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導引】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鄉的云,故鄉的雨,故鄉的路,故鄉的情,總是讓人魂牽夢繞。
故鄉是生你養你的地方,故鄉更是你精神的家園。一個人的經驗積累以及情感與性格都與家鄉的自然風貌和文化積淀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因為如此,可以說,家鄉是一個人的根,家園之思也因此成為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那么,怎樣才能寫好這類文章呢?
首先,寫好這類作文要注意選擇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故鄉特點的事物(老槐樹、小樓閣、小池塘、故鄉的屋檐、老屋角落的米酒香、外婆橋、老街等),即選材要典型,同時還應細致觀察抓特色。怎樣才能寫出家鄉“與眾不同”的地方特色,這就需要我們對家鄉作一番深入細致的觀察。
其次,“故鄉”這類話題作文重點應該是對故鄉的情感要自然、真切、真摯、深沉。要寫好故鄉的人,故鄉的事,故鄉的景,需要情貫其中,人和事要在自然的景物中、社會環境中發展。景中寓情,情景交融,人在景中動,景為人添情。
再次,結構思路要清晰,要善于以小見大,抒發真情實感。家鄉的可愛,并不是只有通過寫大事物大場面才能表現出來。人們對家鄉的認識,對家鄉的情感往往是從身邊的細小事情開始下筆的。同學們可以選取某種景象或某種情感作為線索,將對故鄉的記憶和情感串聯起來,做到以情繪景,以情串事。
最后,要靈活運用擬人、比喻、通感、象征等多種修辭手法,賦景于人的感情。要盡量做到情景交融,記敘、議論和抒情要結合。
【佳作展示一】
紅棗之鄉
□劉 琦
我的家鄉雖然沒有上海那樣繁華,北京那樣莊
嚴,大連那樣迷人,但卻有自己獨特的風韻——樸實無華。
——題記
我的家鄉在自然、和諧、沉靜的黃土高原上。那里醞釀了不少“精華”,但最受矚目的還要算是一種特
產——紅棗了!
春。棗樹綻放花蕊,一片片嫩綠色的小葉子閃著活力的光芒,棗樹舒展腰肩,憋足了勁兒生長著枝丫。
夏。棗兒已有雛形,一顆顆亮晶晶的小棗,那么干凈,那么光潤,仿佛一粒粒綠色的珠寶掛滿了枝頭,水靈靈地展示著自己的蓬勃。
秋。棗兒已經成熟,閃耀著一片喜慶的火紅。樹上掛滿了一串串沉甸甸的棗:全紅的、露青的、淡紅的、深紅的,一簇簇、一串串,就像一盞盞小燈籠,一只只小火把,一個個胖娃娃,可愛極了!在綠葉底下,棗兒一個個搖晃著圓乎乎的腦袋,密密麻麻的,閃著誘人的光亮,好似天上閃爍的繁星,一眨一眨的,調皮極了。
冬。棗樹此時已換上了“褐色大衣”,在雪的洗禮下,靜靜等待又一次煥發生機的機會,等待著再一次果實累累的快樂。
棗,在我的家鄉很平凡,但關于它的學問可大了,它有多種吃法:鮮吃、煮著吃、用酒釀了吃,還能加工成干棗、熏棗、枸杞棗、棗罐頭、棗飲料等等。目前,我們這里的紅棗已經建立起了龐大的種植生產基地,投入國內市場,由于營養豐富、香甜可口,備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
我的家鄉——臨縣,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那無法雕琢的美,將是對我的家鄉最完美的詮釋!
點評:本文運用題記,新穎別致。題記的這句話是對主題的揭示;四季分明,次序井然。春夏秋冬,各自成段;語言優美,字字珠璣。
文章的不足之處,比如題目是“紅棗之鄉”,可對這個“鄉”的介紹卻很少。
【佳作展示二】
家鄉的變化
□李 茜
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任何事物都是在變化的。那時候,我不懂這是什么意思。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我終于明白了:一切都是發展的。在耳聞目睹了家鄉的變化之后,我也像爸爸媽媽那樣感慨了。
從我記事起,家鄉就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好印象:到處是垃圾,不文明現象隨處可見。我曾親眼目睹了在河邊的居民每天隨手將垃圾扔入河里,污染了水
源;我也曾親耳聽到許多污穢難聽的話語在家鄉的天空飄蕩;我甚至憤慨人們為何不拉開發生了糾紛動手打架的人。總之,家鄉實在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好的印象。每當我到一個大城市,對家鄉的厭惡之情就越嚴重一次。人常說“兒不嫌母丑”,但我就是不喜歡自己的家鄉。
但在上初中之后,我的看法卻發生了轉變。因為我懂得了:處處留心皆學問。我試著去觀察我所住的家鄉。同爸爸一起走過大街小巷后,我居然發現,家鄉變了。爸爸說這幾年一直在變,只是人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尤其市委書記杜善學來到呂梁之后,“三項整治”立說立行??h政府花了大力氣改善城市面貌:擺放了許多垃圾桶、重新規劃了道路、增加了交警人數、加大宣傳力度,人們的各種行為開始得到了規范,社會風氣日趨文明。
媽媽無事時常說,她們小時候不富裕,連練習本也買不起,每天吃不飽,上學要走幾里路,十分艱難。再看一看現在的我們,每天餐桌上雞、鴨、魚樣樣俱全,吃得飽飽的,作業本多到用不完。怪不得媽媽感慨:現在的生活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家家戶戶都富裕了!
