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失信》一文中,在描寫人物的對話時,使用了很多提示語,簡潔而回味無窮。
什么是提示語呢?就是對話中除了人物所說的話外,所做的啟示性說明的文字。它不僅交代了是誰在說話,還交代了人物的動作、語調、心理、神態等細節。這樣,人物就活靈活現了。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文對話中的提示語:
父親見慶齡停住了腳步,奇怪(寫出了人物疑惑和慈愛的語氣)地問:“慶齡,你怎么不走啦?”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嗎?改天再教小珍吧?!备赣H說完,拉起慶齡的手就要走(寫出了人物干脆利索的動作)。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寫出了人物直截了當的態度)。
“我明白了。我們的慶齡是個守信用的孩子?!眿寢屚鴳c齡笑了笑(寫出了人物理解欣慰的神態),說:“那你就留下來吧!”
有的同學寫文章時往往使用不好或不用提示語,總是干巴巴的“我說”“他說”“我又說”“他還說”等,缺乏情感,這就使得人物形象不夠飽滿。如果我們在對話描寫中能正確使用提示語,會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
現場試驗
現在我們一起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這些提示語給了我們什么樣的感受呢?
1.我有氣無力( )地說:“媽媽,快餓死我了!”
2.“媽媽,快餓死我了!”我一邊慢吞吞地走( ),一邊說。
3.“媽媽,”我彎著腰無力地( )說,“快餓死我了!”
4.“媽媽,快餓死我了!”我抓起兩個包子狼吞虎咽起來( )。
5.“媽媽,快餓死我了!”我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拿出零食痛痛快快地吃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