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導入】
《長征》中彭德懷殺馬的故事:在那長征最為艱苦的日子,眼看著戰士們一個個倒在草地上,尤其是得知攻占婁山關的英雄周團長為了戰友爬進水塘之后,彭德懷猝然拔出了手槍,對著那匹一直跟隨自己、為革命立下戰功的戰馬扣動了扳機。警衛員瘋了似的撲向了戰馬,雙手抱著戰馬的頭大哭,而此時彭德懷“緊閉的雙眼漸漸溢出串串淚水”。
《失街亭》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諸葛亮用馬謖去守街亭,結果街亭失守,諸葛亮出師伐魏再次無功而返。諸葛亮總結此戰失利的教訓,為了嚴肅軍紀,諸葛亮下令將馬謖斬首示眾。臨刑前,馬謖泣曰:“相視某如子,某以丞相為父。某之死罪實已難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鯀用禹之義,某雖死亦無恨于九泉!”諸葛亮百感交集,老淚縱橫,要斬掉自己曾十分器重賞識的將領,心若刀絞;但若違背軍法,免他一死,又將失去眾人之心,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強忍悲痛,讓馬謖放心去,自己將收其兒為義子。而后,全軍將士無不為之震驚。
【閱讀心得】
也許我們很難想象,鐵骨錚錚的彭大將軍,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竟然會為一匹馬而落淚,這是怎樣一種情感呢?《長征》的編劇對這一鏡頭進行了渲染,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
《失街亭》一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運用生動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的心理和性格。這突出表現為馬謖的“三笑”和諸葛亮的“三哭”。“三笑”的原因很明顯,不管笑誰,都是馬謖自視甚高的表現;“三哭”則不同,分別反映了諸葛亮不同的心理。
【技法點睛】
同學們寫作中具體運用煽情的手法,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
1.善于轉換新的角度,捕捉事物與眾不同的一面。如男人的眼淚,當然“煽情最是男人淚”并不是說女人的淚就不煽情,而是說男人的淚所流露的情感往往更真摯更深沉。在讀者的心里,女人和孩子的哭很正常,如果我們表現的是那些在逆境中堅強不流淚的女性,同樣也能催人淚下。
2.做好細節描寫,渲染悲情的氛圍。一個感人的故事往往要通過曲折的情節和扣人心弦的懸念來牽動讀者的心,用對比、鋪墊等手法來進一步渲染情感的。如瓊瑤的言情小說之所以煽情,就是因為男女主角的愛情往往要受到百般阻撓,其間男女主角的心理描寫極為細膩,他們呼天搶地、欲生欲死,與世俗作一番斗爭,終成眷屬。這樣煽情的文字,確實讓人熱血沸騰、涕泗橫流。
【仿寫作文】
爸爸的眼淚
□王林玉
爸爸的CT片子終于出來了,看醫生的表情我就感到不妙。醫生說:“右鼻腔里這個腫物,已經破壞骨頭,得馬上手術。但現在沒有床位,一周后入院安排手術。”
爸爸笑著問:“不會是癌吧?”醫生回答:“說不準,要有心理準備。”
醫生的話讓我完全傻掉了,但爸爸的臉上還是帶著笑容。
出了醫院,爸爸指著一輛擦身而過的小汽車,笑著說:“本想拿到駕照就去買車,我們一家出去旅游,看來以后只有你帶你媽去了。”我轉過表情失控的臉,眼淚無法控制地流了出來。爸爸正在學車,過了路考就能拿駕照了。他如此精力充沛、夢想許多,怎么會突然就被厄運籠罩?
回到家,媽媽一臉焦慮地問我結果。看到我哭腫的眼,她根本沒有聽清我說“沒什么”,就精神崩潰了。倒是爸爸神色自如:“一周后住院,小手術,不用擔心。”
傍晚,爸爸照常進廚房忙碌。他大力地剁著排骨,聲音鏗鏘清脆,一刀一刀,仿佛是剁進我的心里。
之后的一周,爸爸把最拿手的紅燒肉、啤酒鴨、燉羊排等菜通通做了一遍,照樣廚藝高超。那一周,他倒比從前愛笑,對我好到仿佛我是個受絕對呵護的公主,他本就是世界上最疼愛我的男人。
那一周,媽媽卻急劇消瘦,背著爸爸黯然落淚。她不停地跟我回憶往日爸爸對她的好,一樁又一樁,擔心地說:“聽別人說,鼻子動手術,怕要傷到眼睛。只要不是癌就不怕!你爸盲了,我照顧他,他都照顧了我這么多年。”多年經商、性格大氣的媽媽變得如此脆弱,我不得不偽裝強大,把眼淚都流在黑暗的夜里,坐在地板上,頭靠著墻壁,哭得悄無聲息。
爸爸按時入院,手術前一天,他還是笑嘻嘻的,“沒事,把你媽照顧好,給她做點好吃的!”
手術當日清晨,我們去醫院探望爸爸。一夜之間,爸爸的臉就凹陷下去了,但是他仍然在笑,眼神清亮,絲毫看不到哭過的痕跡。
我們在手術室外等著,度日如年。
兩個小時后,醫生如同救世主般出現,笑著說:“放心吧,不是癌,息肉而已。”我們兩個腿在發抖的女人,立刻歡呼雀躍地擁抱在一起。
爸爸被推出來了。蘇醒后,他的第一個表情仍是微笑。我說:“爸,只是鼻息肉!手術很成功!”
我看到了什么?爸爸收斂了微笑,嘴角顫抖,眼淚大顆大顆地從凹陷的眼眶里涌出。
爸爸終于哽咽:“如果真是癌,你爸就準備一個人藏起來,不想你們難過,不想你們老哭。進手術室時,我渾身發軟,都上不了手術臺……”
我的眼淚再次流了下來,是為父親的愛而感動,也是為父親手術的成功而欣喜。
【練筆小結】
男人有淚不輕彈,但不輕彈不等于不彈。魯迅說“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男人有淚,他不會為失去金錢財物而難過,卻會為失去真愛而痛苦;他不會為身體的傷痛而哭泣,卻會為孩子的不長進而傷心;他不會因將要失去自己的生命而淚流滿面,卻可能會因失去戰友,甚至一個微小的生命而痛哭流涕。
本文煽情的手法離不開生動細致的描寫,“爸爸收斂了微笑,嘴角顫抖,眼淚大顆大顆地從凹陷的眼眶里涌出”這一精彩的細節,“如果真是癌,你爸就準備一個人藏起來,不想你們難過,不想你們老哭……”這一流淚的道白,都能讓讀者的心靈震顫。此外人物表情的特寫,悲傷鏡頭的再現,自然景物的烘托,排比句、反問句、感嘆句、重疊句等語言手段的運用,都能增強煽情的效果。
此外,文章用父親的笑做襯托,用“我”和母親的淚做對比,在父親術前和術后的不同表情中,我們看到一個真實、偉大的父親,他的笑和哭不正是他兒女情長的表現嗎?就如王勃的詩所寫“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是說“男兒非無淚,不灑離別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