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塑造社會檔案印象,檔案館需要通過全面、細致的策劃,從檔案館建筑的內部裝飾和外觀設計、檔案系統的公務用品、檔案館的社會教育、社會宣傳等面向社會進行長期、全面、全方位的宣傳,再塑社會檔案印象,從而讓社會了解、認識、熟悉檔案,并有意識地運用檔案信息為自己服務。
關鍵詞:檔案館 檔案 宣傳 印象
社會對檔案印象的好壞、強弱直接影響檔案館社會工作的開展,尤其是在信息“公開”成為大勢所趨的今天,尤為明顯。檔案作為信息源之一,如果不積極主動地融入社會,融入網絡,檔案的話語權將會逐步“被”社會邊緣化。這種狀況顯然不是我們檔案人希望看到的。為了檔案工作、檔案事業的日后發展,尤其是基層檔案事業的規范發展,檔案館作為保管檔案資源的主體,有必要也有義務再塑社會檔案印象。
筆者認為, 塑造“檔案”印象,檔案館需要經過全面、細致的策劃,以檔案館建筑、檔案館活動等媒介,面向社會進行長期、全面、全方位的宣傳,方能奏效。
一、從檔案館建筑入手
——塑造檔案館的“檔案”印象
塑造檔案館建筑的檔案印象,就是通過檔案館建筑的內部布置和外觀設計,給社會以“檔案”印象。
(一)內部布置烘托歷史文化內涵
檔案館在進行檔案館內裝飾時,要充分考慮檔案、檔案工作的歷史文化內涵,考慮本地的區域性,考慮本地檔案館館藏的特色以及館內檔案工作的特點,充分利用館內空間,展示檔案館與眾不同的檔案文化內涵。如館藏檔案精品的展示,檔案宣傳片或區域歷史宣傳介紹片的播放,內部墻面的裝飾等。例如“美國國家檔案館館內由三大鎮館文件展示系統、檔案陳列庫、歷史展廳、播放館藏歷史紀錄片的劇院以及學習中心等構成的‘體驗美國國家檔案館工程’烘托出強烈的歷史文化氛圍?!雹?/p>
(二)外觀設計重塑檔案印象
檔案館在建造新館時要與建筑設計部門進行溝通,在考慮實用的同時,還應注重打造檔案館的文化內涵、地域特色以及藝術觀賞性,力爭成為具有當地特點的地標性文化建筑。新穎、歷史文化氣息濃郁的外觀設計很容易引起社會的關注,進而激發人們接近、了解檔案館的欲望。例如美國紐約的古根海姆美術館和西班牙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館,“新穎的外觀每年吸引了大量參觀者專程而來,建筑本身與藏品一起成為觀眾欣賞和探索的對象,已成為本地具有象征作用的標志性建筑。”②這說明內涵重要,外觀也不容忽視。
二、從檔案系統的公務用品入手
——為檔案系統的所用物品打上“檔案印記”
為檔案系統的所用物品打上“檔案印記”,其目的就是讓外界通過接觸檔案系統用品的與眾不同而感受“檔案”。
(一)檔案系統辦公用品的檔案化——用中國檔案行業徽標與檔案館卡通形象標志檔案辦公用品
為了強化廣大群眾對檔案、檔案館的認知與記憶,建議各地有條件的檔案館可以根據當地的社會文化、歷史文化特色利用藝術手法,設計具有地方特色的分標識——檔案館卡通形象。并將檔案館卡通形象與“中國檔案行業徽標”標志在檔案館的日常辦公用品上,諸如簽字筆、信紙、桌位牌、名片、信封、明信片、紙袋、文件夾、固定資產等等,通過檔案館的日常公務活動,將檔案印象逐步地傳遞給其他機關、社會群眾,使檔案、檔案館逐步走向社會,融入社會。
(二)檔案系統對外禮品的檔案化——擷取檔案文化元素,制作禮品
研究本館館藏檔案及當地的特色歷史文化,擷取檔案文化元素,將“舊檔案”“新利用”,制作成禮品,并打印上中國檔案行業徽標與可愛的檔案館卡通形象,加強人們對檔案文化的印象。例如豐臺區檔案館可以將盧溝橋、宛平城和盧溝橋的獅子等復制成現代工藝品,或制作成擺件,或做成筆筒,或制作臺歷,或設計成組裝玩具,等等,逢年過節、對外交往或開展社教活動時,將這些禮品向貴賓、機關工作人員、社會群眾發放,讓檔案文化美化民眾的生活。
三、從檔案館的社會教育工作入手
——拉近檔案與社會的距離
(一)研發檔案文化教育軟件
1.研發檔案文化游戲性質的教育軟件
目前,網絡游戲已成為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檔案館要密切關注社會發展動態,開拓創新,充分利用館藏的豐富檔案文化資源,與網絡游戲設計部門合作,研發、策劃檔案文化的游戲軟件,設計諸如“角色扮演”、“場景模擬”等游戲類教育軟件。研發游戲軟件,可以充分利用當前便利的互聯網空間,可以使教育不受時間、空間、資金、人力等限制,并可寓教于樂,使人們在游戲的過程中,親近歷史,領略檔案文化。
2.研發檔案專題課件
