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他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
俞伯牙聰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了一定水平,但他覺得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他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有一次,伯牙到泰山北面游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巖石之下,心里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恰在此時,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贊賞。俞伯牙聽到贊嘆,起身和鐘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鐘子期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鐘子期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無邊的大海一般!”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
于是二人結為知音,并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墒堑诙瓴纴頃娮悠跁r,得知鐘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了。俞伯牙的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于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
語義解讀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
另眼看經典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中國十大名曲之中《高山流水》也赫然在列,千百年來,人們對于俞伯牙和鐘子期的友誼贊不絕口。是的,萬兩黃金容易得,一個知心也難求。但透過故事,同學們想一想,伯牙為什么摔琴,如果他不摔琴,又會怎樣呢?如果你是俞伯牙,你會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