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出去走一圈,就會有更大的發現:幢幢高樓拔地而起、電影院也翻修了、生活環境好了……
我不由得為自己對家鄉的膚淺認識感到慚愧。是的!正如羅丹的一句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迸笥褌?,請愛自己的家鄉吧!
點評:本文作者的文筆樸素,寫作手法運用熟練。開頭一段入題自然,引入了對故鄉的敘寫。接著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大量的筆墨鋪陳家鄉給人的觀感之差,讓人看到的是一個不忍目睹的家鄉。緊接著,作者巧妙地筆鋒一轉,開始敘述家鄉變化的另一面,借爸爸、媽媽的口列舉了許多能說明家鄉變化的事情,這里采用的是對比的手法。最后,作者引用羅丹的話,告訴人們要留意觀察身邊的變化,再次強化了對故鄉的感情。
【素材積累】
語錄類
1.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鄉……把它埋了,上頭種一棵蘋果,讓我最后報答家鄉的土地,報答父老鄉親。
——彭德懷
2.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里;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 華羅庚
3.不能不熱愛祖國……但是這種愛不應該消極地滿足于現狀,而應該是生氣勃勃地希望改進現狀……
并盡自己的力量來促進這一點。
——[俄國]別林斯基
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5.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故事類
大象思念故鄉
一頭來自印度的大象名叫伏蘭特,是一家馬戲團的明星演員,既溫和又敬業。但輾轉各地多年后,有一天它卻無緣無故“發瘋”了,給馬戲團和觀眾們帶來不小的威脅與麻煩。
當地警官要求馬戲團老板處死它,老板無奈答應了。臨刑前有一位戴禮帽的小個子先生匆匆趕來,他要求老板給他兩分鐘時間治好大象,并自愿立下生死文書。老板同意后,讓這位先生進入了鐵籠,后來他果真只用兩分鐘治好了這頭“瘋”象。所有觀眾起立鼓掌高聲歡呼,馬戲團的明星伏蘭特得救了!小個子先生而后感情深沉地對老板說:“大象伏蘭特沒有發瘋,它只是思念故鄉,它想回去,所以我用印度語同它談了一會兒心,它從小在印度長大,太想念家鄉了……”
馬戲團老板后來細看生死文書的簽名,發現這位小個子“醫生”竟是英國一位有名的作家和詩人、190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基普林先生。原來,基普林從小就熱愛動物,曾長期同印度象生活在一起,了解它們的個性,并學會用印度語同大象“談話”。
發散思維:從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家鄉”一
說,人獸同理。寫家鄉類的文章,如果我們只局限于人類,就狹隘至極了。大象緣何思念故鄉,就在于它對故土的感情。想到這里,我們可以寫的內容就不再空泛,不再單一。
適用話題:思念 故園 熱土 美好的情感
張翰傳
據《晉書·張翰傳》記載:蘇州人張翰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苑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后來被傳為佳話,“莼鱸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鄉的代名詞。
發散思維:家園之思,古今有之。從這則故事,我們可以這樣構思文本:講一個關于古人思鄉的故事,
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情感或哲理。
適用話題:家鄉的人 家鄉的故事 老故事 家鄉的食物。
錢學森的故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使客居美國的
錢學森心潮澎湃,10多年的辛勤準備,終于到了報效祖國的時候。他對夫人蔣英說:“祖國已經解放,我們該回去了?!?/p>
但是,美國國防部以莫須有的罪名通過海關扣留
了他。之后,美國司法部簽署了逮捕令,錢學森失去了自由。在美國工作的10多年間,錢學森為美國航空和火箭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美國專欄作家密爾頓·維奧斯特曾寫道:“錢是幫助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流軍事強國的科學家銀河中一顆明亮的星?!币虼?,當得知錢學森要回國時,美海軍部副部長立即給司法部打電話:“無論如何都不要讓錢學森回國,他太有價值了!”“寧可斃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國?!卞X學森沒有屈服。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他一方面繼續著自己的科學研
究,一方面堅持斗爭,尋找回國的時機。后來,中美在日內瓦舉行大使級會談時,王炳南大使根據總理的指示與美方交涉,最后,美國政府只得無奈地允許錢學森回國。
發散思維:一看到“家鄉”這個字眼,同學們立刻就會想到自己居住過的地方,其實家鄉會有別的含
義——祖國。因為祖國是所有人的家,所有人的故園。
其實,這一類文章可寫的內容還是非常廣泛的。因為故鄉是一種精神的寄托,因此,只要是能表達這種寄托的東西和內容皆可入文。
適用話題:愛我的祖國 我的家園 難忘的節日 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