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到傷害,從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后來,連話也說不出來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一年,家里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莎莉文老師。莎莉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所以她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后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于學會說話了。
莎莉文老師為了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到河邊去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點讀
莎莉文老師以正確的方法教會了海倫·凱勒許多東西,從而使身處黑暗的海倫走向了“光明”。是莎莉文老師的關愛、幫助和諄諄教導,讓海倫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貴,從而找到了人生的指南針,重新明確了方向,更激起了她求生和求知的欲望,使她擁有了分外精彩的人生。
二
我的課本哪里還像本書!簡直是一團紙。書是攔腰斷的,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我以為父親要揍我了,沒有。他愁苦地望著我淚水盈眶的眼睛,問:“那一半呢?”我說:“那一半送給喬元貞了。”父親問:“為什么送給他?”我回答說:“他們家買不起書,老師規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擺在課桌上,我只好把書用刀砍成兩半,他一半我一半。”父親問我:“你兩人怎么讀書?”我說:“我早已把書從頭到尾背熟了。”
點讀
牛漢的“我的第一本書”意味深長。它不僅表明“我”第一次跨進了學校的大門,走進了知識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書里鑲嵌著父親的深情、同學的友情、童年的樂趣和生活的苦難以及在苦難生活中抗爭的一段心路歷程。
三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樣子非常怕人,楊絳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幾年了,楊絳每每想起來還感覺有愧于這個不幸者,總覺得在他生前,對他關愛不夠。與老王相識,楊絳同情于老王的不幸;與老王相處,楊絳感動于老王的善良;與老王相別,楊絳感激于老王的告別,愧疚于自己的疏忽。楊絳同情老王,尊重老王,牽掛老王,難忘老王,這樣的感情是感人至深的。
點讀
文章《老王》讓我們看到了一種關愛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這種精神要求社會關心個人、同情個人,尊重個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尊重人格,維護其基本權利,并促進其全面發展。
■
“韓紅愛心行動”為藏民義診
2011年8月15日,“韓紅愛心復明中心”中,兩位由名醫教授親自操刀實施手術的白內障患者痊愈出院。韓紅第一時間探望兩位病人,并親自為他們揭開紗布,復明的兩位老人激動萬分。下午,隨行的業內知名醫療專家,還奔赴俄洛鄉為藏民義診。然而,由于這幾天疲勞過度,韓紅卻病倒了。
日前,由歌手韓紅發起的“韓紅愛心北汽太陽花西藏家鄉公益行”在昌都舉行捐贈儀式,宣布為昌都地區捐建一所為當地老百姓治療白內障的復明醫院以及一所為當地群眾普及醫療常識、提高健康意識的“健康之家”。捐贈儀式上,韓紅多次落淚,她說,從小家里人就教育她要懂得感恩,長大后有成就了要記得回報家鄉。韓紅表示,她永遠是西藏的女兒,昌都是她永遠的家,能以這樣的公益形式回報家鄉是她最好的盡孝方式。
解析
韓紅通過她的“韓紅愛心行動”,讓愛的旗幟高高飄揚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她身后的“紅粉家族”,不僅是深愛她高亢極具感染力的天籟之音,更是敬重她用愛心鑄就的人品!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叫愛心,什么叫奉獻,什么叫感恩。
適用話題
責任 平凡與偉大 孝道 價值
仁愛無敵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就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這是所有名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的底價是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把它炒到了10萬英鎊,而且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要不是健康狀況不行了,老人是不會賣掉這棟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連日來,購買者沒有一個如他所愿。老人深陷在沙發里,滿目憂郁。后來,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面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萬英鎊。”“但是,它的底價就是8萬英鎊。”老人淡淡地說。“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里,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照顧您!”老人站起來,揮手示意人們安靜下來。“朋友們,這棟住宅的新主人已經產生了,就是這個小伙子!”就這樣,青年不可思議地贏得了那所住宅。
解析
老人出售的僅僅是住房嗎?只有那個青年懂得老人的心思:老人想要結束的,是他孤寂的生活,老人想要的僅僅是一份關愛。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為了能賺到錢,出賣自己的人格、思想,甚至靈魂,但這個故事卻讓我們懂得了,完成夢想不是靠冷酷的廝殺和欺詐。其實,真正讓一個人成為大贏家的,往往是那顆仁愛之心。
適用話題
愛心無價 感動 尊老愛幼 弘揚美德 真誠的召喚 報恩的方式
“破爛王”與21名棄嬰的故事
從當清潔工到撿破爛為生,49歲的胡同開生活一直非常清苦,然而他又是最富足的。13年來,面對21個被遺棄的生命,他毅然擔當起了做“父親”的責任。盡管胡同開因此受到各種非議而飽受煎熬,妻子也帶著兒子離開了他,有人甚至認為他是“神經病”,但是,他的執著也感動著越來越多的人。棄嬰的父母因為感動重新接納了孩子,素不相識的人們因為感動伸出援助之手,愛心在傳遞中不斷放大、延伸。在胡同開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許多提供過幫助的好心人的名字、聯系方式都一一記錄在冊,他希望有一天能回報這些幫助過他的恩人。“早晨起來五點半,背著娃娃去上班;太陽出來紅彤彤,到了昆明來打工;一個月苦賺五百五,不唱山歌睡不香;石榴開花一支歌,唱唱山歌心在樂。”雖然日子依舊艱苦,但胡同開每天唱著自編的山歌,在街頭尋找著屬于自己的未來與希望。
解析
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分子,都應該為建設和諧社會承擔一份責任。有價值的人生,應當舍棄金錢的誘惑,追求高遠的人生境界,為他人、為集體、為民族、為祖國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胡同開的人生,就因為這一點而熠熠生輝。
適用話題
愛心傳遞 榮與辱 是與非 美與丑 苦與樂 心靈深處的歌聲 拋棄與擁有
■
愛·和諧·幸福
□董小娟
歲月悄悄地從我的身邊走過。一切的經歷都似乎理所當然,細細品味,才覺得自己走過的日子里無處不充滿著愛、和諧與幸福。
春·折疊傘
三月的陽春,動不動就掉眼淚,剛才還春光明媚,現在卻灑下淅瀝的雨滴。我與婷商量著是沖出去吃飯,還是等雨停?
