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絲”之輕
當意甲聯賽的亞健康發展到一個質變點,米蘭城從歐洲版圖上被拂去。不可避免,輕若塵埃,而出口似乎又難以尋覓。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卻可以在一夜間毀滅。意甲的邊緣化,是早已存在的不爭事實;但放在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被攻陷的背景下,蒂亞戈·席爾瓦和伊布拉希莫維奇等人的轉會,顯得更加悲涼。當法德在救災上頻頻出現分歧,巴黎圣日耳曼在一年前早已開始向意甲輸出現金流,盡管萊昂納多用的是卡塔爾人的支票。
在這一點上,米蘭副主席加利亞尼將意甲的全面“墮落”歸罪于本國經濟,不無理由。貝盧斯科尼與莫拉蒂,這兩個曾呼風喚雨的巨頭,連同他們背后的家族企業,再也不能給予米蘭城庇護。米蘭雙雄面對的,是皇馬、巴薩這樣背負著政治意義的國企,是切爾西、曼城、巴黎這樣揮金如土的外企。在一個拼爹時代,父愛如山此消彼長。在官二代、富二代面前,加利亞尼的“小微經營策略”,是恰如其分的定位。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似乎是唯一出路。問題在于,后有追兵、前無補給,現階段的米蘭雙雄恰處于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推廣英超模式,在資本引進之前,轉播費分配方案的改變首先讓豪門的電視轉播收入銳減。囿于球場所有權、球迷熱情等種種既成因素,比賽日的門票收入又維持在低位。高齡合同尚未清理完畢,拉瑪西亞式的理念化青訓卻遲遲未能真正建立。短期招募的新人中,長線投資不能帶來即戰力,適齡球員又多半淪為轉會的抵價品。而這些,又是在歐冠名額減少的前提下發生。意甲的衰落就像在中國頻發的意外事故,天災與人禍互為表里。
自我救贖當然要在窮則思變中完成,但對目前的加利亞尼們來說,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是,英超也好,西甲也好,在這些種子開花結果的春天來臨前,如何在嚴冬活下來。一度寅吃卯糧的米蘭與國際,都不得不選擇斷臂求生。前者變賣核心,后者清洗功勛。兩年前還是歐洲之王的國際無緣冠軍聯賽,終于知恥后勇引進新人;而米蘭作為歐冠32強中僅存的兩支意甲隊之一,依然難以讓人看到希望。
如此的不幸,在于固有模式被推翻后,卻遲遲找不到未來的出路。在出讓拉維奇之后,歐冠短暫高光的那不勒斯,很可能步佛羅倫薩的后塵。尤文圖斯的戰績復蘇,是在數年動蕩的變相轉型之后。總經理馬洛塔是用大進大出的龐大轉會基數,博取了部分成功引援。在避免了挖角與薪金壓力的同時,也失去了巨星身上的商業潛力。
目前意甲唯一可持續的經營模式,似乎只有烏迪內斯這樣基于球探網絡的代工經營。轉賣閃光新星,與爭冠無關,與歐冠淘汰賽無關。在本質上,依然是波爾圖式的歐聯模式。即便在球員同樣外流的阿森納面前,米蘭依然需要仰視兵工廠的商業推廣能力。
“永遠不要低估一顆總冠軍的心。”這是NBA顛覆不破的真理。一年前的超級杯之行,彰顯的是加利亞尼對遠東市場的嚴重低估。在中國,意甲與NBA就像是起點相近的學生。20年后,同樣的群眾基礎在不同的運作模式下,演化成強烈的貧富差距。
在北美聯盟擺爛,尚且可以贏得選秀簽位、騰出薪金空間,重整河山待后生。但在歐洲,一旦失去了冠軍的饑餓感,就難免墮入生生世世的“屌絲”命。無怪乎意甲的氣場,已滑落到中超之后。
