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千年前的一天,秦國一個叫小墩子的八歲男孩跟往常一樣,早上沒有飯吃,餓著肚子在街上閑逛。
他像往常那樣順著大街往南走。走到城南門附近的時候,他看見有一大群人圍著一根埋在土里的木頭。他聽到一個穿官服的人在那里大聲說:“左庶長衛(wèi)大人有令,有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城北門去,就賞給他十兩黃金,決不食言,有誰愿意試試?”
小墩子想,十兩黃金,那一定是很多錢吧,這些錢能買一大筐饅頭,能買些米,還可以買糖葫蘆……小墩子正在想著,這時候那個穿官服的人又出來說:“左庶大人有令,有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城北門去,再追加40兩黃金!”還是沒有人扛。
“爺爺,我想去試試。”這是鄰居金牛哥在跟他爺爺說話。“人家都沒有人去扛,你逞什么能!”金牛的爺爺訓斥金牛,接著,金牛的爺爺小聲說:“萬一你扛過去,他們不但不給錢,還把你抓起來關(guān)進監(jiān)牢或者殺了你怎么辦?”
啊!太可怕了,小墩子想。對,大人經(jīng)常說話不算數(shù)的,他們說話從來不拉鉤鉤的,不但說話不算數(shù),還動不動就打人。“讓我試試!”小墩子聽到一個人說。他回頭一看,是村東小板凳的爸爸。
小墩子擔心地跟著看熱鬧的人群往北走,終于到了北門了。這時候,一名軍士雙手捧著一個黑漆木盤,上面果然是黃澄澄、光燦燦的五十兩黃金!小板凳的爸爸猶豫了一下,然后伸出顫抖的手接過了托盤。
“咯——吱——,咯——吱——”幾天后的一大早,小墩子就被紡線車的轉(zhuǎn)動聲吵醒了。他睜開眼,看到爸爸不在身邊,媽媽早早就起來紡線了。小墩子問:“媽媽,我爸爸呢?”
媽媽一邊紡線一邊說:“你爸爸一大早就下田干活去了。他說左庶長衛(wèi)鞅大人下令,以后誰家好好種地、好好織布就獎勵誰,叫什么獎勵耕織。”
左庶大人通過“南門立木”讓大家知道他和大王是說話算數(shù)的,老百姓都按照他的命令努力耕田、種地、開荒,勇敢打仗,秦國很快就變得強大起來,把別的國家都打敗了。
(選自《歷史故事》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4年版)
誰知道誰說
1.你能用概括的語言簡述“南門立木”這一故事嗎?
2.你知道“商鞅變法”的主要內(nèi)容嗎(可通過查閱資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