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唐詩三百首》中的詩你背熟了幾首?古詩是我國遺產(chǎn)中的瑰寶,是我們學習語言文字的豐富資源。今天,小編特意推薦幾首古詩詞供大家欣賞。如果大家能熟讀成誦的話,當然更好啦!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注釋】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鬼雄:鬼中的英雄;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今譯】
活著當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人們到現(xiàn)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賞析】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但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各抒己見
有人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項羽完全可以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等待時機東山再起。”有人說:“項羽經(jīng)受不了失敗和挫折的考驗,更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還有人說:“項羽的行為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才是大丈夫的尊嚴所在。”你怎樣評價項羽這個人呢?
贈花卿
□[唐]杜 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有幾回聞。
【注釋】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將,曾平定段子璋之亂;卿:尊稱;錦城:即錦官城,指四川省成都市;絲管:弦樂器和管樂器,在此指代音樂;紛紛:繁多而紛亂,此處形容樂曲輕柔悠揚。
【今譯】
錦官城里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云端。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間哪能聽見幾回。
【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寫成都音樂繁盛,日日奏個不停,樂聲到處飄傳。后兩句筆鋒一轉,說此種音樂只有天上才有,人間難以聽到,從而贊美了音樂的高超優(yōu)美。
我問你答
這首詩是杜甫來到花敬定府上,聽聞悠揚動聽的樂曲后,即興揮筆寫下的。而成語“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湯問》,講述的是俞伯牙和和鐘子期的故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可人們常說:“知音難覓。”真正的好朋友真的很難遇到嗎?你覺得呢?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釋】
長歌行:漢樂府的曲調名;漢樂府:漢朝的音樂機關,漢樂府的任務除了將詩譜上曲以備廟堂宴享時使用外,還采集了各地名歌供統(tǒng)治者欣賞;晞:曬干;布:散布;德澤:恩惠;焜黃:形容草木凋落枯黃的樣子;華:同“花”。
【今譯】
園中的葵花生長得郁郁蔥蔥,葵葉上晶瑩的露水等到太陽一曬就會蒸發(fā)。陽春三月,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生機。常常害怕秋天的到來,因為那時華麗的葵葉就要枯黃敗落了。時光流逝就像千萬條江河滔滔東流奔向大海,什么時候才能回頭西歸呢?如果少年時光不及時努力,到年老體衰時只能白白地悔恨、悲哀。
【賞析】
這首詩用春去秋來、流水不返作比喻,說明時光流逝、青春易逝的道理,鞭策人們應該珍惜少年時期的美好時光,及時努力,有所作為。
經(jīng)驗交流
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小朋友,平日里你是如何珍惜時間的呢?寫下來發(fā)到郵箱xx3zwzk
@163.com里告訴小編,讓小編告訴更多的小朋友吧!
樂游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注釋】
樂游原:在長安城南,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樂游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不適:不悅,不快。
【今譯】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駕車登上樂游原,心想把煩惱遣散。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終究短暫。
【賞析】
詩人為排解不悅的心情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來抒發(fā)感慨。有人認為夕陽是殘老末路之意,也有人認為此為詩人熱愛生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千百年來,此兩種觀念爭論不休,莫衷一是。
暢想老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表示人到晚年,過往的良辰美景早已遠去。這是遲暮者對美好人生的眷戀,也是詩人借此抒發(fā)內心的無奈感受。可是,有一首歌唱得好,“最美不過夕陽紅”,唱的是人到老年依然是生活美滿幸福,看不出一絲傷感的情懷。小朋友,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你會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呢?
鹿 柴
□[唐]王 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注釋】
鹿柴(zhài):今陜西藍田終南山下的一個鄉(xiāng)村小寨,“柴”同“寨”;空:空曠;聞:聽見;返景:即“返影”,落日反照的陽光;景:同“影”,日光;復:又;照:映照。
【今譯】
空寂的山中看不見人的蹤影,只是偶然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落日的余暉反照到密林的深處,又映照在地面的青苔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鹿柴傍晚時分獨特的幽靜景色。那空山中偶然聽到的人語聲,那密林深處偶然照到青苔上的一縷斜陽,的確給游人帶來了無比清幽的美感。
七彩畫筆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不見其人,只聞其聲,以有聲來反襯無聲的空寂;后兩句寫落日的余暉映照在青苔上,則是以光亮來反襯幽暗,從而使整個畫面給人留下了深刻而突出的印象。小朋友,你能用彩筆為這首詩畫一幅畫,畫出詩中的意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