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題作文
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以看見這樣的廣告:“你想卓越不凡嗎?請到××學校來”“在××樓盤,與世界頂級人物為鄰,非凡生活視等閑”“想日進斗金,成就不凡嗎?請加入××公司”……一位在中國工作的瑞典精算師對此頗有感觸地說:“在瑞典,我們把‘平凡’當成對一個人最好的贊美,因為這意味著他心靈安寧,精神充實,而這似乎比不凡的財富、地位更難追求到!”
請以“尊重平凡”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尊重平凡”的關鍵詞是“平凡”,尊重只是對平凡的態度,考生可就此展開聯想。在眼下這樣一個浮躁風氣彌漫的社會,追求成功和卓越,努力使自己成為社會精英已成為一種時尚,這毋庸置疑。平凡已經被人等同于平庸,甚至成為無能的代稱。但是,平凡真的不重要嗎?生活中,平常的人和事,常常會憑其突然閃現的人性光芒和存在的價值震撼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感嘆不已。再者,我們也看到一些很不平凡的名人、偉人,他們的為人處世是那么平易。正是這種平易折射出他們心靈的安寧和精神的充實。因此本題把“平凡”和“尊重”聯系起來,就是要求考生關注現實生活,對平凡的人和事進行重新審視與思考,發掘出平凡之中的不平凡,進而確立“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凡也是偉大”“平凡最值得我們尊重”等主題。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副對聯,上聯是“若不撇開終是苦”,下聯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橫批“撇捺人生”。“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變成一點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請以“撇與捺”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這是一個二元關系類命題作文,材料主要圍繞“撇”和“捺”展開。首先,考生要明確“撇”和“捺”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住;既要學會放棄,又要懂得堅守,這樣才能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只“撇”不“捺”,為人就沒有原則,沒有分寸;只“捺”不“撇”,視野則會狹窄。“撇”和“捺”互相補充,互為支撐,缺一不可,否則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其次,考生還得對“撇”和“捺”的關系進行深入思考:為什么“撇開了,就得捺得住”?“撇不開”,結果會如何?“捺不住”又如何?這樣一一進行反問,結果不言自明。審讀對聯可知,撇開的是人生的誘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等。考生可以談古論今,既可以選擇名人故事材料,也可以講述自己的經歷。
二、材料作文
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20世紀90年代撰寫了一部名為“力量轉移”的著作。他認為人類從古至今經歷了三種力量的更替,即暴力、財富和知識。對此,有人認為前行的力量不僅僅包括財富與知識,更應該包括文化、創新、信仰等。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我們在滿足自己物質需求的同時,也在追求著自己所謂的“貴族生活”。何謂“貴族生活”?有人認為“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坐豪車,就是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實際上,這不是貴族精神,而是暴發戶表現。真正的貴族精神不僅僅是對財富和知識的占有,而且是一種文化,一種信仰,這才是我們整個民族前進的根本動力。因此本題只需抓住“有人認為前行的力量不僅僅包括財富與知識,更應該包括文化、創新、信仰等”這個關鍵句即可正確審題立意:(1)肯定財富和知識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知識就是力量。(2)結合當今信仰、文化缺失的現象,談信仰、文化的重要性。(3)聯系現實,談如何將財富與知識、文化、信仰等人文精神有機結合起來,讓中國乃至世界人類文明健康地發展。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只蝎子要過河,但他不會游泳。于是,他就找到了一只青蛙。蝎子對青蛙說:“你能不能幫我一個忙,背著我過河?”青蛙堅決地說:“不行,誰都知道蝎子會蜇人。”蝎子回答說:“你這話不符合邏輯。如果我蜇了你,你死了,我又不會游泳,也就淹死了。”青蛙想,蝎子的話有道理。于是,他同意背蝎子過河。當他們游到河心時,青蛙突然感到脊背上一陣刺痛——蝎子還是蜇了青蛙!青蛙回過頭來,憤怒地對蝎子吼道:“這符合邏輯嗎?”“不符合,”蝎子無奈地說,“但蜇人是我的本能。”蝎子與青蛙一起慢慢地沉入河底……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看完這則材料的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有人批判蝎子的惡毒,有人評點青蛙的善惡不分,也有人同情青蛙的遭遇。本題可從以下角度立意:(1)蝎子的角度。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由此批判社會上的一些陰暗面,批判那些具有低劣品質的群體;或者以書信體的形式,寫一篇后續的“蝎子的懺悔”。(2)從青蛙的角度,告誡青少年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不能因壞人的花言巧語而上當受騙,要堅定自己的立場,辨別真偽。(3)可以聯系實際情況,就“環境與性格的關系”展開討論。雖然環境能夠改變人,但這種改變是有限度的;而試著通過某些努力去改造一個人,也是有限度的。我們要做的,不是試圖消除這些弊端,而是把我們的優點合理地加以利用,盡量彌補缺點,努力幫助身邊的每個人進步,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據報載,一位父親與兒子簽訂了一份“父子協議”,主要內容是:兒子自籌全部高等教育經費,自己解決謀職、創業、結婚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父母自己解決養老費,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種事宜。