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蔽恼氯粝氪騽尤?、感染人,就要挖掘內心深處的靈魂,抒寫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那么,怎樣才能在文章中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的情懷呢?我認為不妨注意以下“四借助”:
一、借助敘事抒真情
借助敘事抒發真情,并不是重于敘事,捎帶著抒情,而是把濃郁的情感融于對事件的敘述中。這就需要在寫作時對細節的處理下一番工夫。請看鄧隆俊《幸福的定義》作文片斷:
很小的時候,爺爺每天去地里干活,每到傍晚我便會站在家門口守望爺爺的歸來。爺爺每次回來都會給我帶點吃的玩的,有時是一根雪糕,有時是自制的一個陀螺。而且每次回來的時候都笑瞇瞇地用他的胡子扎我:“餓壞了吧,我的寶貝孫子在家等爺爺,爺爺怎能不早回來呢?”“寶貝,長大了你會給爺爺買糖吃嗎?”“會,當然會。”吃著甜甜的雪糕,我毫不猶豫地回答。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到了上學的年紀,我對爺爺的守望就變成了爺爺對我的守望。爺爺每天都要接送我上學,所以每到放學,校門外總有一雙慈愛的眼睛在尋找我的身影,不用看我也能感覺到那是爺爺,有的時候我因為要值日而晚歸,爺爺總是圍著校門口那柿子樹打轉,眉頭緊鎖,急得直跺腳。
再后來,我到了城里上學,爸媽都讓爺爺到我們新家住,爺爺說住不慣,于是依舊住在鄉下,自己種了些菜,隔三差五地送些過來,直到他走不了那么長的一段路,坐不慣公車為止。那時,爺爺總是說盼著我放假回去看看他。但又馬上說做作業就別回去了,學習重要。
爺爺這么想念我,同樣想念爺爺的我一有時間便會回老家看看。每次我回去,都會提前打個電話回去,于是,每次到了家對面的小山坡上,就能看到爺爺在向我招手,那時的感覺真的很幸福,幸福之余又有些許擔心:萬一哪一天爺爺無法再到家門口等我回家了,怎么辦?
而讓我擔心的這一天居然來得這么快,爺爺真的永遠離開了我,他真的無法再給我畫十二生肖了,他真的無法給我買甜甜的雪糕了,他真的無法到家門口等我了,我再大聲地叫他,他也聽不到了……
親情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愛的積淀。選段緊緊扣住“守望”二字來選材,爺爺在孫子的成長路上一路守望,守望孫子快快長大,守望孫子快快成才,守望孫子?;丶铱纯矗∽髡哂妹菜破届o的語調抒發著洶涌澎湃的情感。文章以換成孫子守望已在天國的爺爺的幸福結尾,含蓄雋永,意味深長。
二、借助細節蘊真情
表達激越的情感,不一定非得使用重詞濃筆,也不一定非得連連驚呼感嘆,有時采取細膩輕巧的筆觸,把整個心力傾注在似乎并不顯眼的文字上,在雋永的情味里,同樣能夠收到強烈的反響。請看曹慶萍《我的瘋狂老師》作文片斷:
如大多數智慧的學者一般,我們這位瘋狂老師的鼻梁上也架著一副厚厚的圓眼鏡,腦門上除了分布著少許皺紋外便空空如也了,其實也就是有點禿頭。他的年齡也不是很大,不過四十歲左右,可能是為學生操了太多的心才長出細密的皺紋。
記得第一次看見他的時候(那還是在一個熱熱的八月),我就被他的那身特別的裝備深深“折服”了:上身一件淺藍色的翻領T恤,衣領不曾整理好,朝上翻卷著;下面套了一條黑褐色的中褲;腳上是一雙失去光澤的皮鞋,還套著一雙長長的絲襪——實在是“混搭”得可以!那時我就想,這個老師很不一般!
