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北京市社科聯和北京市科協主辦, 北京市檔案學會和北京數字科普協會承辦的“數字時代檔案資源的視覺傳播”學術論壇在北京科技活動中心舉行。
論壇旨在圍繞數字時代檔案資源的視覺傳播途徑、手段等進行學術交流,挖掘檔案資源視覺傳播的方式和手段,更好地使檔案資源服務社會、服務大眾,資源共享。數字時代、數字技術、檔案資源視覺傳播、數字視覺信息管理……,這些“數字概念”成為本次論壇關注的熱點。北京市社科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陳之昌,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田文出席會議并致辭。北京市科協原黨組書記、原常務副主席田小平,北京市檔案局(館)副巡視員郭飛出席論壇。北京市檔案學會理事、副秘書長李松齡,北京數字科普協會秘書長劉英主持論壇。來自市科協數字科普協會和市檔案學會的70余名代表參加了論壇。
陳之昌在論壇上表示,近幾年,北京市檔案部門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影視、展覽、網絡、講座、報刊等多種宣傳方式,積極宣傳檔案工作服務社會發展的作用,使社會公眾的文化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社會公眾的檔案意識也得到進一步提高。這次市檔案學會和數字科普協會聯合開展學術活動是今年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界聯席會議的首場學術活動,通過活動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圍繞如何在數字時代,利用視覺傳播文化,挖掘檔案文化資源,為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注入更多的藝術元素,更好地展示檔案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行深入研討,共同推進首都文化建設的大發展大繁榮。
田文在講話中希望通過這次活動,總結大家的意見和專家的想法,使其成為自然科學領域今后做好數字、包括視頻媒體領域建言獻策的藍本,為今后市政府和市相關部門領導決策咨詢提供服務,使北京的數字、科普和檔案工作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會上,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張浩達教授指出,將信息進行編輯存儲之后,不能把它放在一邊,而是要更好的讓受眾得到信息,獲取信息,同時讓信息在市場當中形成一個交換。他認為,視覺傳播教會我們以一種新的觀察思維,將信息進行視覺化編輯和加工的知識。并且有效的使用視覺傳播技巧,在科學管理信息的基礎上使個人能力信息和團隊的執行信息在溝通中產生最佳的傳播效果和到達率。北京市檔案局(館)網絡管理處處長、副研究館員宋紅通過詳實的案例,分析了數字時代檔案資源視覺傳播特征和途徑。她認為,數字時代檔案資源視覺傳播,應該體現時代的體征和運用信息的技術,是一種具有多種檔案記錄形式和展現形式,可以滿足人們多種利用檔案的需求,同時我們還需要它來傳播知識,傳承文明。首都博物館數字首博管理部副主任孫芮英強調,要重視博物館藏品信息資源采集、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完整知識體系,清晰知識關聯性的內容,并采用與時俱進的大眾傳播方式,為社會公眾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文化享受。最終使博物館中的寶藏得以保護和傳承。北京市檔案館館員王蘭順介紹了數字技術在展覽中的應用及所面臨的問題。他提出,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要根據展覽形式設計的需求和展覽內容表現需要的形式而定,數字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手段,關鍵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段,使形式設計和內容設計起到表現主題深化展覽的作用。首都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喬紅介紹了國家級課題《首都博物館館藏清代契約文書》和市級課題《首都博物館館藏窯契與其他經濟合同》的進展情況,認為數字化是館藏文書檔案研究利用的必由之路。
兩界聯席會議歷經十年,充分發揮市社科聯和市科協的優勢,開創社會科學界和自然科學界聯盟的格局,緊密圍繞北京發展過程中的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問題開展活動,促進了首都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融與發展,服務了北京科學發展,也推動了兩界學會之間的學術交流,促進了兩界學會學者的深入了解。此次論壇充分探討了如何在數字時代,利用視覺傳播文化,挖掘檔案文化資源,更好地展示檔案文化的獨特魅力,必將進一步推進首都文化建設的大發展大繁榮。 (李松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