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的科技行業,如果要評選風頭最勁的公司,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地投票給蘋果。這家和P C時代共同成長起來的公司已經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同時還名利雙收。但是在我看來,很多人對它的認識還處于iPod、iMac發布時的階段,其實這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到今天已經發生了改變,不再是10年前的味道了。
蘋果的電腦產品給人的印象一直是高質量且高價格。除了早年就接觸APPLE 的老家伙們,中國大眾用戶對蘋果電腦的認知應該是從彩色的iMac一體機開始,那是喬布斯重返蘋果后的第一個勝利。從那以后,不論臺式機還是筆記本電腦,蘋果的產品基本都選擇比同時代的PC普遍水平高一個檔次的配置,當然價格更要高好幾個檔次。有足夠高的價格定位,蘋果的電腦自然可以在材質、工藝上投入更多成本,打造高端形象。即使在2005年,PC筆記本早已跌入萬元區間好幾年之后,蘋果的Macbook系列在國內定價仍然是接近一萬五千元起,而臺式機均價賣到兩萬也不稀奇。
由此,蘋果的品牌在中國用戶中打下了高端形象的基石。
蘋果生產個人電腦是老本行,而進入音樂播放器領域則是革命。iPod上市之際,國內用戶還在買16MB容量的MP3,能存幾千首歌的iP 0d賣到好幾千元自然也是高端產品。幾年以后不帶顯示屏的iPod Shuffle也要1000多元,這已經是中國用戶能買到的最便宜的蘋果產品了。
到了iPhone出現之后,作為智能手機它盡管有超過5000元的高價,仍然勢不可擋地成為了大城市的街機。蘋果終于名利雙收,也成為更多人心中的高端品牌。
但是,iPad出現之后,世界變了。
是的,iPad 399美元起的價格并不便宜,但同時期出現的競爭對手甚至比iPad還要貴。這下,價格高端的標簽在蘋果iPad上似乎并不那么明顯了。隨后,蘋果還悄悄降低了超薄筆記本Macbook Air的價格,七八千元雖然不便宜,但和其他電腦廠商類似規格的筆記本電腦比起來,也相當有競爭力。最近半年,我身邊的同事們開始大量購買蘋果電腦,甚至經常出現一個會議室桌上一半筆記本電腦是蘋果的盛況。
這樣的蘋果,還是高端品牌么?那些認為蘋果logo就代表高端的用戶們,當你們發現身邊的人摸出手機就是iPhone,掏出電腦就是Macbook的時候,還會覺得自己有獨特的審美和品味么?
當然,蘋果的成功絕不是依靠高價格和高品質,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才是蘋果讓大家趨之若鶩的重要原因。iPhone開創的觸摸應用、圖標式簡單體驗改變了人們對科技產品復雜程度的畏懼心理,健康的蘋果生態系統提供了持續發展的動力。我曾經說過,喬布斯帶領的蘋果以一己之力對產業進行了超頻,實現了躍進。
但是競爭對手不會落后很久,谷歌、微軟已經建立了可以與之抗衡的生態系統,同樣也在不斷進步,三足鼎力的形勢已經基本得到公認。同時各大廠商的硬件產品也在不斷進步,蘋果產品也不再是最佳設計、做工和體驗的唯一選擇。
其實我認為更值得關注的是,蘋果作為領先者和開創者也有“原罪”。iOS系統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代iPhone硬件體系上的局限,純圖標的界面與谷歌Android豐富的插件和極簡但信息豐富的微軟Metro界面比起來,已經有些落后了。龐大的應用數量也會讓蘋果在進行系統級別的創新時必須考慮兼容性。比較起來,落后幾年的谷歌和微軟系統反而可以在更好的基礎上開始創新。
總之,蘋果的產品非常出色,但不是唯一出色的。隨著Android 4.0和Windows 8的到來,消費者還會有更多的選擇,我們才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