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語
雨滴像一個頑皮的小孩,時而讓人為他歡喜,時而讓人頓覺無語,云彩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那變幻多姿的形狀就是她迷人的舞蹈,落日像一位畫家,一提筆就帶給大地五彩的光芒。生活中不缺少美,只要用眼去看,美就在不遠處。
【美文賞讀一】
雨
□石 默
“下點雨吧!”人們從痛苦的內(nèi)心發(fā)出祈求聲,這聲音是如此強烈粗獷,威力無比,它是從壓抑的感情中迸發(fā)出來的,仿佛是干旱的土地,在鉛一般沉重的天穹的壓力下被折磨、被窒息的原野,用它裂開的地嘴發(fā)出來的。聽到這聲音,某種神靈被感動了,熱氣中飄來一絲呼吸,雖然很輕,但人們當即清醒過來,這不是風嗎?那山坡上的樹木也感覺到了,他們一下子輕輕地晃了起來,像是一種精靈激動地來回忽閃。果然,起風了。習習的風聲頃刻間變成了低沉的呼嘯,不一會兒便是狂風咆哮。這咆哮使大地開始復蘇,一直棲息在濃蔭深處的小鳥,一下子在空中吱吱叫喊著飛舞起來。山谷里牛羊咩咩直叫。大地已經(jīng)知道,樹林和動物也已經(jīng)感覺到,一層層灰色的紗蒙住了天空。
雷雨快來了,已經(jīng)臨近了,雷聲在烏云中滾來滾去,人們興奮地高喊著,受盡酷暑刺激的神經(jīng)對于風的歡樂和雷雨的頤然喜悅,從來就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體會得深切。我把雙手伸向天空,急切地尋找雨水帶來的涼涼的,讓人哆嗦的爽快。我的手指緊緊地握了起來,我想把這云層抓住,讓雨冷卻這灼燙的空氣。
果然,云層黑壓壓地來了,像許多鼓鼓囊囊的口袋,向這邊漂來,那口袋里都是沉甸甸帶著雨的云,他們互相的碰撞聲發(fā)出隆隆的巨響,不時發(fā)出刺眼的光,顯示出劍拔弩張的氣魄。云層越堆越厚,人們都淹沒在一片烏云的紗幔之中,被溽熱的空氣窒息了,仿佛是被鉛一般沉重的壓力折磨得奄奄一息,眼睛毫無光澤,像無底的深淵,貪婪地、聚精會神地凝望著天空,注視著密密的云團,祈盼著云層上的雨快點下來。
突然間,人們呈現(xiàn)出興奮、忙亂,草叢中發(fā)出了輕輕的叩擊聲,頭頂上有東西在敲打,我意識到了,感覺到了,這是雨點,是我們盼望的使者,雨終于下了。人們幸福地陶醉了,精神開始振奮。許多人都不去躲雨,讓沉沉的、涼冰冰的雨點打在手上、打在身上,那種想讓雨水淋個透,讓雨水滋潤灼熱的、干裂皮膚的焦急心情,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雨點不是很急,但人們已預感到傾盆大雨將要來臨,感覺到老天爺會將幸福的甘露傾潑到每一個人的頭上。
然而,大雨最終沒有落下來,雨點好像受了什么驚嚇,怯生生地,節(jié)奏越來越慢、越來越慢,最后居然停止了。豈有此理!那黑黝黝的云頭,只是呆愣愣地朝大地凝望,卻不把雨水潑下來。人們在幾分鐘之內(nèi)萬籟俱寂,直到天幕上劃過一道微弱的光亮,云層開始散去時才發(fā)現(xiàn)上了當。
品讀
讀完《雨》,有沒有覺得雨像人一樣,也有猶豫不決的一面呢?在作者的筆下,人與雨之間心靈相通。人渴盼雨的到來,于是雨制造出了一系列自己將要到達的信息:清涼的風,翻滾的雷聲,黑壓壓的云層,等人們的期盼被引領到極致時,它卻一閃而回了。雨的調(diào)皮讓人們大呼“上當”,卻又無可奈何。作者運用擬人化的語言寫出了“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的特點。
【美文賞讀二】
云賦(節(jié)選)
□孫 蓀
整天艷陽高照,也許不覺得太陽的嫵媚。雨過天晴之后,特別是旅途遇雨又天晴,太陽也像換了新的,光華格外燦爛。天空和萬物都像新洗過了,空氣就不用說了,像新充了更多氧氣。天邊偶爾飄浮著淡淡的白云,像什么神仙畫家從天庭跑過,信手運筆,輕輕抹在青山之旁,藍天之上。又像從別的什么仙境飄來的片片銀色的羽毛,若飛,若停,吸之若來,吹之若去。這時候,你鼻翼翕動,只覺潔凈清爽,沁人心脾,縱目四望,只覺耳目一新。
