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傘,為你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為你濯洗心靈;父愛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
父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
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
——高爾基
除了寫作、書法、繪畫、攝影、攝像和設計制作,我最喜歡的就是唱歌了。
平凡的日子里,年輕氣盛的我時常為一首好歌欣喜若狂,激動萬分。
但我不是fans和追星族,這些年我用壞了幾個MP3和MP4,我并不是沉醉于某個偶像的光環里,迷失自我。
我癡迷音樂和歌曲,所要做的是,在一首好歌或好曲里感悟人生,感悟生活帶給我們的和諧與美好,感悟我那襟懷坦蕩、不卑不亢、腳踏實地、笑傲人生的父親。
父親,是我最熟悉的一首歌,一首在我的記憶里珍藏的永不消逝的歌。
那天返家,父親外出了,只有母親在家。
夜幕四合,明月初升,如銀的月華透過窗欞,灑進了我的書房——“書香齋”里,我坐在母親身邊,和她輕松愜意地聊著家常,言談之中便不時提及父親。
忽然,母親凝望著夜空一言不發,待她回轉神來,我卻聽到母親輕輕地訴說:“冰冰,你是在歌聲中來到這個世界的啊!”
那是十多年前,父親與母親兩地分居,母親在一個叫“黃蓮橋”的古鎮工商所上班。
那里流傳著千百年來百姓傳唱的民謠:有女不嫁干壩王,紅苕砣砣脹斷腸,要想吃頓白米飯,除非上天見玉皇。“黃蓮橋”這里無河缺水,崇山峻嶺,溝壑縱橫,盤山的土公路讓車輛行人望而卻步,農村經濟作物單一,產業結構調整遲緩。
面對條件艱苦,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母親沒有一絲一毫的失落和退縮。當時,母親正懷著我。命運的變幻莫測是人們難以預料的,不經意間,人們才真正認識到那個叫“孤寂”的字眼,為了讓懷孕的母親開心快樂,也為了未出世的我,父親花錢買了一臺收錄機和一大堆磁帶,送到母親的手里,讓她空余時聽聽音樂,父親說這是讓未出世的我接受“胎教”。
在一兩天之前 我想出外去游蕩
那位美麗小姑娘 她坐在我身旁
那馬兒瘦又老 它命運不吉祥
把雪橇撞進泥塘里害的我們遭了殃
叮叮當叮叮當鈴兒響叮當
我們滑雪多快樂我們坐在雪橇上
白雪閃銀光 趁這年輕好時光
帶上親愛的朋友 把滑雪歌兒唱
有一匹栗色馬 它一日行千里
我們把它套在雪橇上 就飛奔向前方
叮叮當叮叮當鈴兒響叮當
我們滑雪多快樂我們坐在雪橇上
……
母親告訴我,父親給我唱的第一首歌,就是美國詹姆斯·羅德·皮爾龐特創作的經典歌曲——《鈴兒響叮當》。
后來,我慢慢長大了,這第一首歌鐫刻在內心深處,再也難以忘懷。于是母親告訴了我很多關于詹姆斯·羅德·皮爾龐特和《鈴兒響叮當》的故事,也由此談到了人生——
1857年,美國波士頓假日學校的學生在教堂有一場感恩節演出,學生們請鄰居詹姆斯·羅德· 皮爾龐特幫忙寫了一首新歌,那輕快的旋律讓孩子們馬上就學會了,這首名為《One Horse Open Sleigh》的歌一經演唱就引起了轟動,并很快成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圣誕歌曲。
兩年后,這首歌再度公開發表,正式命名為Jingle Bells(《鈴兒響叮當》)。
《Jingle Bells》的詞曲作者詹姆斯·羅德·皮爾龐特并不平凡,他畢業于美國著名學府——耶魯大學,后來他遵照祖父的意愿,做了一名教師。
但是,由于他對學生總是慈祥寬容而缺乏嚴厲,保守的教育界很快就把他排擠走了。
詹姆斯·羅德·皮爾龐特隨后又當了一名律師,他渴望用自己的努力來維護法律的公正,他不屑于當時美國律師界流行的“誰有錢就為誰服務”的原則,看到好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總是不計報酬地為之奔忙,而如果當事人是惡棍,即使酬金豐厚,他也不予理睬。
如此這般,其他律師對于詹姆斯·羅德·皮爾龐特這樣的做法,自然是無法容忍的,很快,他只好又離開了律師的職位,做了一名推銷紡織品的商人。
可是,在競爭殘酷的生意場上,他總是因為心地仁慈而使對手獲利,讓自己吃虧。最后,他只好又當了牧師,想引導人們的心靈走向善良。
直到詹姆斯·羅德·皮爾龐特去世,在他81年的生命時光中,可以說,他幾乎光陰虛度,一事無成。
然而,每當圣誕節里《鈴兒響叮當》那輕松歡快的旋律在空中飄蕩時,人們總能想起他。
詹姆斯·羅德·皮爾龐特或許沒有想到,他一生中偶爾為之的一部作品居然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這與他個人的人生遭遇產生了強烈的反差。
