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對老師而言,學生在中考作文中存在的誤區可謂老生常談,而對今年的考生而言,一切都是新的,在2011年中考作文中出現的“舊故事”還會在2012年中考作文中上演,所以,關于中考作文的誤區依然有重提的價值。以下即是近年中考作文出現的誤區,希望即將參加2012年中考的同學能有所借鑒。
一、虛情假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錯,寫人敘事類的記敘文無疑要靠真摯的感情來打動讀者,幾乎所有的中考作文都要求考生“表達真情實感”。但是,真情實感從何而來?《語文課程標準》寫作目標中指出,真情實感來源于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然而在中考作文中,不少考生為了能打動閱卷老師,不是老老實實寫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而是借用曾令自己感動的材料,或者不惜憑空編造一些諸如自己是差生,遭到了老師的白眼、同學的冷嘲熱諷和父親的毒打之類的情節,起初也許能夠博得閱卷老師同情的淚水,但太多類似的經歷最終只會讓閱卷老師厭煩,反倒弄巧成拙。
同學們在平時的訓練中都曾接觸過相當多的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中不乏寫“親情”“友情”的,這些贊美人性美的文章都傾注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理解,寫作時自然感情真摯,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力量。不少考生對這樣的精美篇章都可以熟讀成誦。在考試這個特殊的環境下,一些思維懶惰的考生就自覺不自覺地進行了“仿寫”,既缺少真正的體驗,也沒有深刻的思考,毫無真情實感可言。
還有不少同學的作文,寫的是學校的真實生活,也是自己的獨特感受,但由于對生活觀察不夠、思考不夠、感悟不夠而顯得平淡寡味,缺乏深入內心的感人力量。有同學寫父母為自己操勞,雨中為自己送來雨衣;寫同學在自己失意或生病時給予了許多的關心;寫自己在老師或他人的啟發下,幫助父母拖地,為父母洗腳捶背;寫自己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扶盲人過馬路,拾到物品歸還失主……這些不知被用過多少次的情節,在沒有特定背景設置、沒有充分藝術渲染的情況下,根本無法產生感人的效果。有些同學就是那么粗粗幾筆敘述,既缺少細節描寫,又沒有必要的鋪墊,這些僅憑想象感動自己的材料,難免會給人以虛情假意的感覺。
二、文體不符。優秀作文應該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而任何形式上的創新都應為內容服務。近年來,由于話題作文的興起,以及老師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考場作文出現了異彩紛呈的形式:鏡頭式、小標題式、劇本式、日記體、書信體、題記后記、病歷診斷書、現場直播、幾何求證、故事新編、實驗報告等,應有盡有,更有不少同學采用寓言、童話等體裁。應該說,作文形式上的創新增加了文章的視覺沖擊力,使作文錦上添花,閱讀起來更加賞心悅目。遺憾的是,不少同學卻陷入了只注重形式而忽視內容和語言的誤區。有些同學的作文語言本來就缺乏文采,還偏偏采用幾何證明和病歷診斷書的形式,這不是自暴其丑嗎?更多的同學則是連這些形式的具體特點都沒有弄清楚,就貿然使用,如:采用題記卻不知道題記應該簡短,一寫就是200字;采用書信體,卻連稱謂和落款都不知道該怎么寫;采用小標題,可全文只有一個小標題。更有不少同學,不問文體形式與內容相不相符,謳歌類的作文偏偏采用幾何證明的形式,更有荒唐者竟然采用病歷診斷書的形式寫非常嚴肅的事情,如此創新只會給人嘩眾取寵的感覺,這樣的作文怎能獲得高分?
三、語言蕪雜。一篇文章優秀與否,和語言的表達有直接關系。只有那些語句有表現力的作文,才能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近幾年來,全國各地中考都不約而同地加大了對作文語言賦分的比重。因此,文體上創新的同時絕對不能淡化語言上的要求。可是部分考生卻偏偏忽視了中考作文對語言的要求,在文體創新上走入了另一個誤區。一些考生只注重文體上的“花樣翻新”,卻對語言上的要求視而不見,在不少醫用處方體、數學證明體的作文中,顛來倒去就是那幾個詞、那幾句話,暴露了考生詞匯量小、積累少、語言蒼白等毛病。還有些考生為追求語言上的創新而忽視了語言的規范,表現為:人物對話中充塞著“哇塞”“暈”“美眉”等從港臺影視片“克隆”來的詞或網絡語言;不管文章需不需要,在文章中插入大量英文,以顯示自己的時尚和知識面廣;受新概念作文影響,有些考生的長句讓人讀不懂,有些句子意思讓人費解;有的考生還有意省略標點,讓讀者自己斷句;不少考生還在文章中大量使用半文半白的文字。恰當地吸取外民族語言中富有表現力的詞,恰當地吸收本民族古漢語中富有生命力的詞和社會生活中已經通用或定型的詞語,為我所用,以增強句子的表現力,是應該提倡的,但一味地走極端卻是不可取的。這樣的考場作文往往顧此失彼,很難得高分。
四、排比無序。近幾年來,一大批中考優秀散文以其嚴整的排比段、精巧的結構、深刻的思想,以及富有文采的語言脫穎而出,贏得了閱卷老師的青睞。這樣的散文,在形式上好模仿,一般的考生也能湊合著寫上三四個排比段,加上自己的積累和中考前針對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所做的仿寫訓練,似乎每一段也能湊合著寫出一些優美的句子。快速瀏覽,這樣的文章似乎風光無限,但如果仔細品味,就會發現,許多作文每一段都各侍其主,內容比較散亂,再仔細品味,很多句子雖然文采斐然,但卻經不起推敲,語言華麗有余而思想不足。最后才發現,這些文章都是亂用排比造成的無序之作。
希望廣大考生在中考中能謹慎作文,奮力走出以上這些“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