但那一天,使我最為心蕩神怡,思緒飛越的是登上飛機以后看到的云景。我是頭一次坐三叉戟飛機。我的眼睛盯著窗外,飛機碰著云了,鉆進云層了。不,我們高高地在云層之上了。真有意思:原來我們往常看到的云都是離地面較低的,尤其是烏云。當飛機越過一萬多米的高空以后,一幅真正瑰麗的彩云圖出現(xiàn)了。誰能想到,幾個小時以前,在地上仰望蒼天看到的是那樣一副面孔;幾個小時以后,在你的腳下,卻看見了這樣一副仙姿。連綿起伏的云山絮嶺宛如浮動在海上的冰山。由一色漢白玉雕砌而成的各式各樣的宮闕亭榭,高高低低連成望不到頭的長街新城。金色的陽光把這些銀色的山巒和樓臺勾出了鮮明的輪廓。用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幾個字來描繪,倒是十分妥帖。還有那用白色的絹綢和松軟的棉絮制成的散漫的巨象,大度的白猿,從容的駱駝,安詳?shù)乃{,肥碩的綿羊,佇立雄視的銀雞,或臥、或坐、或行、或止,都在默默地體味這空濛的仙境中片刻的靜美。我也有點像駕著祥云遨游九天的神仙了。但由于老習慣的驅(qū)使,我又抬眼仰望天空。啊,湛藍湛藍,高遠莫測,一絲兒云也沒有,一點兒塵也看不見,冰清玉潤的月牙,像是“掛”在南天上,可細看,又無依無托,使人覺得好似從哪里飛來的一把神鐮突然停在了那里。我心想,這才是天空的真面目呢。人們往往把云和天攪混在一起,其實云層和天空本是兩回事。“撥開烏云見青天”之“青”,原來是只有站在云頭之上才能體會得到的啊。
這時候,我腦海里忽然涌出許多作家在書中對云的千姿百態(tài)、千嬌百媚的描寫,但一同我眼前親見的景象相比,卻都有點失色了。記得上學時讀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詩中禮贊云神“爛昭昭兮未央”“與日月兮齊光”“龍駕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覽冀州兮有余,橫四海兮焉窮”,我很欽佩屈子“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的想象力,但對云中君的感覺終較模糊,有了這一次親歷,云神的形象在我腦中有點根梢了。
品讀
《云賦》表面上寫一次在飛機上看到的云,實際上寫了作者有生以來對自然界的云的觀察,更是借瞬息萬變、舒展自由的云景,寫出了作者心中向往的一種境界。
【美文賞讀三】
落 日
□林 遐
那一天,我獨自一個人終于從一條小路攀上了峰的最高處。我去的時候,正是落日迅速往下沉落的時候。像是怕趕不上什么隆重的典禮一樣,我急忙忙地往上攀登,而且攀登一會兒就一回頭,生怕在這攀登的當兒,落日沉落珠江,晚霞失掉光彩。還好,待我攀到峰頂,回過頭去看西天那輪圓日時,它正放射著萬道光芒懸在明鏡也似的珠江上空。江和天的涯際,正是籠罩在蒼茫暮色中的廣州。望過去,影影綽綽,頓添上一筆濃濃的神話色彩。這時候,這江和天的涯際,這影影綽綽的廣州上空,正橫列著無限遠的一條一條泛白色的云彩,它們無限遠地伸張著,很使人想起莊子《逍遙游》里的大鵬,這云彩,正是它的翅膀。但是,就在這一瞬間,這翅膀變成金黃的了。近落日處,那金黃是被火燒一樣的;遠處,是深色的;再遠處,是淡色的。這時候,在那影影綽綽的地方,我仿佛看見一串一串綠珍珠似的燈亮著了,那霧氣中的綠色,和著這深淡相間的黃金色,只有用絢爛,燦然,光彩這樣一類的字眼才能形容它的萬一。
我仰起頭來,看天空正頂著幾朵烏云,呆癡癡的,沉悶悶的,可真煞風景。但是,正在我埋怨它們時,那落日也正忙著把它的光輝染在它們的身上,只見它們的邊緣漸漸地都被黃金鑲起來了,漸漸地,它們的中間也被黃金染透了。正在這時候,海洋上刮來的風越刮越起勁了,這烏云,經(jīng)不住這海風猛力地吹,竟保持不住它的莊重,板不住它的沉悶的面孔,一下子風流云散,像扯絮似的散在澄藍的像海一樣的天空里了。風流云散處,幾顆明亮的星子閃爍著初顯光輝。這峰頂上,有著很多樹木,有攀天擎日的松樹,有窈窕多姿的檸檬桉,有亭亭玉立的梧桐。這時候,它們都分潤著落日的光輝,在葉子上閃爍出一粒一粒金色的火花,那海風徑自一個勁兒地把它們向落日的方向吹,那樹葉子顫抖著,喧囂著,躬著腰兒,帶著歡樂,感激落日這一天的給予。這時候,珠江的水涌起了微微波瀾,在它那貯滿黃金的懷里,帶帆的和不帶帆的漁船,往來奔波,你分不清它們是剛出發(fā)還是漁罷歸航。花尾渡順流而下,在一片澄黃的天地中,渡船的周身都亮起了銀白的燈光,乍望去像是遺失在江里的一條閃閃發(fā)光的項鏈。江上,從花尾渡飄起悠揚的音樂,它順風飄揚,從東而西,從下而上,頓然間響徹滿江,滿岸,滿峰,滿天地。
品讀
落日下的云光彩奪目,落日中的樹木懂得感激,落日中的水星光點點。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由峰頂?shù)剿校S著事物色彩的轉(zhuǎn)換,一幅落日圖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