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初中數學是基礎學科,又是初中階段的主要學科,中考總分中數學學科的分值占的比重較高,說明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數學學科的重視程度,初中數學又是一門工具學科,與物理、化學等理科學習和生活實際問題聯系較緊密。因此,初中生能否學好數學,關系到學生自身的發展,關系到能否成為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初中生;數學情感;培養
新課程、新背景、新教材、新視角,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使學生能愛上數學,我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親近教材,培養學生愛讀教材的習慣
在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材,經過數學教學專家們的多次改革,從體系到內容,進行了充實與翻新,為學生求知、探索、體驗提供了廣闊的要學習實踐平臺和研究空間。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數學教材,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
數學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往往用生動的畫面,闡述數學知識,讓學生領悟數學的內涵與奧妙,值得一讀。如,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時,就出現了自然界中長頸鹿與小女孩比身高的美麗畫面,出現了彩色小紙箱與小男孩的畫面,說明生活中處處都有量與量之間的不等關系,不等式是刻畫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最精煉且最富內容的法則,值得我們傾其一生去探索與研究,不讀教材就不會有此感悟。
在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時,要讓學生觀察思考每一章節內容的安排順序,如,每道例題開始有交流的問題,過程出現的“警示”提醒,結束有討論與歸納。其實,把學習一個小節知識點的完整過程呈現給學生,既教給了知識,同時也教給了方法。學生閱讀教材時,感覺到教材不光是一本書還是一個親密的侶伴。
要讓學生感覺到,數學教材里練習的編排,與學生親密無間,好像在扶著學生上樓梯。如,“練習”相當于第一層,“習題”就是第二層,“靈活運用”是第三層,“探索研究”是第四層……,只有把教材內容吃透,才能在數學“海洋”里盡情遨游,樂而不疲。
二、親近課堂,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勇氣
數學課堂是學生學習探究數學問題的重要場所,對初中生來說,數學學習中有疑問,是正?,F象,有疑問,才會有思考,學生思維能力,知識的運用能力,是在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如果一個學生每堂課僅滿足于聽懂,這就相當于在吃“現成飯”,即使卷面分數考得高一些,將來也不會有什么大的作為。
提出的問題必須在反復思考的基礎上,問題提的要有價值,每個小問題都要在解決大問題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圖所示,已知在直角梯形OABC中,AB∥OC,BC⊥x軸于點C、A(1,1)、B(3,1)。動點P從O點出發,在x軸的正方向上移動的速度是一個單位長度/ 秒。經過點P作PQ⊥OA,Q為垂足。規定t秒是P點移動的時間(0<t<4),S是直角梯形OABC與△OPQ重疊的面積。
試問(1)經過O、A、B點的拋物線方程是什么;(2)S與t有著怎樣的函數關系;(3)假如繞著點P順時針將△OPQ旋轉90°,使得△OPQ的頂點O或Q在拋物線上,那么,t還能存在嗎?若存在,求出t的值;不存在,理由是什么?
此題為二次函數綜合題,題目典型,難度較大,有思考價值。分析時有好多問題值得研究:如,解決問題(1)時設拋物線解析式為什么設成y=ax2+bx形式,而不設成標準形式?把已知坐標代入求出拋物線的解析式是否是解題的唯一途徑?解決問題(2)時,求S的面積,有幾種情況?如何根據t的取值范圍,討論S與t的函數關系式?解決問題(3)時根據什么的性質,代入解析式,判斷是否存在?整個題目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哪里?
往往難度較大的題目探討研究的空間也很大,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時要有耐心和細心,要將文字與圖形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從文字入手,理解圖意,在再反復揣摩圖意的基礎上,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有質疑,才能創造情境,讓學生親近課堂。講解問題要關顧到學生的情趣,要始終抓住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研究問題不要太多、太急,不要讓學生覺得題目很繁,要讓學生感到問題有趣,題型有意,值得探究,感到數學課堂是自己學習的用“武”之地。
三、親近教師,培養學生善于挑戰的信心
現代先進的教育理念更是要求教師應盡可能地以朋友的角色出現在學生的面前,熱情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他們敢于思考并勤于思考,為學生潛能的充分開發營造適當的環境,使其思想迸射出靈感的火花。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數學“有理數大小比較”時,有這樣一道題:比較-1000與0.01的大小。課堂上會出現兩種結果:(1)“-1000>0.01”;(2)“-1000<0.01”。面對兩種結果,教師不妨有意肯定“-1000>0.01”是對的,觀察學生中有無動搖。接著,對于堅持各自觀點的兩方,說說自己的理由。因為,老師堅持的是錯誤的觀點,所有錯誤的一方,會想盡辦法找理由說服對方,正確的一方,由于老師沒支持自己,但覺得自己的理解是正確的,而更加小心的檢查自己的思路,擔心問題考慮不周,而反復思考。這時把“一切負數都小于正數”這個道理拿出來講。同學會為之振奮,以后很少會犯“-1000>0.01”這類常識性的錯誤。
要培養學生相信自我,敢于挑戰權威的信心與勇氣,就必須先培養學生敢于質疑老師,教師如能贏得學生的親近,也就給予學生的膽量。因此,教師親近學生,是教育思想與理念的轉變,是用無聲的語言教育、引導和幫助學生,是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和和諧的學習氛圍,產生的積極的效果是難以想象的。
要想使學生學好數學,必須想方設法使學生喜歡上數學,初中生學習離不開課堂、老師與教材,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必須從培養學生親近教材,親近課堂,親近教師起步。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射陽湖鎮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