后來的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剛開學的那半個多月,由于還沒適應高中學習,很多同學在上課時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唯獨上這位瘋狂老師的課卻格外有精神。因為他有一個法寶,那就是難題、怪題,他上課時也不多講書上的內容,只是一個勁兒地變著法兒給我們抄出他備課本上密密麻麻的題目,總是告訴我們要大膽去試、去做,然后犯錯,錯得“酣暢淋漓”,要有“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決心和毅力。等我們錯過之后,他再用“樸實”的語言(不標準的普通話夾雜標準的方言)加上搞怪的動作,手舞足蹈地給我們講解。
這里選取了幾個細節,從穿著、語言、課堂要求各方面來體現出瘋狂老師的與眾不同、認真負責以及對學生的影響力,充分突出了“瘋狂”這一特點。選取典型事例進行詳寫,大量列舉師生相處的細節,使得詳略有致。在敘事、描寫中穿插抒情議論,使得文章情感豐富,人物形象鮮明飽滿。
三、借助修辭巧抒情
修辭是運用各種表現手法來修飾文字詞句,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抒發情感的重要方式。請看陳路長《感動》作文片斷:
他回來了,全身都濕淋淋的,沉著個臉,沒等他的媽媽吭聲,他把書包一扔,就喊了一句:“為什么我帶傘的時候這天不下雨,不帶傘的時候又下雨!媽,你也真是的,也不給我送把傘來!”他的媽媽沒有言語,只是讓他趕緊洗洗換了,隨后,他吃好上自習去了,他卻還不知道他的媽媽原來……
他的媽媽原來在他回來之前也才剛踏進家門,媽媽如平常一樣做好飯菜,見還沒到放學時間,便出去給他買水果,結果也淋了一個落湯雞,回到家來不及換衣服就趕緊關窗戶、收衣服……他上晚自習回來后,又講了幾句埋怨媽媽的話,然后上床安靜地睡覺去了,他卻還不知道他的媽媽其實……
他的媽媽其實還穿著那身為了買水果而淋濕了的衣服,為了洗兒子的衣服以及整理家務,他的媽媽已經忘卻了濕衣服帶來的寒冷,夜深了,她才睡下。
早上,鬧鐘響了,他迷迷糊糊地走下樓梯,洗漱后吃飽飯就上學去了,他沒有注意到媽媽今天不曾對他嘮叨不停,也沒有注意到媽媽的身影有些搖晃,他也不知道他的媽媽已經……
他的媽媽已經患上了感冒,到了將近晌午她為兒子準備好了午飯才去醫院。中午他回來了,沒有過多的疑問,吃了飯,睡上一覺,照常上學去了。他的媽媽隨后也回來躺下睡著了。下午媽媽按照慣例準備好了飯菜,之后又去了醫院。這時,他回來了,終于向鄰居問起了媽媽,鄰居一五一十地全告訴了他,他的心里一顫,回家吃飯去了。飯菜含在他的嘴里,已經失去了味道,他關心的只有他的媽媽了。
他來到醫院,看到正在打點滴的媽媽,突然覺得自己已經很久不曾好好看看自己的媽媽了。心里一酸,他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么。心里充滿了無數的感動,他被媽媽的臉感動了,因為媽媽即使有再多的不如意的事,還是以微笑面對他;他被媽媽的手感動了,因為媽媽用手將自己的事做好了后還要為他操勞;他被媽媽的腳感動了,因為媽媽用腳奔波了數千里甚至數萬里……他頓時感覺身上的擔子重了,因為他心中多了一份更加關心媽媽的責任,他又感覺自己的那顆心安定下來了,因為他知道,媽媽的兒子回來了。
選段用頂真的手法讓段落銜接得圓潤自然,也吸引了讀者。每一句“他卻還不知道他的媽媽原來……”都含有深深的歉疚和悔過,將母親和“我”的活動放在短短的一天里,集中展現出來,在對比中體現母親的愛和“我”的悔,很有畫面感。
四、借助景物吐真情
景物是客觀的,而寫景之人則是有情的。作者對任何景物,總會有自己的感受,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去,使讀者產生共鳴,進而給讀者帶來愉悅之情、陶醉之情,將讀者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請看廖肇敏《無言的陌生》作文片斷:
西邊殘陽鮮紅如血。
我曾經遇到過兩位老人,兩位都向我伸出雙手的老人。
那是一個夏日黃昏。天氣酷熱難耐,我滿臉汗水,熱得有點受不了,便快步奔學校附近的一家商店買了一瓶礦泉水解渴。無意間,發現不遠處一個老奶奶正盯著我,我開始還疑惑不解——我壓根就不認識她呀,當我看見她手中提著一只空空的麻袋時,我才恍然大悟:她盯著我是想要我手中的礦泉水瓶。
老奶奶衣衫襤褸,頭上白發刺眼且蓬亂未理,兩只枯井一般的眼睛透過一絲渴望而又慈祥的光芒,身子明顯地佝僂著。手里拄著拐杖,我頓時想到了祥林嫂,我的心中有些酸,又有些震動。于是拿起礦泉水瓶一鼓作氣把它喝完,準備邁步過去給她礦泉水瓶,低頭發現眼前又有一雙手,同樣也是一雙布滿老繭的手——是一位老爺爺,頭頂上白發稀疏,同樣的衣衫襤褸,同樣的身體佝僂,老人的手顫顫悠悠向我手中的礦泉水瓶伸來。
我陷入了兩難境地:若給了這位老爺爺,那位老奶奶先在那里等著,可若不給他吧,他卻離我最近,不到一尺的距離。這只值一角錢的礦泉水瓶卻給我出了一道大難題,一向做事果斷的我,頓時變得猶豫不決了,多么可憐的兩位老人??!可我手里只有一個礦泉水瓶……
近在咫尺的老爺爺終于拿過我手中的礦泉水瓶,口中不斷喃喃:“謝謝,謝謝……”顫顫悠悠地在我眼前消失了。
而老奶奶依然一動不動站在那里,瘦弱的身子在風中擺動著,炙熱的夕陽將她的臉烤成了古銅色,那一雙眼睛里明顯充滿了失落和憂傷。這時的我仿佛成了《祝福》中回答不出魂靈有無的那個人,我不愿意讓她失望,于是沖進商店又買了一瓶飲料,這一次并不是一飲而盡,而是大步走向老奶奶,直接塞到她手里。她用顫抖的手接過飲料,臉上便充滿感激,嘴里不停地說:“我要留給小孫子喝……”顫顫悠悠地在我眼前消失了。
西邊殘陽鮮紅如血。夕陽本該是無限好的,可我心里卻像是打翻了五味瓶。
夕陽正在西下,西邊彩霞滿天,我注視著西邊的天空,嘴里哼著那熟悉的歌兒:“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選段融景入情,選取生活小事,挖掘出社會重大主題,字里行間,處處給人警策。切中時弊,發人深省,并用自己的行動來呼喚社會一起來關愛老人,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