沒有一場改革不需要成本。而這個夏天米蘭雙雄的變革,卻搭上了身家性命,乃至延續百年的尊嚴。所謂富貴險中求,不外如是。或許在“屌絲”的世界中,除了富貴,冠軍已無足輕重。
主場優勢?美網獨享
在紐約,主場作戰的美國人或將大顯身手。但在其他大滿貫賽事中,本土選手卻鮮有上佳表現。

主場優勢幾乎在所有項目中都不可被忽視,但在網球比賽中卻難以發揮作用。我們用數據說話:自從1968年公開賽時代以來,219場大滿貫決賽中,僅有59次(27%)由本土選手捧杯。若從大滿貫的起始時間算起,這個比例會高很多。原因很簡單:在網球賽事興起的那個年代,幾乎所有參賽選手都是受邀而戰。網球賽事無主場優勢,在最近幾十年非常明顯,尤其在男子項目中:事實上,自1936年弗雷迪·佩里之后,英國人再沒奪得過溫網男單冠軍;最近一位法國人在羅蘭·加洛斯球場封王,則發生在1983年;馬克·埃德蒙森(Mark Edmonson)在1976年澳網男單比賽中勝出,是澳洲男網最后的輝煌;而美網最后一位本土冠軍,則是2003年的安迪·羅迪克。
其中,唯一可以被看做是“打破禁忌”的,應算是英國人安迪·穆雷了。今年溫網決賽中不敵費德勒之后,他在倫敦奧運會決賽再次與瑞士人相遇。主場作戰的穆雷終于撥云見日,在中央球場贏得了奧運金牌。這會成為他在大滿貫爆發的催化劑么?尤其在納達爾養傷,德約科維奇狀態下降的時候。
美國人不該有太多憂慮,美網的主場優勢完勝其他三大滿貫。大滿貫時代,美國人19次贏得男單冠軍,20次贏得女單冠軍。人們可以帶著輕松的心情,期待伊斯內爾或費什的爆發;球迷們也可在女單賽場找到安慰:小威廉姆斯的第15個大滿貫冠軍,幾乎是囊中之物。
圍堵魔獸
德羅巴在上海是不會寂寞的。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World Luxury Association)的報告,中國已是世界第2大奢侈品消費國。德羅巴周薪近200萬人民幣,能在上海玩得很不錯。我們為他挑選了一些消費的地方。你可以試試運氣,看看是否能碰到“魔獸”。
a.餐廳
蔥爆牛肉只能滿足德羅巴一時的口味,他還會懷念馬賽的橄欖油做的菜。2010年,來自法國蒙彼利埃的星級廚師在盧灣區開了一家餐廳——雅克紅房子(Maison Pourcel),人均消費五六百元。對德羅巴來說小菜一碟,但如果你的月工資只有三四千……
b.俱樂部
位于皋蘭路2號(近思南路)的Muse at Park 97,是目前比較火的夜店。但不是說你把保時捷停到門口,就可以進去了。顧客是經過挑選的,當然西方人有優勢。對從倫敦來的德羅巴來說,應該會喜歡這里。夜店2層只有會員才能進入,商人巨富們在這里抽雪茄。而且,這有很多溫柔的小姑娘,衣服穿得很短。
c.高爾夫球場
中國有600多塊球場,是高爾夫的新天堂。濱海高爾夫俱樂部是上海灘名流聚集之地,德羅巴必須去嘗試一下。在周末及假日,這里的訪客果嶺費是1560塊……如果德羅巴嫌這里不夠高端,他可以飛去海南島,去觀瀾湖球場——世界上最大的高爾夫球場,有十幾個18洞。如果追求安靜,建議他自己買塊球場。
d.車行
德羅巴已新得到一輛捷豹。但一輛車也許不夠,而且,他喜歡紅色的豪車。在倫敦,他還有一輛法拉利F430。在上海,他也有地方可以看車。法拉利的展廳在明天廣場。目前的車有F12 Berlinetta,價格約215萬人民幣,沒必要砍價。另一個好玩的地方是勞斯萊斯的展廳,位于法國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