其實,詹姆斯·羅德·皮爾龐特從來沒有因為自己人生中的許多失意而放棄過自己的追求,他始終堅信生活是美好的。
再后來,父親告訴我他為什么會在我未降臨人世時給我聽這首歌,是因為詹姆斯·羅德·皮爾龐特在幾十年的人生里,沒有消極頹廢,更沒有放任自流,盡管他在許多領域都被那些品行低劣的人排擠得無處容身,但這并不能說明他的人生理想就失去了價值和光彩。
父親說:生活也許會讓心懷美好理想的人遭受磨難,但生活絕對不會拋棄美好的心靈,生活也總是喜歡美好的事物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詹姆斯·羅德·皮爾龐特這個心靈美好的人才能譜寫出如此優美動聽的歌曲,穿越漫漫時空,洗滌著我們的靈魂,震撼著我們的心房。
話題扯遠了,還是就此打住吧。
無論什么歌曲、音樂浸潤和潛移默化,卻無法改變十九年前我將要蒞臨人間的殘酷命運。母親在即將生我的時候再次難產,家人都明白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
就在兩年前,母親也是在古鎮的這家醫院婦產科里,我那尚未降臨人間的姐姐死于母親腹中,缺醫少藥、技術低下的鄉鎮醫院,人們通常認命,父親執意闖進病房,一遍遍撫摸著身體漸漸冰冷的姐姐的遺體,流著淚唱著歌——
電閃雷鳴,
天公不道,
我逆天行。
破了天,
毀了地,
只為與你相見,
只是你也被遺棄在天地之間。
回頭去,
你已消失在無形之中。
難以相尋,
只得以死,
黃泉相伴……
十九年前,我和母親的生命,似乎又一次被閻王爺攥在手心里。
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我愣是不挪窩,母親更是被折磨得死去活來,父親無奈,只得緊緊地拉著媽媽的手,用他那低沉渾厚的男中音,一遍遍為母親唱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深夜花園里四處靜悄悄
只有樹葉在沙沙響
夜色多么好
令人心神往
多么幽靜的晚上
小河靜靜流微微泛波浪
……
河面泛起銀色月光
依稀聽得到
有人輕聲唱
在這寧靜的晚上
……
接生的大夫忍不住指責父親:“都啥時候了,孕婦與孩子性命難保,你還有這份閑心唱歌,嘁!”
父親只好老老實實地回答:“沒別的,就想讓我的孩子和他(她)媽媽都平安。”
聽到這話,母親蒼白的臉上浮現出了笑容,她漸漸停止了呻吟,只是長長的指甲卻深深地嵌進了父親的肉里。
黎明時分,父親終于盼來了我的哭聲,那一聲哭啼,清脆悅耳,仿佛是父親堅強不屈的心音!
母親不無自豪地對我說:“冰冰,是你父親的歌聲救了咱娘兒倆啊!”
于是,我也終于知道,是父親的歌聲喚醒了在母親腹中昏昏沉睡的我。
日子,就這樣悄無聲息地來,也就這樣平平淡淡地去。
高興的是,我快樂的童年是在悅耳、快慰的歌聲中度過的。
雖然,我擁有臺式錄音機、隨身聽,家里還有一套高級音響設備,加上一大堆各式各樣內容豐富的錄音磁帶,使我在成長的路上一直享受著歌聲和輕音樂,但父親的歌聲,至今令我難以忘懷。
因為,我的父親本身就是一盒盒令人心醉的錄音磁帶或是一張張激情永駐的光碟,每每下班,只要父親一跨進我們棲身的那座小院,歌聲就隨之飄揚,余音裊裊,沁人心脾——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飄過
懷著冷卻了的心窩飄遠方
風雨里追趕
霧里分不清影蹤
天空海闊你與我
可會變
多少次迎著冷眼與嘲笑
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
一剎那恍惚
若有所失的感覺
不知不覺已變淡
……
父親唱歌時嗓音低沉,充滿磁性,許多內地、港臺甚至外國歌曲,好多在當時我并不大懂,但優美的旋律卻讓我久久難忘,以至于我后來差點成為一名校園歌手。
孩提閑暇之時,父親也會在書房里教我唱歌,但多是一些正統的歌曲,比如《學習雷鋒好榜樣》《歌聲與微笑》《讓我們蕩起雙槳》《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等等。
這期間,盡管我們一家的日子過得極其普通平常,但由于父親在教我唱歌的過程中,還教會了我如何在艱難的日子、平淡的日子、憂傷的日子里尋找快樂,創造快樂,讓自己時時刻刻充滿自信與活力。
記得上小學那陣子,有一次學校搞一次大合唱比賽,班主任指名道姓要我擔任領唱。
雖然我從幼兒園小班開始登臺表演,也不會怯場,但從未作為大合唱領唱的角色登臺亮相,這還是讓我感到膽怯,思來想去地拿不定主意,只得回家向父親請教。
父親告訴我,領唱就是安排在齊唱或合唱的開始部分或中間部分的獨唱,因該獨唱具有引領眾人歌唱的作用,故稱“領唱”。
父親還說:當然,演唱圈內也把獨唱者稱為“領唱者”,由一人至數人擔任。領唱形式在我國民間的集體勞動歌曲中經常采用,如勞動號子等,自然在大合唱與齊唱歌曲中也常有領唱的形式。
最后,父親不緊不慢地對我說:“冰冰,你能行的,只要你會唱,不妨昂起頭閉上眼大聲地唱!”
