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導入】
舞蹈,是一種以肢體動作和神態表現人物感情的藝術,難描難畫,更難以用文字來表述;而散文家冰心,卻在《觀舞記》中生動地描寫了這種飛動的藝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不僅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而且獲得了語言和舞蹈的雙重審美享受。那么,在《觀舞記》中有哪些技巧是值得我們中學生借鑒和學習的呢?
【技巧揭秘】
冰心的《觀舞記》,抓住了舞蹈的特征,大量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盡可能地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表達,用語言引導讀者的思維,讓讀者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從而使每個讀者都能夠體悟到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之美。
文中表現舞蹈之美的語段集中在第2至第6段、第13至第18段。這些段落從多角度,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對
卡拉瑪姐妹的印度舞做了描寫,表達了對這對小姐妹高超舞技的贊嘆之情。我們來細品文中的精彩語段。
在第2至第5段中,作者用幾個假設從不同欣賞者的角度來寫舞者的舞姿、服飾、舞步、身形,贊嘆卡拉瑪姐妹舞蹈驚人的美,也引發了讀者的聯想和想象,構成了排比句,節奏和諧,作者的贊嘆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間。
第16段,“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
轉”連用兩個比喻,描寫舞蹈豐富而又變化極快的節奏。
第17、18段:“忽而雙眉顰蹙,表現出無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表現出無邊的喜樂;忽而側身垂睫,表現出低回婉轉的嬌羞;忽而張目嗔視,表現出叱咤風云的盛怒;忽而輕柔地點額撫
臂,畫眼描眉,表演著細膩妥帖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排比句的使用把舞者神態和姿態的變化、動作的豐富——忽而顰蹙,忽而粲然,忽而垂睫,忽而嗔視,忽而溫順,忽而威武——描寫得細致入微,形象生動。“她是一只雛鳳!” “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比喻、排比手法的運用,表現了舞蹈動作的輕捷靈活和舞者高貴的氣質,也將豐富多彩的舞蹈內容展現在讀者面前,同時用美好的動植物、美好的動作情態來比喻卡拉瑪的舞姿,也進一步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俗話說:“三分姿質,七分打扮。”寫作也是如此,只有經過裝扮,文章才會耀眼奪目;只要經過精心裝扮,文章就會精妙絕倫。裝扮的手法很多,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法就是使用修辭。我們閱讀名家作品,就是要多學習他們運用語言的技巧。
【現場作文一】
游衡水湖
□郭心宇
春天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周末,我和媽媽騎自行車來到衡水湖邊。這里我已來過無數次,但是每過一段時間,我還是會向往這片湖水。
沿著彎彎曲曲的人工小路前行,向左、右、前看,都是一片片水的世界,青天碧水,色彩明麗。水邊不時現出一大片荷花。田田的荷葉,擠滿了水面:有的平鋪在水面上,像一塊兒綠色的圓盤;
有的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粉花,有的裊娜地開著,像陽光女孩兒燦爛的笑臉;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像一個半遮半掩的小姑娘;有的羞澀地打著花骨朵兒,飽脹得馬上就要綻放似的。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前面賓館里飄來的音樂似的。河岸邊的蒲草連成了片,或搖曳,或凝立,或飄忽,綠成了一幅美麗的畫。
很快就來到了最北邊的碼頭,這個碼頭在濕地公園正門北側附近、賓館的后身不遠處。賓館后面,綠茵茵的高低起伏的草地邊上,開滿了各色鮮花: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紫的像煙,黃的像金,藍的像天……使得這個人工小船的碼頭更熱鬧;而由此駛向遠處的一葉葉扁舟,則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鴨子在平靜的湖面上游玩。
沿著小路再往西南,就來到了電動大船的碼頭,大禹號正泊在碼頭,零星的游客們在先后登船。從碼頭上人們小憩的高地向西南望去,視野非常開闊。遠看水面上霧靄蒸騰,水天相接;近看湖面上波光粼粼,似夜空點點繁星;粗看衡水湖煙波浩渺,小島星羅棋布;細看衡水湖碧水陰陰,清澈見底,厚而不膩。不遠處水面上,湖鴨在自由自在地游弋。一雙雙一對對,在水中舞動著春天的奇跡,舞動著春天的秘密,舞動著春天的夢想。它們像一個個頑童,不時地把頭探到水底,摸魚捉蝦。有的三五只圍在一起,你的頭拱我、我的頭拱你,玩耍嬉戲,一起講述春天的故事。這畫面恬靜,溫婉,和諧。
陶醉許久,沉醉許久,我們原路返回。如果說白洋淀和衡水湖是華北平原上的兩只眼睛,我感覺衡水湖這只眼睛更明亮,明亮得讓人心醉。如果白洋淀是成熟的城市婦女,是現代的、世俗的濃妝艷抹;那么衡水湖就是涉世未深的鄉村少女,是原生態的、忸怩的淳樸自然。而這種淳樸和自然的靜謐,正是衡水湖的魅力所在。
點評:作者生長在衡水湖邊,喜歡它寧靜自然的美。在該文中,作者利用形象化的語言, 將衡水湖美的狀態展
現在了讀者面前,同時通過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地傳達了對家鄉的熱愛。
【現場作文二】
觀楊麗萍的《雀之靈》
□馬 帥
我該怎樣形容這位舞蹈家的舞蹈呢?
