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她離我們很近,有時候,她離我們又很遠。近的時候,她就在眼前,遠的時候,她似乎又在天邊。她,就是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電視播音部副主任、首席播音員毛馨。
自然,我們會常常從電視里看到她,她甜美的形象與聲音已經深深地在觀眾的腦海里扎下了根。但是,當我們來到山東電視臺,在一間擁擠的化妝室里見到毛馨的時候,竟然沒能一眼就認出她來。人在戲中,真在戲外。熒屏上下的差異,讓直播間外的毛馨有了另一副模樣:長發披肩,笑聲朗朗,舉止大方又不乏幾絲天真。當然,毛馨是端莊而美麗的,而她的低調與熱情讓每個人都感覺到她的容易接近,如同鄰里的一位普通的小妹妹。
1997年,山東電視臺面向全社會招聘播音員,毛馨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了。來到電視臺報到,她被分到了《鄉村季風》欄目。
“當時的負責人對我說,你不是考了個第一名嗎?就到收視第一名的《鄉村季風》吧。”毛馨記憶猶新地說。
事有湊巧,就這樣,兩個第一名走到了一起,而毛馨的第一次出鏡更是讓她刻骨銘心。
“我跟隨采訪組來到膠州,采訪里岔黑豬的無公害現代化養殖。我站在豬圈里,周圍全是黑壓壓的豬。我心里害怕極了,有人還讓我摸著豬頭主持,想想那一幕,真是永遠忘不了。”毛馨滿懷情趣地回憶道。
毛馨對當年的這些經歷充滿了感激,這是因為,她出道的第一天就接到了地氣。在《鄉村季風》欄目,毛馨深入采訪第一線,每天打交道的是最樸實不過的農民,是最富泥土氣的農村,是最包容厚載的土地。對她來說,這是一個接地氣的過程。因為接地氣,《鄉村季風》成長為中國新聞知名專欄,她也和欄目一起成長,成為頗有觀眾緣的新聞播音員。
“我感謝這段時光的饋贈,它讓我始終接著來自新聞第一線的地氣,心里始終裝著觀眾的喜怒哀樂。在我看來,這正是自己不斷進步的活水源泉。”毛馨真誠地說。
光陰荏苒,似乎在轉眼之間十五年就過去了。在播音主持崗位上,毛馨經歷了多重歷練:從短平快的新聞播報欄目《早新聞》與《正午時光》,到新聞雜志型的《今日報道》與《新聞60分》,從新聞訪談類節目《書記市長訪談》與《高考直播》,再到走上新聞報道主陣地《山東新聞聯播》的主持臺,她所走的每一步都留下了堅實的腳印,都值得她仔細品味,如同翻閱一本厚厚的相冊,曾經的時光變得彌足珍貴,回味無窮。
“同事開玩笑說,我是新聞中心主持過節目最多的女播音員。”毛馨嫣然一笑,“我也弄明白了一個理兒,一個播音員要想生命力長久,必須內外兼修,不斷提高語言控制力,不斷提升職業素養。”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著名詩人艾青的詩句,感人肺腑,經久傳誦,這也正是毛馨新聞工作的真實寫照。她以飽含深情的配音,使自己主創的電視新聞作品洋溢著濃厚的人文關懷,激蕩著恢弘的時代強音。她先后獲得山東省播音主持作品獎一等獎9件,山東電視獎3件,中國新聞獎3件,中國記協二十年展播一等獎1件、中國播音主持作品獎三等獎1件,其中專題解說《徐本禹》、《雁蕩山》獲得中國新聞獎,去年她被評為山東省杰出青年崗位能手并榮記二等功,被省公安廳授予“金盾獎”,她還多次被評為山東省廣播電視局先進工作者。
在做好主持人與播音員的同時,毛馨還兼任山東青年干部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山東傳媒學院的特聘教授,已是桃李滿天下,許多學生成為省市電臺的播音員。毛馨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步。這個從普通人到名人的過程,也是她自我修煉與完善的過程。記錄歷史,守望良知,毛馨以此走入了千千萬萬個觀眾之中。觀眾的喜愛,沒有讓她飄然,而是更加懂得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與使命。身為公眾人物,她更注重公眾事業。作為山東省慈善總會特聘的“愛心大使”,2006年她連續報道了煙臺愛心姑娘欒麗君的事跡。欒麗君是一個血癌患者,在臨危之際,把別人捐來的十萬元救命錢轉捐給病友,她的義舉感動了煙臺,感動了山東,也感動了中國。斯人已逝,愛心長存。