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館
□[唐]王 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歌朗讀】
這首五言律詩,語言樸素,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淡無奇的。但它們結合起來卻渾然天成,又是一番境界,蘊涵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意在言外。前兩句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詩人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
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其音調與聲情。所以我們要用平緩的語調來朗讀。后兩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明月相照,詩人不僅在點明坐得久,一直坐到明月東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唯有天上的明月是知己。同學們朗讀時語調宜稍高昂、舒緩,“不知”“相照”要重讀,以便進一步渲染那種孤寂的情緒和氣氛。
【精讀品析】
《竹里館》是王維的一首名詩,它不是以字眼取勝,而是體現了一種整體美。“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詩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后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正如作者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但琴聲似乎不足以宣泄抑郁之情,所以長嘯一聲。王維深居竹林之中,表現出自己對奸權的不滿。竹之品格,葉如箭指,質如堅石,干可斷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詩人獨坐幽竹之中,顯然是表示自己也具有翠竹一樣的氣節的。 再看后兩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進一步渲染那種孤寂的情緒和氣氛的。明月是高潔之士的象征,它獨放光輝于青天碧海之中,不也正像詩人一樣高潔嗎?所以王維將明月引以為知心的“朋友”。這樣寫,對描寫自然景物也有好處。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綠色的聯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覺,畫面是暗淡的,現在忽然“明月來相照”,為幽暗的竹林抹上一層銀白的色彩,這種變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氣,一層詩意,孤寂之感一掃而光,竹林、明月、詩人都融化到靜穆和諧的夜色之中了。
全詩共四句,表面看來,四句詩都是平淡無奇的,但合起來卻境界自出,蘊涵著一種獨特的魅力。我們讀著這首詩,仿佛是欣賞著一幅立體而富于變化的人物風景畫,這詩情畫意,實為作者之高手妙作。
【拓展延伸】
1.本詩有何特點?
2.你讀完本詩有怎樣的感受?(開展學習方法大討論,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