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中國社會掀起對PM2.5的關注熱潮,但媒體卻給公眾傳遞了兩個錯誤信息:一是只要監測了PM2.5,空氣質量就會好轉;二是可吸入顆粒物中只有PM2.5才危害健康。這兩個信息都是大誤導。
筆者查了歐盟國家實時播報空氣質量數據的網站(www.airqualitynow.eu),該網站有來自15個歐盟國家的城市每日發布的監測數據。筆者看到:空氣質量好的歐洲國家,如安道爾、奧地利、捷克、德國、荷蘭、挪威、瑞典、瑞士和英國并沒有PM2.5的監測數據。
可吸入顆粒物中是否只有PM2.5才危害健康?否。可吸入顆粒的學術名稱就是PM10,它由粗顆粒(粒徑在2.5~10μm之間)和細顆粒PM2.5組成。這兩類顆粒物都能進入人的呼吸道,粗顆粒進入氣管和支氣管,細顆粒進入肺泡,它們對健康都有危害。
沒必要專門監測PM2.5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對于發展中國家的城市而言,PM10中一半是PM2.5;在發達國家城市中,PM10中的PM2.5占50%~80%。由此可推斷,北京發布的PM10監測數據中,應當有50%來自PM2.5的貢獻。當空氣中PM2.5增加時,PM10的監測數據就會升高。所以,目前歐洲的發達國家仍只監測和發布PM10的數據。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空氣質量準則》指出:PM10的日均濃度每升高10μg/m3,就會使死亡率增加約0.5%。當PM10濃度達到150μg/m3時,預期日死亡率會增加5%。而單一的PM2.5準則值不能保護粗顆粒物導致的健康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強調PM2.5對健康的危害,所制定的安全日均濃度準則值PM2.5為25μg/m3。鑒于多數國家城市的空氣監測數據為PM10,世衛組織制定的安全日均濃度準則值PM10為50μg/m3,正好是PM2.5日均濃度準則值的兩倍。
目前美國的PM2.5日均濃度限值設為35μg/m3,比世衛準則值高10μg/m3。歐盟國家仍使用PM10,將日均濃度限值設為50微克/立方米,與世衛組織準則值一致。歐盟國家規定:一年中,PM10高于50μg/m3的天數不應超過35天。
中國現行的一級空氣質量對PM10的濃度限值與歐盟國家執行的標準是一致的,即PM10為50μg/m3,針對PM10,中國已經建立了一整套的標準體系,因此,再花大量人力物力在PM2.5上完全沒有必要。
PM10污染依然嚴峻
空氣污染主要由人的活動引起,故與人口密度相關。中國的人口密度為138人/平方公里,歐盟國家為116.2人/平方公里,美國為33.7人/平方公里。因此,與歐盟國家比較,在空氣質量方面更加適用于中國。
在歐盟國家,PM10的日均濃度超過50μg/m3時,評語為“high (高)”,超過100μg/m3時,評語為“very high(很高)”,表示對健康很不利。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在發展中國家,一年中,最多有三天PM10的日均濃度最高為150μg/m3,長期暴露于PM10的濃度不應超過70μg/m3。
而2011年,北京有近80天PM10的日均濃度超過了150μg/m3。
對于PM10的年平均濃度限值,歐盟國家設為40μg/m3,世衛準則值為20μg/m3,查閱北京的空氣質量數據,2011全年,PM10的年平均濃度達到114μg/m3。可見,北京的空氣質量遠未達到能保障公眾健康的水準。
北京的PM10來源分析
交通。申奧成功后,北京將燃煤發電和大單位燃煤供暖改造成為使用天然氣,這大大減少了煤煙型顆粒物污染。但北京數百萬輛機動車排放著細顆粒,車輪摩擦地面產生著橡膠顆粒、塵顆粒,加之北京的機動車道無吸塵能力,所以,北京交通對PM10的貢獻很大。
建筑工地。這些工地地面被要求水泥硬化。但硬化反而會增加空氣中顆粒物的污染。這是因為,硬化會使地面失去吸水和吸塵能力。工地硬化后,工地的粉塵隨水流到工地外的馬路上,在來往車輛的反復碾磨下,生成PM10。硬化的工地還貢獻熱島效應,增加地面的顆粒物升向空中。
綠地裸土。裸土主要是綠化工人頻繁地剪草、拔草、清掏落葉、更換綠植等人為活動造成的。此外,北京的綠地多建得高于道路地面,使得綠地無法自行接納地表徑流,這樣的綠地極易干旱,當綠化工人向綠地澆水時,表土被沖到馬路上,干后引起道路揚塵。北京許多社區也存在大面積綠地裸土,居民樓屋頂和窗戶常常積塵嚴重,這些都是產生PM10污染的來源。
如何有效治理PM10污染
碎石鋪路。在歐洲和美國,建筑工地多采用碎石子鋪地的方法來吸收粉塵。石子地表孔隙多,吸塵吸水能力都好,不產生熱島效應。工地完工后,石子的回收與地面復綠都很容易。北京應當學習這類環保型的簡單做法。
增加城市植被。北京可提倡讓大自然回歸城市的做法,容許天然的野花野草大面積出現在城市的公園中、樹林下、道路旁。對這些草地的修剪次數應限制在一年5次以下,而且,修剪下的草渣應就地撒回草地,讓其自然分解成土壤有機質,以助綠地土壤保持肥力和水分。
在社區,北京應當提倡居民自種門前綠地,這既能傳承北京古代家家種花栽樹的傳統文化,又能讓居民利用家中廢水澆綠地。土壤保持濕潤,社區滿眼綠植,刮風揚塵就不再發生。
減少揚塵。定期打掃窗戶積塵是發達國家城市保持空氣清潔的日常工作之一。北京可鼓勵開發這類常規服務公司,他們應每兩個月左右到社區服務一次,為居民樓清潔窗戶,這能提供穩定的就業機會。
為減少道路揚塵,北京應去掉或平砌高速路或其他車道邊凸起的道牙石,以使車道上的塵土能被車道外區域吸收。新建人行道、步行道、低速車道時,應要求地面留出縫隙,以便吸塵透水,這一舉能帶來減塵、防洪、免清掃等多種環保功效。
2011年,北京達到一級的天數已升至20%。筆者相信,只要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減少和吸收PM10,北京的一級天數將會逐年增加。若一年中,一級天數能達到80%以上,北京的空氣質量就接近歐盟國家大城市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