如果我有一支畫筆,我會把她優美的舞姿描繪出來,時時回味。
如果我有一架照相機,我會把她精彩的動作化為永恒,時時瞻仰。
如果我是個舞者,我會拜她為師,
把她的教誨作為人生的座右銘,時時
體悟。
可惜我卻沒有畫筆,沒有照相機,更不是個舞者!我只能用我最樸素的文字來描寫這驚人的舞蹈。
黑色的背景中,藍色的追光燈下,
楊麗萍身著一襲雪白的長裙,裙褶上灑滿了孔雀翎,頭上也插著一根墨綠色的孔雀翎;她左手捏緊的食指與拇指構成孔雀的嘴巴;手掌與扇形地翹起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共同構成孔雀的頭顱;擎起左臂就是孔雀的頸項;右手提起裙邊,仿佛孔雀開屏,整個肢體形成了“三道彎”。她就那樣靜立著,真是一只晨曦中迎風挺立的“孔雀”。
歡快的音樂響起,“孔雀”開始閑庭信步,姿態優雅高貴。它時而梳理一下自己脖子上的羽毛,時而高視闊步,時而展翅輕舞,時而收翅旋舞。在溪邊,它俯下身,以水為鏡,展翅抖動,欣賞自己美麗的翅膀,仿佛梳妝鏡前的美女在欣賞自己美麗的面龐和一雙修長的美臂。舞者那一雙柔中帶剛的臂膀的舞動,像漫開來的漣漪一樣由臂膀傳到指尖,婀娜又從容地輕舞著、陶醉著……
天光漸明,忽而它站起身來,雙翅或前或后,或高揚或平伸;或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或一高一低,輕舞著;身體或挺立,或扭轉,或仰身,或低俯,每一個舞姿都盡顯高貴絕俗,每一次的擺手旋身,都表現出孔雀對自身美麗的欣賞與歡喜。晨光放亮,溪水汩汩流淌,孔雀開始欣喜地旋轉,輕盈地旋轉,歡快地旋轉……忽而她又低低地俯下身,雙手高高地后揚,頭盡量地前伸,仿佛又忍不住欣賞著自己秀麗的容顏,又仿佛垂頭飲啜那清亮的溪水。忽而又起身旋轉、跳動、振翅低飛,隨著音樂節奏的加快,她疾速地旋轉,歡快地旋轉,輕盈地旋轉,在朝陽里,在晨風中,在百鳥的鳴叫中,長長的裙擺被舞成了一個旋轉的圓,“孔雀”的美麗盡現在觀眾眼前……
舞蹈結束了,我還沉浸在舞者優美的舞姿中,那么完美,那么精湛,那么優雅,那么高貴……不禁想起讀過的詩句:“觀其身,靈羽一擺,如夢似幻 ……觀其肩,靈臂一抖,如波似浪……”
點評:這篇觀舞的作文里,生動地寫出了由張平生、王浦建配曲的楊麗萍《雀之靈》的優美。文章中,運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種修辭手法,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表達。文章很好地借鑒了冰心的寫作手法,是篇不錯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