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結束,孫楊無疑成為了這個星球上最耀眼的明星,各路爭相追逐。兩金一銀一銅,揚名立萬的不止這一個個體,還有他們。
07年城運會的雙冠王,90后的小男孩一賽成名。08年北京奧運的“孤獨求敗”到09年的一躍而起,順溜在他的競技體育生活中從未離棄。遠的不說就看看同是奧運游泳冠軍的葉詩文,順溜用在他正在開啟的職業生涯中再確切不過了。葉詩文的質疑孫楊沒沾到邊,同是少年成名似乎后者更多了那么些外在的幸運。
前兩天看孫楊的訪談,這個大男孩在節目中數度落淚,哽咽著自己這11年游泳生涯的不容易。然而無論你臺下下了多少功夫,你被看重的只是賽場上那短短的幾分鐘,甚至是越短越好。人人都在以結果定一切,尤其運動員,成王敗卒。孫楊在倫敦的四個泳池撈得了四塊獎牌,更贏得了八方贊譽。
隨著這個長著超萌小虎牙的大男孩一起揚名的還有游泳隊,中國男子游泳的全新時代,還有陳經綸體校。
媒體就是有這種本事與毅力,目標微露恨不能掘地三尺,挖掘目標上五代,橫三代。孫楊父母早已隨著兒子成為了星父母,自不必多說。
賽而優則名,孫楊名聲大起,代言、訪談應接不暇。隨著高徒的揚名,陳綸體校不得不緊隨其后享譽全國。以前是每年三月起,教練雷打不動地挨家學校、幼兒園找好苗子;現在是一家家的上門送孩子。這一則則的新聞一出,頓感名人效益的強大魔力無以抵擋。
并非每一個奧運冠軍都有如此大的明星效應。六大夢之隊的冠軍純屬正常,甚至平常,而不奪冠才屬異常。優勢的項目,冠軍是人;劣勢的項目,冠軍是神,中國自古為神論。孫楊的賽而優則大名就是又一個良好的例證。
前一個劉翔,中一個李娜,后一個孫楊。中國制造的中國自捧,劉翔的疼痛還未減輕,前車之鑒尚在,新一代的國人驕傲請捧得低一點。
——北京 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