各地的國家檔案館都保存著當地極為寶貴的檔案資料,里面蘊藏著豐富的檔案文化資源,有反映解放戰爭的,有反映社會主義各條戰線建設情況及輝煌成就的,有記載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跡的,等等。檔案館要組織人力、物力,將這些檔案資料進行整理研發,制作成一個個專題課件,上傳到檔案館網站或檔案信息網或當地的政府網站上,充分發揮檔案文化的軟實力,將“死檔案”變成“活信息”,實現檔案館從檔案庫房到檔案文化寶庫的轉變。
(二)將社教活動進行到底
1.活動方案完整
為確保檔案館社會活動的活動效果,檔案館在開展社會活動時,都要制定完整的活動方案,包括:活動的目標,活動的對象,活動準備(展覽準備、宣傳預備、講解準備),活動流程(時間、地點和內容),活動效果及評價,活動材料匯總與整理,活動總結與思考等。并將每一項內容進行細化分解,避免流于形式。
2.活動方式“點”、“面”結合
為確保社教活動的有效性,檔案館要將“蠶食”式與“鯨吞”式社教活動相結合。所謂“蠶食”式,就是像蠶吞噬桑葉一樣逐步地向社會宣傳檔案信息,以追求最大的社會效果為目的。而“鯨吞”式則是通過大規模的社教活動,引起社會對檔案的關注。二者不可或缺。 舉辦“蠶食”式社教活動,可以確保轄區內每一個街道、每一個社區都開展到,區域內80%居民都了解活動。而“鯨吞”式活動則可以在社會上引起轟動進而放大活動的效果,擴大社會影響力,最終達到社會了解檔案,了解檔案館的目的。
四、從檔案館的社會宣傳入手
——扎實推進,不留死角
(一)從“偶然宣傳”向“長期持續宣傳”轉變
當前,檔案館所做的社會宣傳,“除了每年的‘檔案宣傳月’(其實是‘宣傳周’甚至是‘宣傳日’),向社會的宣傳很少” 。③而我國社會整體檔案印象又比較薄弱。因此,檔案館的宣傳要切實從“偶然宣傳”向“長期持續宣傳”轉變,宣傳內容可以從館藏內容到征集對象,從查檔手續到參展須知,從民生檔案到館藏精品,從文書檔案整理到家庭檔案整理,從檔案法制到檔案編研作品,從聲像檔案到口述檔案,從歷史印跡到區域美景,等等,不一而足。檔案館要通過長期宣傳,持續不斷地告知社會:檔案館里有什么,檔案是什么,你可以怎么用。
(二)為每一項宣傳活動充分造勢
“媒體只對正在進行中的事件才有興趣報道,而且會以轟炸的方式集中報道,而當一件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媒體的興趣也會一落千丈。”④鑒于這種情況,檔案館在開展社會宣傳活動時,譬如檔案宣傳日活動,檔案館日活動等,一定要提前造勢,越充分越好,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社區服務站、居委會、發放宣傳單、在主要交通要道拉橫幅等多種途徑宣傳正在準備或即將開始的社教活動,營造“如果沒能去看,是損失或遺憾”的社會氛圍。更要讓轄區內90%以上的居民都知曉這項活動,記住活動的名字。
(三)借助“權威效應”放大社會宣傳的有效性
古人云:“人微言輕,人貴言重”。這就是所謂的“權威效應”,即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的人所說的話,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更容易使人們相信其正確性?!啊畽嗤拇嬖诟嬖V我們,在宣傳工作中也應重視通過提高宣傳主體本身的權威來增加其信息傳播的說服力?!雹菀虼?,檔案館在開展社會宣傳活動時,要借助權威媒體如報紙、電臺、電視臺和政府網站進行深度宣傳,或借助地區的權威如省、地、市區(縣)委和政府、人大、政協、宣傳部、文委等部門,面向社會舉辦檔案館活動,放大社會宣傳效果。
此外,充分利用已有的服務窗口也是一種不錯的宣傳途徑。目前檔案館服務窗口主要有查檔室、網站和全程辦事代理制服務室。檔案館要充分利用這些服務窗口,展示檔案館、檔案、社教活動。
注釋:
①體驗美國國家檔案館工程.外國檔案工作動態,總第112期,2003年4月.
②曹兵武.記憶現場與文化殿堂——我們時代的博物館.學苑出版社,2005:24-25.
③滄海一粟.檔案宣傳工作問題.檔案管理,2011(1).
④李開復,范海濤.李開復自傳——世界因你而不同.中信出版社,2009:262.
⑤劉云波,羅亞莉.宣傳主體與宣傳有效性的社會心理分析.唯實,2006(1).
作者單位:北京市豐臺區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