“還是沖出去吃飯好了,我實在是太餓了。”我做了最后的決定。
我的聲音不大,卻還是被前面一男生聽見了,他轉過頭調皮地眨眨眼睛,然后慢悠悠地說:“女孩子不要太沖動嘛,淋雨,容易生病;生病,就容易變老;一變老就……好了,本人這里有一把雨傘,暫且租給你們一用,租金全免。”
我和婷相視一笑:“那你呢?”
“淋雨唄!”說著,他抓著飯盒跑下了樓,只剩下我和婷,還有那把折疊傘。
夏·電話
夏天的天氣酷熱至極,使人的心情也隨之變得煩躁。我把自己悶在家里,聽著知了無盡的喧囂,眼看快到初三了,而我卻還處在懵懂中。
坐在沙發上,無聊地擰開電視,電話鈴聲驟然響起,媽媽很嚴肅地接聽完電話。我有所察覺,小心翼翼地問:“是誰打來的電話?”“是你的班主任打來的。”果不出我所料。我試探地問:“班主任說了些什么?”“他說你這次考試很有進步,還有后勁兒。”
我悄悄地走進自己的房間,慢慢地扭開了臺燈。
媽媽詫異地問:“你不看電視了嗎?”
“不看了!”
我想,就沖老師那句話,我也該好好學習了。
秋·風鈴
秋邁著她輕快的腳步來了。我把一串兒風鈴掛在臥室門楣上,為了聽秋風走過時清脆的鈴聲。
夜里,我擁毯而睡,卻被凍醒了,伸手一摸,原來毯子已不翼而飛。我剛想開燈找毛毯,卻聽見風鈴的微響——門開了。我趕緊擺了個姿勢假裝熟睡。
一會兒,我聽見媽媽的嘆息。繼而身上又一陣暖和——嘻嘻,毯子又回來了。我偷偷把眼睛瞇成一條線,只見媽媽拉開門側身走了出去,留下風鈴輕微的響聲。
“睡了嗎?”爸爸問。“睡了,這孩子睡覺也不老實,毯子又被踢到了地上。”寂靜中,我聽到了爸媽的輕語。
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頭,我緊緊地抱著毯子,很快就睡著了……
冬·火爐
冬天,大地披上了一件厚厚的白色外套。放學后,我們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悅,在校園里打起了雪仗。安靜的校園頓時變得熱鬧起來,周圍的空氣也仿佛變得活躍了。
玩了一陣之后,通紅的雙手讓我們感覺到冬天的寒冷。于是,我們便成群地圍在他的煤爐旁邊,烤著凍得像蘿卜似的雙手。他是位老爺爺,常在校門口賣燒餅。
一次,我問道:“爺爺,我們常常圍著您的火爐轉,您就不討厭嗎?”老爺爺一臉和藹地說:“傻孩子,爺爺怎么會討厭你們呢?看見你們的雙手暖和了,爺爺就覺得自己有用嘍!”于是這個冬天,我們的雙手不再寒冷,心也像手一樣的溫暖。
人生步履匆匆,穿過春夏秋冬每一季,把愛裝進靈魂的深處,讓幸福穿梭于心靈的縫隙,讓心靈和諧地律動。
冰心曾說:“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會在環境中,就造就了環境的美。”和諧的生活,溫暖的關愛,讓我的心中總是溢滿幸福。
運用分析
作者擷取生活中的四個小片段,向讀者展示了生活中自己與身邊人的和諧生活。“愛·和諧·幸福”的主題融會在文章的段落中,使主題的表達毫無空洞之感。四個小片段又以四季的時間順序安排,從而表明作者的幸福感是一貫的,以點帶面,用筆簡省。四個詩意的小標題正詮釋了作者詩意的心境。結尾之處巧妙運用平日積累的素材,畫龍點睛,進一步深化了本文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