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英特爾推出凌動,已經引領了上網本的潮流,甚至也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脈搏。如果英特爾能夠象蘋果和聯發科那樣,做出戰略上的創新,很可能一下就抓住移動互聯網的機遇,而走到商業創新的前沿。
從大背景上看,當時戰略創新和模式創新的潮流方向是,全產業鏈模式被“基礎平臺+API+增值應用”的模式取代。最典型的就是蘋果和山寨機。蘋果從全產業鏈模式,變成store與APP分離后,一下從弱勢變為強勢。山寨機模式打破了歐洲全產業鏈模式,由聯發科做核心軟硬件的半成品,然后由差異化廠商做手機殼。如果英特爾將傳統的ALL IN ONE模式,創新成“基礎硬件+API+APP開發”的開放模式,ARM就不會成為大敵。
英特爾在2008年時,確實動過這方面的心。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和香港移動產品負責人均造訪過深圳山寨廠商,表示也要借鑒“山寨手機”模式推廣“上網本”。
但是到2009年5月,英特爾似乎想明白了,不走這條路。開始限制凌動處理器供貨,導致上網本市場大亂,大批聚集、團結到英特爾周圍的上網本力量如鳥獸散。
2009年英特爾收購嵌入式操作系統公司風河,被業界認為是“打破嵌入式游戲規則”。英特爾把本應是開放的嵌入式領域,帶向封閉。從芯片廠商,變為通吃芯片和操作系統。使嵌入式原有的產業鏈,倒退回全產業鏈模式。從而與ARM、ST、高通、Freescale這樣的半導體公司之間的關系產生了不利的變化。
其實,英特爾這種選擇,并不是必然的。它本可以對芯片戰略進行創新,形成核心芯片與外圍芯片類似于基礎平臺與增值開發開放合作的生態關系,ARM實際上走的就是這樣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