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他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爾城,出身于貴族家庭,從小接受的就是教會教育,但經他解釋的宇宙里是沒有上帝的位置的,他認為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他的思想具有普遍的人性主義光輝。課文《馬》就是反映這一思想的作品。
在《馬》中,布封以優美的語言、細膩的筆法,栩栩如生地描寫了馬的形態、習性、生理功能以及用
途,字里行間流露著對馬品質的贊美。文章中既寫了人工馴養的馬,又寫了天然野生的馬。兩種馬的一舉一動、一神一情都寫得細膩逼真,足以讓我們為之傾心、贊嘆。當然更能引人感興趣的還是他寫馬時的
傳神的語言:“它和人分擔著疆場的勞苦,同享著
戰斗的光榮;它和它的主人一樣,具有無畏的精神,它眼看著危急當前而慷慨以赴;它聽慣了兵器搏擊的聲音,喜愛它,追求它,以與主人同樣的興奮鼓舞起來;它也和主人共歡樂:在射獵時,在演武時,在賽跑時,它也精神抖擻,耀武揚威。但是它馴良不亞于勇毅,它一點兒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動作……”在這里,馬是人類的朋友,是與人有著光榮與夢想的忠實伙伴;寫野馬時,“你們試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吧:它們行走著,它們奔馳著,它們騰躍著,既不受拘束,又沒有節制;它們因不受羈勒而感覺自豪,它們避免和人打照面;它們不屑于受人照顧,它們能夠自己尋找適當的食料;它們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蕩、蹦跳,采食著四季皆春的氣候不斷提供的新鮮產品”,又流露
著對野馬無拘無束、自由生活的贊美。馴馬是忠勇屈從的形象,野馬是自由的象征,在敘述中都透露著作者強烈的喜好。
布封的《馬》給我們親切的感覺,他把馬當成人來寫。他賦予馬以人的性格特征,融入自己的喜好。他在寫馴馬與大自然中的野馬時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在對比中體現出對自由平等價值的追求?!八慕逃詥适ё杂啥_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對這種動物的奴役或馴養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們看到它們時,很少是處在自然狀態中?!贝司渲须m然沒有直接寫出對馴馬的感情態度,但卻流露出作者對馴馬的深深同情。同樣,野馬能夠因為不受羈絆而“感覺自豪”,它們“不屑于”受人照顧,不愿意“作戰”,過著“和平生活”。
總之,凡能夠用寫人的語言的地方,作者都盡力避免使用動物學的語言;即便是本來并無意
識的本能動作,作者都寫成具有人一般意志的自覺行為。
布封的《馬》,與其說是人類對馬的贊美,倒不如說是馬對人類的感化。也許他的這種人性主義的思想受當時時代潮流的影響,但出身貴族又作為接受教會學校教育的布封,能超出當時神權至上的思想來看待眾生,來認識世界,更體現出他對平等、自由世界的追求??梢哉f是時代促成了布封,也是布封推動了那個時代。
在布封去世一年以后,法國大革命最終爆發了。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