這一招果然很靈驗,我旁若無人昂首挺胸地往學校大舞臺上一站,似乎面對著空空蕩蕩的大操場,微閉著眼睛將演唱水平發揮到了極致——
跨世紀的金鼓敲起來,
跨世紀的銀號吹起來,
跨世紀的星星升起來,
跨世紀的火炬舉起來,
跟著太陽,跨世紀,
擁抱明天,新世界,
手挽手,朝前邁,
我們是跨世紀的新一代……
后來我才知道,我第一次登臺領唱的歌曲《跨世紀的新一代》。當時父親非常重視,他那會兒就坐在臺下,而且差點把兩只巴掌都拍紅了。
這以后,我幾乎完全秉承了父親愛唱歌的天性,漸漸也是曲不離心,詞不離口,在歌聲中幸福地懷念過去的好日子。比如我小學畢業以語文成績第一、作文滿分并以全免費的資格考入“四川省第一初中”——綿陽東辰國際學校。在這個“貴族學校”里,我天天聽著《感恩的心》,不由得心潮起伏,百感交集,時常獨自唱了起來——
我來自偶然
像一顆塵土
有誰看出我的脆弱
我來自何方
我情歸何處
誰在下一刻呼喚我
天地雖寬
這條路卻難走
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
我還有多少愛
我還有多少淚
要蒼天知道
我不認輸
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
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
就這樣,我在這首歌里尋覓到了一塊美麗的芳草地,再塑起了一種愉悅、豁達、淡定的人生觀,開創了一片未來的輝煌。2008年“5·12”大地震后,我順利考入國家級重點高中、詩人賀敬之的母校——綿陽南山中學。2011年,我又順利考入四川大學。
我知道,父親的歌聲和我自己的歌聲,幾乎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一部分。
年歲大了,身體差了,父親不再像他年輕時那樣用歌聲貫穿他的生活,但他還是會在忙碌之余少不了亮上幾嗓子——
夢回鶯嗽,
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盡沉煙,
拋殘繡線,
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
搖漾春如線。
停半晌整花鈿,
沒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
那天,我正在書房里看書,忽然聽到父親這幾段唱詞,居然是昆曲《游園驚夢》!他怎么也和我一樣愛上了昆曲?!
原來,在高中忙碌之中,酷愛古典文化的我總是偷閑唱昆曲來放松身心,久而久之,竟然像模像樣,頗受老師和同學的青睞和鼓勵。我喜歡昆曲的原因也很簡單——
據說這昆曲,發源于十四五世紀蘇州昆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而今眼目下的昆曲,一般亦指代其舞臺形式——昆劇。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為唱、說語言。
昆曲作為民族的瑰寶,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還據說,明朝漢族音樂以戲曲音樂為主,明代人稱南戲為《傳奇》。明代以后,雜劇形漸衰落,《傳奇》音樂獨主劇壇,兼收雜劇音樂,改名昆曲……
每當我放月假回家,總少不了唱幾段昆曲,父親見我如此鐘情,便也偷偷學習演唱,日復一日,那演唱功夫也有幾分味道。
有一次,我們父子倆居然在練歌房一起演唱了昆曲《玉簪記》——
秋江一望淚潸潸,
怕向那孤篷看,
這別離中生出一種苦難言。
恨拆散在霎時間,
都只為心兒里眼兒邊,
血兒流把我的香肌減,
恨煞那野水平川,
生隔斷銀河水,
斷送我春老啼鵑……
我記得返家途中父親說了這樣一句話:“唱歌,兒子跟老子學;唱戲,老子跟兒子學。唱歌也好,唱戲也罷,都是好東西呢,比茶濃郁,比酒甘醇啊!”
我暗想,這是父親用一生的經驗填寫的詞啊!
夜闌人靜,我小心地打開MP4,戴上耳麥,在古典音樂《素還真》《遇見魚玄機》描繪的空間里慢慢地步入夢鄉。
其實,經過十九年的風雨滄桑,歲月更迭,成長的生活明明白白地告訴我,一個懂得歌唱的人,才是一個懂得生活、心懷美好的人。父親啊,您就是這樣的人!
我親愛的父親,雖然我目前遠離了家鄉,但多么渴望再聽你唱一首歌,一段戲,一首曾點燃我理想之光的老歌,一段會激發我愛國愛民族的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