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投資與理財專業逐漸建立,本文對投資與理財專業實訓教學體系建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建立實訓教學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宜賓區域經濟;投資與理財;實訓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家庭收入的增加,很多高職院校逐漸建立起了投資與理財專業。如何按照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利用好校內外教學資源建立有利于學生掌握適應崗位要求的知識技能的實訓體系尤為重要。
一、投資與理財專業實訓體系建立的困難與問題
1.缺少具有實際工作經驗和技能嫻熟的師資。職業教育不僅僅需要相關的理論知識,更需要教師具有相關的實際工作經驗,發展成為雙師型教師。但是,很多老師都是在校畢業之后直接到學校任教,缺乏教學經驗和實際工作經驗。例如以我院投資與理財專業為例,絕大多數都是年輕老師,雖然有較高的學歷,但是基本上都是直接從學校畢業到學校工作,缺乏相應的實際經驗。
2.缺少完整的校內高仿真模擬實踐教學設備。在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實訓中,一方面,校企合作難度較大,基于金融企業的特殊性質,實際操作難以有實質性的深入;另一方面,投資與理財專業的校內模擬實訓完全可以做到高度仿真性,通過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就可以實現最接近真實市場的模擬實訓。但是很多院校因為資金投入有限,要建立一整套高仿真模擬教學實踐設備需要的投入較大,所以,很多學校缺乏完整的高仿真模擬實踐教學設備。這就大大的降低了學生利用設備實際操作的機會,很多實訓就流于形式,不利于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
3.“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沒有健全的合作機制,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到人才等資源的共享沒有深入到課程教學里面,導致合作效果有限。“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是國家大力鼓勵職業院校發展的教學模式,很多職業院校都在大力的開展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但因為投資與理財專業對應的金融企業有嚴格的監管,不可能讓學生深入實習,所以很多學校的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如邀請企業的有經驗人士做講座,讓學生參觀和學習企業的運作等。要做到頂崗實習的除了客戶經理之外,其他業務基本不太可能深入實習,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無法接觸其他業務內的崗位,所以業務操作的實習需要采取另外的合作模式來達到教學目標。
二、投資與理財專業實訓體系建設的思路
1.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不斷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是高職院校實現產學結合的一種保障機制。為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學校應該與企業合作,邀請企業中的專家和有相當實踐技能的一線員工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定適合社會發展、企業需要的培養目標,并根據培養目標改革課程體系,完善課程內容,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企業需要的應用性、技能型人才。在專業指導委員會的領導下,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帶領整個專業發展。
2.積極引入校外有經驗的專業和有一線工作經驗的員
工,聘請企業一線工作人員做兼職教師,并與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本著“專兼結合、結構合理、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建設的基本思路,在重視校內教師素質培養,努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同時,更要重視利用社會尤其是企業的教育。積極引入企業一線有經驗的員工作為專業的建設資源,聘請他們對相關課程進行實訓課程的講授,有利于帶給學生更加切合實際的實際經驗和技能,讓我們的教學內容更加的與社會需要和企業需求吻合。在我們專業,積極引入中國平安宜賓分公司的有經驗的講師和銷售精英在實訓課的時候帶我們的學生,學生也從他們那里學到更多的實際經驗和能力。
3.改革實踐教學大綱、計劃,探索建立完善的實踐課程體系。本著“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積極改革實踐教學大綱和實踐教學計劃,讓培養方案更加與社會和企業的需要結合,根據合理的培養目標,完善課程體系,讓實訓內容更多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培養滿足企業需要的應用性、技能型人才。
參 考 文 獻
[1]李淑芳.論高職投資理財專業證券投資類課程實訓體系的構建
[J].消費導刊.2009(4)
[2]黃迎新.關于校企合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培訓.2006(12)
[3]路建彩,褚建立.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2)
[4]蔣令.高職教育產學結合、工學交替模式創新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