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使計算機網絡教學獲得了飛速發展。而隨著網絡教育的沖擊,傳統教學形態也隨之發生變革。在網絡時代中,教師只有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才能適應網絡時代教師角色的轉變,找到合適的定位。
【關鍵詞】網絡教學;教師;角色定位
目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推廣應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轉變教師教育觀念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傳統計算機輔助教育的基本特點,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呈現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或機械練習。而網絡環境教學中,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了認知的主體,從被動地學到主動地學,從生搬硬套、死記硬背的學到帶著任務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從按部就班的學習到自定步調自定目標的學習。教師要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知識講授者變成信息組織、編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不是“講壇上的圣人”,而是學生的親密朋友、“指路人”。因此,基于當前環境下,教師如何發揮主導作用?如何利用計算機和網絡來開展學習、教學和研究?在網絡教學中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師應為學習資源的設計者和開發者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宰,學生處于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知識的地位,教學的出發點就是千方百計讓學生掌握各種應試技巧。學習的基本過程是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教師在講臺上講述、示范、演示,學生相應地吸收、記憶、存儲,課堂上圈劃重點,課后反復抄寫、背誦。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傳授,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訓練和提高知識的效率。但它的致命缺陷在于,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束縛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信息時代,人們很容易從網絡等媒介中獲得信息和知識,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擁有者,學生可能通過各種信息途徑獲取比教師更多、更精確的知識。作為資源的設計者和開發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將教學內容以適當的方式呈現在網上,并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和資源。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選擇空間,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學習資料,為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創造條件。
二、教師應為學生知識的導航者和合作者
首先,作為導航者,教師在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應著眼于學生獲取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培養,準確地鑒別信息真偽,獲取有價值信息。其次,計算機網絡使課堂全球化,為每一個教師和學生提供更為公平、更為開放的獲取知識的途徑,師生關系發生了巨大轉變,教師與學生的合作關系更加開放,課堂中應加強師生交流,加強師生協作研討,提倡自由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人才成長提供了良好土壤。
三、教師應為學生學習成果的參與者和評價者
(1)教師作為課程的主要實施者,應積極規劃課程的內容,為學生不斷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問題情景,提供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以及能設計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的問題,制定出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根據學生實際制定課程的評價方法和手段。(2)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這樣才能提高認識、增強學生學習動機。評價是促進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換句話說,評價本身就是教學過程的一部分。網絡學習環境與傳統課堂教學環境的不同,決定了評價方式的不同。老師可以在練習檢測、教學反饋、在線討論等教學環節中實施教學評價,顯示網絡教學評價的優勢,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
四、教師應為社會知識的學習者和組織者
(1)教師必須不斷更新和改造自己知識和技術,要成為一名積極的終身學習者,不僅要關注所教學科方面的知識,還要注意獲取一些其他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動態。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緊跟時代快速發展步伐,才能不被快速更新的信息時代所淘汰,更好地投身到一線教學中。(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討論,教會學生總結,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計算機、多媒體、網絡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網絡教學提供了十分誘人的發展前景。現代的信息技術教育迫切要求我們更新教育觀念,應注意對網絡教學模式的特點以及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角色特征不斷地進行分析研究,才能使網絡在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才能使網絡教學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 考 文 獻
[1]張宇榮,鄭駿等.急于網絡的遠程教學[J].微型電腦應用.2000,
16(4):15~17
[2]賀小光,王偉.淺談網絡教學的現狀及發展[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7(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