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之真者
在西方世界,李娜跟章子怡等影星并列為中國女性面孔。但是,演員憑借的是驚人的上鏡外貌和表演才能,章子怡實非劍俠玉嬌龍,刀光劍影拳打腳踢只是銀幕上的游戲,而李娜則是真正創造世界的英雄人物。一個是高明的謊言,一個是高超的功夫。
手握的不是長劍,是網球拍,更無關生死,但李娜的經歷符合武俠電影的基本路數:主人公有一顆行俠仗義之心,最初由于學藝不精敗多勝少,經過一番閉關修煉,終于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在全球性的對決中昂然而起,站立在世界之巔。凡熟悉李娜的人,都會據此大綱聯想到栩栩如生的情節。
當這個身穿背心短裙的女人,在草地,在紅土地,擊球、上網、仰天長嘯,她無論勝敗,都在拉近一個民族跟世界的距離。她跟成百上千的其他體育世界冠軍不同,因為她打的是職業網球,是具有普世價值的運動項目。是躲在體育強國的迷夢中自玩自賞,還是遵循世界潮流,在統一的國際規則下一比高低。她的故事中,濃縮著關于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深刻寓言,以及我們的命運。
拂去意識形態的附著,她作為一個世界頂級運動員,其身體主題的召喚也是無以倫比的。球場上跑跳躥躍的身體,表述著一種不可遏止的激動,其力量與速度在觀者的身體中產生巨大的回響。軀體感動軀體,軀體喚醒軀體。欲望、快感、力比多沖動產生的原始抒情,感染的人群超越了國界和種族。
李娜對于大眾的影響,很難找到一個特別有解釋力的概念,不妨借西方影評家的一言以蔽之。“性感的中國女子穿著超人式的緊身衣,奮勇殺敵的同時享受甜蜜愛情,這是百年武俠電影史中對男人最具誘惑力的想象。”
這說的不是李娜嗎?
個性天后
沒有人能否認,她是中國體育頭號女明星,也沒有人否認,她是青少年追慕的頭號楷模。超過任何一個“真人秀”明星,無論歌手還是演員。女性。
她的每一場比賽,都會強烈刺激大眾的情感活動。魔幻般的出奇冒險、突兀的跌宕逆轉,一集又一集。
人的一種自然傾向是,將自己的行為舉止與某個重要的人物做比較,并且模仿其行為方式。情感喜好、自我認同、模仿以及投射,自覺不自覺地與娜姐同化,形成了一個有集體歸屬感的龐大人群。這個“娜王國”有多少人口,從核心到外圍,實在難以數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崇尚個人自由、有獨立思考能力、追逐新浪潮。如果是女性,則幾乎全部是女性主義者。
這個王國有自己的圖騰,那就是娜姐的一切。發型、帽子、護腕、一小撮紋身,當然,最至關重要的符號,則是比賽服。或白或藍或紅,清新脫俗。對于娜姐,這是實用性服裝,對于她的“國民”來說,主要魅力則在其象征性上。
是青春活力,是力量,是征服,是勝利,是跟娜姐相關的一切。于是,我們看到,娜姐的比賽服上升為時尚,成為一種社會的交流方式。這個時候,娜姐依然是物質的,而更加是文化的。消費者更多是消費一個文化符號,通過物質的形式。通過消費,大眾把出眾的和普通的、理想的和日常的融為一體,生活因此而不同。
娜不是一種語言,因為沒有通常意義上的語法,但是很明顯,她們都在通過視覺口語傳達著什么,不僅能夠身份認同,還能相互交流。娜是橋梁,也是柵欄。
如果一定要在當下的演藝明星中,找出一位娜的姐妹,那一定是菲,王菲。從反抗規則到制定規則,從逆潮流到引領潮流,從非主流到主流。她們從不同的方向而來,走的是同樣的路徑,修成了同一個正果。
誰不想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