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動畫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種綜合藝術門類,它是匯集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很多藝術門類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動畫藝術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結伴而行。在數碼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動畫之所以有更多的實現形式,很大部分是依托科技的進步。隨著科技發展的越來越迅速,動畫藝術與技術的矛盾也越來越明顯的突顯出來。
關鍵詞:動畫藝術;技術;關系
動畫的英文是“Animation” 一詞,可以解釋為動畫作品的創作者根據劇本的安排,使原來不會動的東西,或只存在人的幻想中的人和事,像獲得生命一般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所以動畫不只是可以動的技術,而它是一門藝術,人們的感情可以很容易直觀的表現和抒發,把不可能看到的畫面轉化為現實,豐富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它也是一門綜合藝術,它集合了繪畫、電影、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所以它有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
動畫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始終與技術的開發與突破結伴而行,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給動畫藝術創作以新的發展。動畫藝術的起源應該追溯到古人類的各種圖形記載,他們畫在巖石和墻壁上的圖畫常常是一些動態的不同階段,如,許多條腿的動物、六只翅膀的燕子、埃及墓畫以及希臘古瓶上的連續動作分解圖,這些原始意象動畫促使了后來動畫及電影發明家的創造動機。直到后來人類發現了視覺暫留。1915年,美國人Eerl Hurd創造了在塑料膠片上畫動畫片的新的動畫制作工藝,然后再把畫在塑料膠片上的圖片一張張的連續拍攝,利用視覺暫留和電影拍攝技術制作成動的畫。多少年來,人們還一直沿用著這種動畫制作工藝。動畫這個畫出來的“創造運動”的藝術也就產生了。1928年,從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創作的第一部有聲動畫《威利汽船》到1937年,又創作出的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迪士尼把傳統二維動畫影片發展推向了一個顛峰。1995年,皮克斯公司制作出第一部三維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使動畫行業又增添新的活力,動畫的發展也進入一個新階段。這些都可以突出的反映出在動畫藝術發展的每個階段技術的進步都給動畫的實現作出了突出貢獻。
所以在動畫藝術的發展中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動畫成功的關鍵在于以藝術性為本。動畫曾經之所以被稱作美術片是因為傳統動畫電影的造型語言是以繪畫、木偶、剪紙、泥塑等美術方式來完成的。雖然傳統動畫也不斷地利用新技術,無論是從逐格拍攝還是到后期制作的方式,都與今天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以創造更好的視聽效果為目的,都是以美術基礎和電影基礎為依托,將動畫作為一個整體藝術形式而進行創作。我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完成于1964年,它是中國乃至世界動畫史上都堪稱經典的巨作,而它的創作并不是建立在數碼技術相當發展的基礎上的。
《大鬧天宮》無論從人物的造型,背景設計,影片的音樂,以及影片中武打動作和舞蹈動畫都融入了中國民族藝術。人物的造型,背景設計是以廟堂壁畫、民間年畫、戲曲人物臉譜和舞臺布景為參考設計出來的;影片音樂學習了民族戲曲音樂的精華,影片無處不充滿藝術感。還有值得我們驕傲的水墨動畫,更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藝術。《小蝌蚪找媽媽》、《牧笛》也都是經典之作也沒有當代數碼技術的支撐。就《小蝌蚪找媽媽》來說許多角色形象都取自于齊白石的花鳥畫作品,動作的設計富有變化和節奏感,如煩煩擺動時的歡快,緩緩移動時的惆悵,傳神地表達了他們的感情。這部作品也為中國動畫片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計算機的出現確實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它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動畫藝術的發展,它為動畫帶來了更多的表現形式和制作手段,但是人們沒有把握好這個度。現時代的動畫制作中大量地使用電腦這一新型的工具,讓動畫作品越來越逼真,或只是為了展現技術,這就使動畫不再被稱為美術片。電腦技術的大量運用和3D風潮的影響下,使得現代的動畫面臨越來越大的考驗和挑戰,幾乎所有的動畫都已經拋棄了傳統的平面形式,在3D風潮影響下完全采用電腦制作,很顯然平面動畫正在衰弱,三維動畫已經逐漸成為動畫制作的主流。其他有質感的手工的藝術形式,如水墨、剪紙、剪影等已經很難看到了。人們對于動畫技術、對于視覺的3D立體效果的熱情,使得人們對于動畫藝術的關注越來越少,人們總是被電腦制作出的宏大場景及逼真效果所吸引,卻忽略了動畫作為藝術最簡單質樸的東西,這無疑會使動畫藝術的審美趣味也就越來越弱了。
比如動畫片《雷鋒的故事》它代表了現代的一部分動畫作品,它的創作形式順應了當代的三維數碼制作趨勢,但是在人物的造型和場景、以及動畫的設計上藝術性都不夠。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提倡找回我們的民族風格,提倡民族性,不是因為藝術的退步,而是因為數碼技術高度發展了,而藝術的發展相對卻沒跟進。這就引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動畫作為一種綜合藝術應當正確處理技術與藝術的關系。
雖然動畫藝術的發展需要相關技術的支持,但是技術并不能代表動畫藝術的全部, 動畫作為一門綜合藝術門類,除了要考慮技術支撐外,它對于角色的設計、場景的繪制、色彩的把握、用鏡頭講故事的方式才是要好好思考的。動畫中恰當運用技術手段來營造更好的藝術效果在高科技的時代是值得提倡的,它就好比是藝術家從事動畫創作的一種工具,它只是創造動畫藝術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動畫藝術的關鍵還是要落在動畫本身的審美情趣上以及其創作者的個人藝術修養上。如果將技術作為動畫唯一的追求,動畫的藝術生命力也就越來越弱了。新技術所展示的宏大的視覺效果給人們帶來的震撼,只是一時的,當這種技術變的為人所熟悉以后,人們仍然會回到欣賞動畫本身的藝術特色上來。所以對于西方人的科技發明,我們中國人不但要掌握并要超過之。在這數碼時代,著手自己的民族風格研究的同時,必須把動畫藝術的民族風格和數字技術的學習緊密結合起來,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動畫藝術,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動畫藝術作品。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
【參考文獻】
[1]肖敦紅.學位論文《處于世界市場中的中國動畫》
[2]張慧臨.《二十世紀中國動畫藝術史》.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4
[3]特偉.《動畫片要重視質量》.中國電影年鑒.1992年
[4]梁曉濤.《國產動畫事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電視研究》.199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