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場資本的寒冬已至,有所不同的是,對中國可能超過半數的創投公司來說,這將是他們遭遇的第一個冬天。
在中國,這是一個沒有春天的行業,不是盛夏即是寒冬。人們分不清誰是VC誰是PE,所有人都盯著Pre-IPO項目。根據清科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與2010年相比,2011年中國企業上市數量減少了120家,融資額減少了41.6%。
在我們的采訪中,不少創投公司負責人預計,基金規模在5億以下的創投公司中可能將倒下八成,成為沒錢投資、退出無門的“僵尸”基金。
行業一片哀鴻之際,我們也很難忽略這樣一組數據。在清科集團發布的榜單上,私募股權機構前10強中有5家是新近幾年成立的人民幣基金。在創投機構前10強排行榜中,有7家是本土基金。在清科11年的排行榜歷史中,人民幣基金首次不僅在數量上,而是在前10強中占據主角地位。
幾年前,外資基金公司風光無限,如今各方勢力正在逆轉。2011年年底,《福布斯》中文版首次發布了“中國最佳創投機構”榜單,深創投、達晨創投、永宣投資、聯想投資和東方富海這些本土創投機構都在前十名內。他們正在以群體的姿態崛起。
如果讓這批較早成立的國內一線本土創投參與者們,考量眼下的這次低谷與4年前的那場有何區別的話,“自信”可能會是他們感觸到的最大不同:經過上一輪金融風暴的淘洗,他們經歷了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在2009~2011年的IPO狂潮中證明了自己,現在他們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看待市場所面臨的問題,他們具備了處理復雜問題的經驗和能力,更有底氣。
但是,做到真正的超越并不容易,東方富海投資董事長陳瑋認為,本土公司還停留在只播種不耕耘的階段,有能力為被投企業提供養分正是本土創投需要在冬天做的功課。
一切華麗終將回歸本源。喧囂鼎沸一時的PE熱正漸漸回歸理性,當我們已經告別那龍卷風吹來“豬也飛上天”的全民PE時代,本土創投行業那粗放式發展的階段也正在悄然作別。結束正是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