跳進水中。他趕到后,雙手把兩個同學托出水面,一步一步艱難地向岸邊移動。沒走幾步,姚軍從范乃方手中滑落,范乃方只好先用力將程鋒推向淺水區由其他同學將其拉上去后,再隨后返回,用盡全力把姚軍推向淺水區。
就在這時,同學們發現范乃方一點點在往水里沉,不會游泳的同學都焦急萬分,卻又無能為力。漸漸地,河水淹過了范乃方的頭頂,將其卷入了深水區,再也沒有露出水面。
13歲的范乃方是鞏義市孝北小學六年級學生,是班里的文體委員、紀律班長。范乃方不但是個1.73米的大個頭,也是同學們公認的熱心腸。范乃方曾在作文《蠟燭頌》里寫道:“我從現在一直到將來,要做一個為國爭光的人,做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事故發生后,鞏義市公安局刑警隊、道北派出所調查后認為:范乃方同學是為了搶救落水同學、見義勇為而獻身的。
2009年6月25日,鞏義市委書記李公樂主持召開常委會,專題討論范乃方同學合已救人、見義勇為的英雄事跡,并在鞏義迅速開展向范乃方學習的活動。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王文超對范乃方合已救人的英雄事跡也作出了重要批示。
6月26日,鞏義市委、市政府發出《關于學習表彰范乃方同學的決定》,授予范乃方同學“鞏義市舍己救人好少年”榮譽稱號,號召全市人民向范乃方學習。鞏義市委宣傳部、鞏義市教體局聯合舉辦了“范乃方同學英雄事跡報告會”。鞏義市團市委、教體局、公安局也先后追認他為“優秀少先隊員”、“鞏義市優秀學生”、“見義勇為先進個人”。
6月28日上午,在鞏義市委、市政府的組織下,全市中小學校長、教師代表,少先隊員代表,各界群眾等一千余人,為少年英雄范乃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獲救者補償4萬元
范乃方出生在一個普通農家,爸爸是一名退伍軍人,媽媽是幼兒園的一名保育員。范乃方犧牲后,他的母親因遭受嚴重精神打擊而一蹶不振,經常望著兒子的照片發呆、流淚。
2010年6月初,范乃方被鄭州市維護社會治安見義勇為基金會授予“見義勇為好少年”稱號。同年6月8日,鄭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政治部主任李珂代表基金會,為范乃方父母送來5萬元慰問金。
盡管如此,范家仍無法從失去親人的痛苦中走出。事發后,被救者和范家也很少聯系。為讓范乃方的母親得到心理安慰,范乃方的父親范朝鋒于2011年4月15日,向鞏義市人民法院起訴其子所救的兩名同學,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補償原告之子為搶救被告獻身的損失4萬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在法庭上,二被告的監護人認為,原告之子為救自己的孩子而死亡,作為受益方他們應當承擔一定的補償責任,但是原告的索賠額太高了,自己是外地來此打工的,家庭困難,拿不起。
鞏義法院審理后認為,依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九條的規定,范乃方為救人身亡,兩被告作為受益者,應予適當補償。二被告作為限制行為能力人,由其監護人承擔補償。
2011年10月12日,鞏義法院一審支持了原告的訴訟請求,判決二被告監護人補償原告4萬元。
家屬索賠引發爭議
范乃方父親通過法律渠道,向獲救者成功索賠4萬元,但是圍繞此案卻產生了極大的爭議。
有人認為,救人是好事,政府已經授予了各種榮譽,再提賠償有損范乃方的形象,也有違他當初救人的初衷。也有人認為,英雄的家屬為培養他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英雄犧牲后又讓他們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獲救者不僅應該感恩,還應該在經濟上給予補償,這對烈士家屬是一種安慰。對整個社會來說,也能促進見義勇為等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有評論認為,法律公正,支持了這一人性化訴求,使善良的范家父母得到了心理安慰。其實,這4萬元的請求,根本不要法庭來強判,都應主動給范家父母送去。為救人自己送了命,卻沒有得到被救者的感恩,這樣的見義勇為還有誰愿意去做?
評論認為,鼓勵見義勇為,政府不是給個榮譽稱號,開個表彰會,就算完事了。政府還該設立見義勇為基金,讓那些英雄的家屬沒有后顧之憂,讓那些為見義勇為付出生命的人,有一個合理的補償機制。
河南社科院法學與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歐陽軍說,政府和有關部門授予范乃方種種榮譽稱號和送去5萬元慰問金,是對小英雄范乃方的褒揚,也是對其親屬的慰問,但是這不能成為免除獲救者給予一定補償的理由。獲救者不僅應該感恩,還應在經濟上給予范家補償。從情理和法律角度考慮,范家這樣做并沒有什么不妥。
歐陽軍認為,這些少年英雄展示給我們的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值得社會去褒揚。法律對未成年人見義勇為行為首先是肯定的。按照傳統意識和社會公德,見義勇為要不顧一切。如今時代不同了,教育也得結合實際。也就是說,學校、社會、家庭教育孩子見義勇為并沒有錯,但要教育孩子使用有效手段。在教育孩子有正義感、敢于見義勇為時,更要教會他們正確掌握處理問題的方式與方法。
也有專家認為,未成年人見義勇為時要注意保護自己,注意方式方法,這沒有錯,但是見義勇為這種精神不能丟。因為,這是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如果今天我們對教育孩子見義勇為采取漠視的態度,明天又會有誰能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呢?
范乃方的犧牲引起了當地市民及政府的關注。有人認為,在今天,一個孩子的縱身一跳足以讓一些人汗顏,他的高貴品質讓他成為鞏義的英雄。而索賠引發的爭議和有關未成年人見義勇為的討論仍值得人們思考。
(責編:夏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