毛馨和山東衛視同仁在齊魯大地掀起“一元錢愛心捐助”活動,在十個城市“同系愛心結”,將這種慷慨好義的風尚發揚光大,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文明與和諧。作為省直青聯常委與大型公益活動“愛心圖書室”的形象大使,她積極投身愛心助學事業,通過自己的參與、倡領和踐行,積極推動全省的愛心圖書室越建越多,給無數寒門學子送去了精神文化的食糧。她既是金話筒的“愛心傳播者”,又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形象大使與山東省文明交通形象大使。在這諸多的稱號中,沒有一個與利益聯系在一起,她成為人們心中真正的愛心大使。
從觀眾中來,到觀眾中去,生活中的毛馨當是另一個毛馨。從直播間里的正裝與端莊到生活里的便裝與活潑,工作特性好像讓毛馨具有雙重性格。相對于直播間里的毛馨,生活中的毛馨似乎更親切,更能讓人感到她的善意與真情。
“在生活中,許多觀眾認不出我來。”毛馨梳理著滿頭的秀發,樂不自禁地說,“其實,這樣真好,我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在菜市場,我還可以討價還價。如果把崗位上的你帶到生活中,你這個人就累了。”
毛馨生在山東,童年卻是在山城重慶度過的。她的姥爺是一位南下干部,母親是“老三屆”,下鄉回到了老家淄博。
“我生活在重慶的一所小學校里,人家上音樂課,我就站在外面聽,很快就學會了。”說起自己的童年,毛馨不自覺地面帶天真的微笑,“那段生活對我的一生影響很大,媽媽不在身邊,學校的女老師我全叫媽媽。”
或許站在課堂外聽音樂課便是毛馨最早的藝術啟蒙,她認為,自己爽朗與熱情的性格與那時的環境有關。七歲的時候,她回到淄博讀小學,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她就當班長,初中,高中,一直當到大學畢業。得志普及天下,不得志則修身養性,知足者常樂——這是毛馨津津樂道的座右銘,她以此為根基,快樂地工作,快樂地生活。
“在我們家里,似乎所有的話都讓我說了,不過,經典的話還是我愛人說的。人要有生活中的自己。我平時出門時穿著很普通,很隨意;回到家里,就得當好媽,當好妻子。我的家庭很平淡,也很穩定,但是我很知足。我認為,只有家庭和睦,你才能沒有心事,才不用時時掛著家庭,才能放心地工作。”毛馨說這話的時候,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幸福之感。一家三口,相親相愛,其樂無窮。就在我們采訪她的這天早上,毛馨為四歲的女兒穿上了一件上白下粉紅的連衣裙。這件裙子既普通又不普通,三十年前,毛馨穿過,今天,女兒穿上仍然是那么漂亮。“三十年前,我小時候的裙子媽媽保存得很好,今天拿出來給女兒穿上,依然好看。歲月如梭啊!”毛馨在自己的新浪微博里這樣寫道。
熱愛生活,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毛馨將自己樂觀的生活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她知足,她惜福,她時時告誡自己,不要總是抱怨,一定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
“人的社會分工不同,角色不同,給你的社會地位也確實不同。無論如何,新聞聯播的播音員不能當藝人,新聞播音員的知名度是一個品牌的知名度。其實,我在生活中經常會開玩笑,不過,許多人信以為真了。”毛馨笑道,“我平時很撒歡的,也很少化妝,總是素面朝天的。”
由于職業的關系,毛馨主持節目是知性的,而在生活中,她也是一個知性的女人。她認為,如果想不落伍,不一定非要追求大牌,但是一定要時尚。時尚與大牌并不沖突,大牌的東西要配得上自己的品位才行,比方說,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即使提著LV包,看上去也會沒氣質。
采訪毛馨的時間很短暫,因為她的開朗與風趣便更顯得時光飛逝。熒屏上下的她迥然不同,但是,她的心是永恒不變的。這是一顆火熱的心,充滿愛意的心,因此,她走進了觀眾的心。
先做好人,再做好主持,是毛馨孜孜追求的人生目標,也是她帶給觀眾的人生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