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比IDF2011和IDF2012,英特爾幾條戰線中最有成效的要屬云計算。經過幾年的發展,英特爾初步完成了從云構建計劃到開放數據中心聯盟的整體布局。
事實上英特爾作為一家最底層核心硬件——CPU的提供商,要說它有會有什么完整的,面向最終用戶的云計算解決方案,實在讓人難以相信。然而通過開放數據中心聯盟(ODCA)了解用戶的未來需求,再通過云構建計劃(Cloud Builders )的廠商伙伴來滿足用戶需求,英特爾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了自己的云計算藍圖。在這個系統中,作為廠商和用戶之間的橋梁和一家芯片級平臺的供應商,英特爾在云時代扮演比以往都更加重要的角色。
云愿景和云構建計劃
從概念開始逐漸轉為應用落地,云計算已經不再是一個浪潮,而是各國政府、各大IT巨頭爭先圈地的新藍海。作為全球信息產業的領導公司之一,英特爾的云計算戰略可謂姍姍來遲,然而其“2015云愿景”橫空出世后,迅速成為云計算領域最“不安分”的因素,攪動著由亞馬遜、微軟、IBM以及Saleforce、等企業拔得頭籌的云市場。
2010年10月發布的英特爾“2015云愿景”,可視其為英特爾正式進入云計算領域的標志,其中包括了三個關鍵的元素:一個能夠允許企業能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間共享數據的“互通云”,一個能自夠動地幫助不同的應用和資源安全運行、提高數據中心的能耗表現自動化的“計算云”,以及一個決定命令和處理運行位置的設備感知客戶端“自適應云”。這三個元素看上去似乎很簡單,實際上是涉及數據中心計算存儲、用戶客戶端多樣化服務需求和應用開發平臺等多方面的復雜系統。也就是說,英特爾“云愿景”的實現不僅需要芯片,還需要創新的軟硬件技術,不僅需要底層IaaS的安全、嵌入式通信、設備互聯、大數據和業務分析,還需要上層應用和服務支撐——這顯然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
不過提出愿景終究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打造一條切實可行的開放之路來通往云計算。長期以來,英特爾都是IT行業內開放標準的領導者,它主導的x86平臺一度成為業界的標準,而在云時代,英特爾拋出了云構建計劃——一個集合了業界云計算的軟硬件廠商,力求聯手為客戶打造其需要的云計算解決方案的開放式云計算聯盟。
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高密度計算業務總經理Jason Waxman表示:“與行業領袖合作,共同將業經驗證的云計算解決方案分享出來,用于滿足現今IT所面臨的基本需求——這是我們參與云計算的重要方式。”今年4月10日,英特爾云構建計劃的參與廠商和它們提供的云計算參考架構分別達到52家和93個,這些廠商包括思科、EMC、VMware、華為、戴爾、富士通、微軟等一系列頂級IT企業,成為整個云計算大生態圈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開放數據中心聯盟
英特爾的云愿景最終的目的是實現開放的云計算生態系統,而這一系統則是以開放數據中心(ODCA)為基石的。
但是對于企業來說,了解和確認自身云計算需求、構建、部署和優化云平臺仍然是一大難題。事實上,各種各樣的“云”之所以面臨落地難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相關技術不夠成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絕大多數的用戶雖認同云計算的愿景和目標,但對自身具體的云計算應用需求缺乏全面、深入的認識。ODCA的提出正式從這點出發——ODCA由廣泛的行業代表用戶組成,由用戶自己來定義所需的開放云計算數據中心應用模型,并向供應商提供參考,推動云數據中心標準化進程,也避免了一直以來由供應商單方面來定義用戶數據中心應用模型的缺陷。事實上,這些匯集了眾多各界精英信息而最終實現的云計算路線圖以及最終產出的應用模型,正是ODCA的最大價值。
近兩年來,ODCA聯盟成員已經由最初的75家發展到超過300家,包括了諸多行業內的領軍企業,每年掌握超過千億美元IT預算,國內的主要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阿里巴巴、百度等。不過ODCA的目前的成員列表依然沒有一家IT硬件設備廠商,這是ODCA它的一大特色——英特爾并不是ODCA的成員,它的身份是技術顧問。在這個應用模式藍圖中,由于可以中立的傾聽用戶聲音,英特爾的角色非常有助于其掌握客戶的第一手需求信息,從而為日后提出應對方案奠定了非常有利的基礎。
推動行業標準化
由“云愿景”出發勾畫出云計算目標,到通過開放數據中心聯盟ODCA召集企業用戶提需求,繼而由“云構建計劃”反饋給IT廠商進行應用模型建設,最后再反哺開放數據中心聯盟成員——如果進展順利,英特爾將通過這樣一條簡樸至極的商業模型,完成從一家最底層硬件廠商進軍云計算浪潮遠景目標,與此同時,它還將成為從云計算設計開發到應用維護整條生態鏈上行業標準制定和推動的核心受益者。
今年3月,英特爾發布了針對數據中心的處理器產品:至強處理器E5產品家族。良好的性能、上佳的數據中心性能功耗比、突破性的I/O創新技術、革新的網絡技術以及可信賴的硬件級安全特性,使得該產品家族不僅可以用于提升服務器的應用價值,還可為下一代存儲及網絡通信系統的開發注入強勁動力,進而為構建云計算適用于的數據中心鋪就坦途。
據悉,英特爾云構建計劃的參與者在云計算產品和解決方案創新的速度、質量上都實現了大幅提升——現有參考架構中,相當一部分已經根據英特爾至強處理器E5產品家族進行了優化和更新。
這些產品的發布,有一個重要意義就在于推動數據中心的標準化進程。英特爾行業合作與解決方案部中國區總監凌琦表示,“無論是計算、存儲還是網絡技術,數據中心市場一直會堅持采用行業標準的解決方案尋求發展并減少成本,英特爾提供的業界領先的基礎構件始終都是加速數據中心標準化、構建開放云計算平臺不可缺少的基礎。”
有趣的是,英特爾的“生死冤家”AMD推崇的“價值云”,也能看到英特爾云戰略的影子——AMD大中華區總裁鄧元?表示,AMD的“價值云”意味著從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云;同時與合作伙伴進行緊密的協同創新,為客戶“量身打造”云應用,最終實現全產業鏈的“云價值”,構筑云計算的“價值生態系統”——如此看來,芯片廠商面臨云計算浪潮或許真的沒有更多選擇,而是只能謀求多方合作的基礎上,推進行業標準化向自己期望的方面發展。
不過,云計算相關的行業標準是IT巨頭們競爭最激烈的陣地之一,目前為止都沒有統一的標準、架構原則,像Open Group等組織甚至各國政府都在積極布局,谷歌、微軟、IBM,等大企業都是重要推動力量,英特爾如果想通過“云愿景”的實現在云計算時代要掌握更多的話語權,還必須加大創新和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