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祖國傳統醫學幫人康復,遵循古圣先賢“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傳統養生理論,注重人體經絡氣血的暢通,與生物磁場的調整,通過不打針不吃藥無任何痛苦與副作用的自然療法手段,讓客人恢復生理機,從而達到保健康復的目的,這就是易醫。
在通城,有一位名叫劉俊的行醫人,也就是運用易經陰陽五行的原理,指導人體養生祛病。走進這家工作室,撲鼻而來的是陣陣檀香,耳邊回蕩的是輕輕古樂,整個屋子洋溢著悠然和芬芳。
說是醫生,但劉俊更注重的是養生。在一番長聊之后,才知道劉俊之所以為醫,正是因為自己在十年前曾身患重疾,久醫難見神效,后在一位老中醫的指點下自行修煉氣功,外加中醫指壓,才逐漸恢復了健康。久病纏身的他深知病痛之苦,決心幫助更多疾病患者。于是,他潛心研讀,掌握了豐富的中醫知識,加以配合自身多年來適用的氣功療法,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自然療法。
作為一個傳統醫學的受益者,到從事研究傳統養生康復技術的從業人員,劉俊在理論與方法上有著自己獨到的心得體會,面對采訪,他愿意與大家一起分享。
劉俊說,人們所處的環境無不發生著變化,如今疾病的形成,早已不能單從細菌、病毒等因素來認識判斷,他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與綜合觀察,對當今常見病的形成原因作了歸納總結,并提出不少好的養生建議。一是病從口入。如今人們的衛生意識普遍增強,基本都知道飯前便后要洗手,不會用臟手拿東西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界細菌、病毒由食物帶進體內的可能。這里所講的病從口入主要是指從食品安全角度和合理飲食角度與疾病的關系而言,現代人煙酒重,應酬多飲食無節制,攝入大量的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導致痛風、糖尿病、高血壓等諸多疾病的產生,上述均為病從口入的范疇。
二是病因境起。這一點主要指環境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現代都市人基本都生活在鋼筋水泥的結構里,汽車噪音、尾氣、裝修材料甲醛超標、各種電磁波的輻射,導致了諸如失眠、頭痛、腦神經衰弱、哮喘類疾病的增多,總之科學合理改善利用環境,注重好環境對健康影響的細節對人們追求健康祛除疾病是有著非常重要意義的。
三是病由心生。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加快,好勝心強競爭激烈,又時常面對著復雜的人際關系,往往容易心理失衡,而祖國傳統醫學早就有著七情內傷之說。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是人體對內外環境刺激的不同反應,七情內傷是指由于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過了人體的生理調節范圍引起七情的異常變化,使氣機紊亂,臟腑損傷,陰陽失調而導致的疾病發生。如功能性心臟病,腸胃功能紊亂往往都是由于心緒波動引起的,現代心理科學也稱其為心因性疾病。
四是養生不當致病:追求健康長壽是人們的天性,然而不少人往往存在盲目與沖動,搞得健康不成反損身心,如過度依賴和夸張使用保健品,盲目食補反而導致營養的不均衡,過度美容、整容造成的負面作用等等。
以上是劉俊對現代常見疾病產生的原因所作的部分認識概括,他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防微杜漸,健康養生,按時體檢,千萬不要等到病發再急于投醫。
為此,劉醫師向《三角洲》讀者推薦古代先賢們共同推崇的養生術打坐法。
打坐又稱靜坐,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煩惱,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修養身心的最佳方法。因為打坐,致心一處,使大腦入于靜定狀態,把散亂的心安定下來,心境達到清凈安詳,氣脈自然暢通。《內經》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圣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于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由此觀之,我們的祖先早已認識到精神意識所起的積極作用。因為通過打坐,可以使精神高度放松,達到恬淡虛無,心無罣礙;也可以使精神高度集中,用意念力運化身心,達到愉悅內外。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對40名學生進行靜坐生理實驗,觀察表明:只要靜坐5~10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而這個數值相當于深睡7個小時后的變化,同時發現受試者血液中被稱為“疲勞素”的乳酸濃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而當身體和精神完全處于放松狀態時, 其記憶力幾乎是無窮無盡的, 而且發現打坐的人記憶沒有明顯的飽和點,而這正是道家提出“天人合一”理論的最好見證。
打坐,必須要有信心與恒心,堅持不斷地練習下去,才能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