這一紙協議在社會上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人說,這個協議違背了我國傳統的父母撫養子女,子女贍養老人的倫理道德。也有人說,傳統的雙向依賴的親情與孝道是建立在農村社會多子多女的人口基礎和小農生產的經濟基礎之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消極因素,應該有一種新型的父代與子代之間的關系來代替。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對于“父子協議”,本題明確給出兩個觀點:一個是肯定,一個是否定。由此,考生可從以下角度立意:(1)肯定父子協議。這位父親為了斷絕孩子依賴父母的念頭,使孩子走上自立的道路,不惜和兒子簽訂自立協議,真可謂是用心良苦。一紙協議,使兒子脫離了父親的庇護,扛起解決高等教育經費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的責任,學會了自強自立。(2)否定父子協議。中國畢竟有中國的國情,不能和歐美國家相比。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大道理誰都會說,可是社會現實是客觀存在的,誰也無法否認。在我們國家,幼有所養,老有所終,這正是太平盛世、社會文明的象征。(3)協議背后是不變的親情。經濟上的獨立是符合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但是經濟上的獨立并不意味著親情的喪失,父母與兒女之間不相互依賴的是經濟,而不是感情。
在體裁上,本文適宜寫議論文,辯證分析“父子協議”,注意不要失之偏頗。
三、話題作文
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國人一向以“中庸”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講究“與世無爭”。因此,“韜光養晦”成了無數人立身處世的原則。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快餐文化的沖擊,時間觀念的加深,許多人都希望能更快地嶄露鋒芒,更快地成就自己的事業。于是,韜光養晦和嶄露鋒芒似乎成為了一對矛盾。
請以“韜光養晦和嶄露鋒芒”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一個人的成功,其實并不在于自己是韜光養晦還是嶄露鋒芒,更重要的是勤奮努力。脫離努力奮斗,單單來談是韜光養晦好,還是嶄露鋒芒好,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因此本題可從以下角度立意:(1)贊同韜光養晦的人生態度,因為那是踏踏實實地干事業。(2)結合當今現實,贊同嶄露鋒芒的人生態度。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也有一定的弊端。宣揚自己,張揚個性,這已經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旋律。(3)辯證地看待韜光養晦和嶄露鋒芒的關系,側重談二者的利弊。(4)透過現象看本質,不管是韜光養晦還是嶄露鋒芒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勤奮努力。由此談成功的根本,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實力。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童話大王鄭淵潔做客李詠主持的“詠樂會”。現場一位觀眾問:“您認為什么樣的人生才能獲得成功?”鄭淵潔回答得既簡潔又干脆:“交好人!與好人相處,交學識水平高、有安身立命之術的人為友。”他還引用了素來敢以直言相諫的歷史名臣唐代宰相魏徵的一句話:“立身成敗,在于所染!”
“立身成敗,在于所染!”這句話也是鄭淵潔掛在自己臥室中的座右銘。他希望那些渴望成功的朋友,都能記住這句座右銘。
請以“立身成敗,在于所染”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立身成敗,在于所染”蘊涵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交往的人影響著自己的未來。一個人,如果渴望善良,就要力爭多與善良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快樂,就要力爭多與快樂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成功,就要力爭多與成功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幸福,就要力爭多與幸福的人在一起……總之,一個人結交什么樣的人,就很有可能成為什么樣的人。正如孔子說的:“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群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故本題可從以下角度立意:(1)論述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結合當今社會現象,論述不良環境對人生的影響。(3)深度解讀、論述我們如何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生存環境。這不僅是一個個人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劉德華對自己的事業很“挑剔”,使自己成為最具恒久魅力的演藝明星。2009年廣東省人大代表李永忠在兩會上很“挑剔”,給國家財政預算挑出了100多億元的差錯。香港人對自己的政府很“挑剔”,使香港政府廉潔高效。英國人對自己的處事原則很“挑剔”,使英國成為紳士之邦。
請以“挑剔”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針對本題,考生應抓住關鍵詞“挑剔”,并由此展開立意。“挑剔”本意是指過分嚴格地在細節上指摘,如“雞蛋里面挑骨頭”。但本題材料的情感傾向明顯是贊同“挑剔”,因為“挑剔”也是一種責任感。如果一件事涉及了公共利益,那么無論自己是否是事件的當事人,都有必要表達出自己的關注與聲音。同時,“挑剔”也是公民的一種可貴品質。當越來越多的官員因為監督的缺失和不到位,變得自我膨脹和傲慢時,隨處可遇的“挑剔”將是他們觀察自己的一面鏡子。考生作文時,可著重從褒揚“挑剔”的角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