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程的散文我讀過不止一篇,幾乎每讀一篇都會被文中那種足以洞穿生命的穿透力所震撼。無論是對生命本源的追問,對人生中一切過往的思索,對一棵樹一朵花一條狗一只蟲的遐想……他的文字每每如一篇哲學(xué)論文一樣給你一種沉甸甸的感覺。而這種哲學(xué)意味不是借助抽象的說教,而是依附于鮮活的形象傳導(dǎo)給你,讓你在悠遠的意象前沉吟不已。
《熱斯坦巷早晨》是劉亮程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在新疆》中的一篇。《在新疆》在內(nèi)容上一如他的早先的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仍以“單純而豐饒的生命體驗”為主題,風(fēng)格也依然保持著他的深厚而凝重的特色。但題材更為廣泛,文筆也更大膽而凝練。《熱斯坦巷早晨》就是《在新疆》中較有代表性的文章,作者通過他在庫車之行中對當(dāng)?shù)鼐用衽e行的宗教儀式的見聞和感悟,表達了作者對于宗教信仰以及人生信念的獨到的思考和見解。
文章從熱斯坦巷的早晨寫起。早晨最先醒來的是穿過麻扎(新疆伊斯蘭教圣裔或知名賢者的墳?zāi)梗┱找桶宽數(shù)年柟狻⒗偷拿H車、迎著暗紅曙色開門的阿依大媽……他們都先于“我”——“一個陌生漢人”而醒來。當(dāng)?shù)厝嗽缭缧褋砉倘皇菫樯疃济Γ菫榱俗鲆惶斓脑缍Y拜。當(dāng)“我”看到那些男子朝西念拜、女人凈掃院子時,頓生出“他們的生活,朝我不知道的一個方向推開窗戶,他們享受著我看不見的陽光雨露”的感悟。
這片“陽光雨露”,“我”卻難以享受,它只屬于那些有信仰的人們。而因為“沒有可信仰的東西”,所以“我”不知晨昏,拿中午當(dāng)清晨;只看見塵俗,沒有看穿世俗的眼睛;渾渾噩噩,整日不知該做些什么……更可悲的是:“這樣的生活,我說不出它的不好!”
但是這一切被一個寧靜的夜晚的所見和這個夜里的夢所打破。這個夜里,“我”的想象中的晚禮拜的情景讓“我”覺出了“腳下空空”、“身體搖晃”,只能落荒而逃,逃到那片“月光找不到的地方”,逃進時尚的新城賓館。但“夢”并未放過“我”,它讓“我”看出了自己與“那群人”的距離,它讓“我”明白:自己不在那群看見“新月”的人當(dāng)中。
短暫的庫車之行改變不了“我”的生活,但它改變了我的“夢境”——我的精神生活因此而生動。由此,作者得出最終的感悟:“如果我真的失去過什么——那就是我正看見卻從未經(jīng)歷的一切。”這“一切”,就是一種信仰,一種虔誠的信念,一尊自己心中的神。
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但人的信念不可缺失。人一旦沒有了信念,沒有了理想,沒有了心中的“真主”,你就只能不知晨昏渾渾噩噩,只能被浮云遮蔽了望眼,最終成為塵世間一個匆匆過客——這是我讀劉亮程的《熱斯坦巷早晨》的一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