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夏是一位愛竹愛得近似乎癡迷的人:房前屋后栽的都是竹,睡的是竹榻,坐的是竹椅,拖的是竹板兒,說不定哪天還會編件竹衣來穿穿呢。
我欣賞竹子,它的迷人之處說到終極在于它的“中空且直”?!R夏
如果說馬夏對竹子的喜愛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文人情趣上,那是遠遠不夠的。有著在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經歷的他,將他的藝術才華融入竹子之中。
他在文峰塔下租了一畝三分地。那兒有三間茅屋,一畦菜地。他在那兒蓄須留發,很少與外界交通,潛心養竹,品竹,參竹。他成了愛竹愛的沒得魂的一個奇人。
藝術,總得有個思想的寓意,我以為我已與竹子融為一體了。竹子是我與天地精神交流的依托?!R夏
大凡奇人,會有奇特的想法。他參竹參出了道行。專事雕竹為器——說是供品也好,擺設也罷,反正是他獨與神靈交往的器物。他說,他是從宋朝的一位高僧的一幅畫中見到這種神器(見下圖)并得到靈感的,現實中,國內外都不曾見過。
其實馬夏是一位“大隱”。
他與同時期從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走出去的范揚、林曉、許平等書畫名家一樣,閱歷豐富,造詣頗深。
馬夏,1960年生于南通,幼承家學,隨父研習書畫(其父曾任南通市文聯主席),15歲始專攻油畫,80年代求學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他設計的雙面盤金裝飾繡《狩獵圖》紅木屏風可堪稱國寶級刺繡珍品,可惜這幅作品在九十年代中期,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解散后該所僅以150萬元人民幣賣給了東南亞的客商。
馬夏是位名聲在外的大隱。
2006年,在國際竹藤創意展上,中央美術學院邀請馬夏的現代竹雕藝術作品參展,他的現代竹雕藝術作品引起各國藝術家的驚嘆,認為這些竹雕藝術作品是完美、頂尖的現代藝術雕塑作品,無論從外表造型、還是內涵的精神語匯,其獨特的構思和奇妙的想象力,都突破了中國民間竹藝狹窄的文人情趣和工匠氣,從而升華到當代藝術層面。
馬夏在英國有專門的畫廊;他還經常在牛津大學開課,授業解惑,講授中國刺繡、竹藝;他曾榮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發的“一級藝術家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特別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