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幕交易是資本市場最具隱藏性的欺詐行為,特別是上市公司重組中的內幕交易,監管的難度更大。因此,本文提出從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現行的《證券法》的相關條款、加大處罰和執法力度、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的正常建議,以打擊上市公司重組中的內幕交易。
【關鍵詞】上市公司;重組;內幕交易
內幕交易作為資本市場隱藏性較強的欺詐行為,特別是上市公司重組中的內幕交易,其監管的難度更是非同一般。如何有利于政府切實采取完善監管體制、加大重組中內幕交易查處力度等標本兼治措施,徹底遏制內幕交易行為,確保市場持續協調健康發展,進一步重視對我國上市公司中重組種內幕交易及其監管問題的研究就成為當前的一項迫切任務。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重組中內幕交易能夠發生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信息不對稱,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在內幕交易過程中的監管力度,重要的舉措就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首先,要強化強制性信息披露,對上市公司的資產注入、整體上市、并購重組等重大事件加強信息披露的力度,加以重點監控;如果出現股價異常的情況或者是有重大信息但沒有依照法律的規定履行披露義務的公司進行停牌處理,直到這些公司依法披露相關信息為止。其次,加強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股人的信息披露,強化他們的信息披露義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有效地預防內幕交易的情況的出現。我國很多上市公司僅是按照強制性信息披露標準的最低要求進行信息披露,故意拖延披露時間的情況十分普遍,有時甚至出現散布虛假信息的現象。因此,必須提高強制性信息披露的標準,使上市公司的信息得到及時、全面和準確地披露,不給內幕人員進行信息投機的機會,加強對中介機構的內幕信息管理的力度,在證券公司中實行信息傳播的“中國墻”制度,杜絕中介機構利用內幕消息獲得自身利益的情況。對內幕人員的持股建立嚴格的報告制度,對上市公司內幕人員和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內幕人員,以及持股達到5%以上的大股東,都要嚴格要求其申報股票的種類、數量及變動情況,并及時將這些信息進行公開披露。另外,對披露的信息加強監管的力度,使監管動態化、常態化,如果發現披露的信息存在虛假的情況必須嚴查到底,絕不手軟。
二、完善現行《證券法》的相關條款
盡管我國2005年《證券法》對1999年《證券法》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正和補定,對防范內幕交易行為方面的法律法規明顯增多,但是在防范上市公司重組過程中的內幕交易行為方面卻依然存在許多不足。比如在內幕主體的界定上還不夠全面,像內幕人的家人親屬都應該按照國際慣例劃入內幕主體的范圍;內幕人員退休、暫時離開等情況都應進行規定;短線利益的歸入問題也沒有在證券法內幕交易部分加以規定,而在西方成熟國家,這些違規操作都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加以規定,因此,我們有必要在現有法律體系的基礎上,積極借鑒西方法律體系,進一步推進證券市場法制化建設,將國外對內幕交易監管的先進理論、方法和司法實踐引進到我國,加快中國內幕交易法、中小投資者保護法等相關配套法律的立法進程,這對于健全資本市場的法律法規體系,打擊內幕犯罪,維護投資者權益,提高資本市場效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加大處罰和執法力度
法律的威懾力不僅體現在文字層面上,更為關鍵的是切實的執行。盡管我國已經制定了完整的禁止內幕交易的法律和嚴厲的處罰措施,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切實有效地執行,這是內幕交易猖獗的一個重要原因。針對上市公司重組中內幕交易現象頻繁發生的現狀,我們必須加大處罰和執法的力度。目前,我國對利用內幕消息進行的處罰相對較輕,主要是以沒收非法所得和罰款為主,非法所得的計算方式是以內幕交易者的賬面盈利來進行計算,但是他們的實際盈利遠大于賬面盈利,這就難免有些內幕人員進行重組信息進行獲利,處罰的力度過輕是內幕交易頻發的一個主要原因。一般重組消息獲利巨大,內幕信息不應該按照內幕人的“賣出價”來計算,而應按“市場價”來計算其非法所得的賬面盈利。
從不同國家對內幕交易處罰效能的比較得出,我國內幕交易處罰的執法相對不力,目前我國對于上市公司違法違規的處理缺乏有力手段,對于嚴重案件,除了少數適用刑法外,大多以行政處分和罰款為主,因此對犯罪人員的威懾作用不大。再者,目前我國內幕交易罪的量刑有兩個幅度,一個是5年以下,一個是5年以上10年以下。與危害公共安全罪、財產犯罪、經濟犯罪縱向比較、和美國刑法上的內幕交易罪法定刑的橫向比較可知,內幕交易罪的量刑相對較輕。從這個角度而言,需提高內幕交易罪的法定刑幅度,將5年以上10年以下改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才可以更好的達到威懾、懲治犯罪人的效果。
四、建立誠信評價體系增大內幕人員的失信成本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一部分人過于看重金錢,為了金錢可以不惜一切手段,甚至鋌而走險從事違法活動,社會對誠信的認知度在不斷下滑。股票市場是一個充滿風險和機遇的地方,投資者的行動方案是以相關信息為基礎的,因此,他們掌握的信息越多越準確,他們獲利的可能就越大,這就滋生了股票市場不誠信行為的出現。在股票市場中,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十分普遍,上市公司的政策制定者、內幕信息的知情人等對信息掌握的比較多,他們在信息方面處于優勢;目前我國股市的約束機制又不完善,只有通過誠信的力量來約束這些內幕人員不要進行內幕交易。中國的股票市場缺乏完善的誠信評價體系,使得內幕人員違法的成本很低,這就很難對內幕人員進行約束,形成內幕交易頻發的現象。股票市場缺乏誠信檔案,如果對內幕人員建立一個誠信檔案,并且將誠信檔案進行公布,如果有違法行為,都記錄到誠信檔案之中,借助于大眾的力量進行監督。當投資者要對某個上市公司進行投資時,如果看到誠信檔案中公司相關人員的誠信度比較低,投資者可以選擇不投資。上市公司在進行人員招聘的時候,肯定會招聘誠信度比較高的人員。誠信檔案的建立,可以增大相關人員進行內幕交易的成本,加大交易的風險,降低從事內幕交易的概率,維護股市的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原則。
五、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上市公司完善其法人治理結構是解決資產重組中內幕交易的內在保證,優化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必要條件。由于歷史原因,目前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中一股獨大的現象十分普遍,這種股權結構會影響到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導致股東大會的權力難以落實;董事會缺乏獨立性,董事責任淡化;監事會浮于表面,監事職能弱化,難以發揮真正的監督作用。因此要合理分布股權結構,使股權不至于操縱在少數大股東手中,以便形成良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要對上市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理層之間的權責利關系進行規范,從而解決公司的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與風險、激勵與約束等問題,建立起上市公司的權利機構、決策機構、經營機構和監督機構之間相互獨立、相互制衡的高效的領導制度,確保企業各方利益的均衡和合理目標的實現。
總之,對上市公司重組中的內幕交易及其監管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多方面嚴查監管,徹底遏制內幕交易行為,確保市場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參 考 文 獻
[1]陳琦.上市公司重組中內幕交易法律規制探討[D].上海:復旦大學.2010
[2]劉國,馮俊文.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中內幕交易法規問題研究[J].財務與會計.2011(2)
[3]謝玉潔.上市公司重組研究[J].商業文化.2011(12)
[4]馬驍.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監管制度解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