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園林綠化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生態環境可持續性發展的一個重要保證。當前園林綠化中存在著設計缺乏特色,樹種規劃、植物配置不合理,“大樹移植熱”、“草坪熱”,栽培條件差,養護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要充分發揮中國園林植物應用優勢,合理進行樹種規劃,加強生態園林綠化建設和建立復層混交群落,提高園林科技含量,改善栽培條件,提高管理養護水平。
【關鍵詞】園林綠化;樹種規劃;養護管理
一、園林綠化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植樹造林
(1)片植。要增加綠量,片植無疑是增加綠量的一個好辦法,這樣做,施工技術簡單,工程量又多,最容易獲利??墒牵@樣做嚴重違背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限制了植物的地上地下生長空間,養護成本大,需要經常修剪,關鍵是壽命不長。所以要盡量少用片植,除非十分必要,如道路隔離帶。提高綠量可以用球灌木代替,配置得好,可以做出很多好的植物配置小品,球灌木長大了挖出來可以用,既不浪費資源,又能獲取經濟效益。(2)草花。城市需要綠色和彩色,需要生命的色彩,用草花來點綴城市綠地,無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城市中大量運用草花來裝扮景觀,其運營費用是相當高的。每平方米草花全年的費用大約是一般綠地的50倍,這樣高的維護費用,顯然不利于綠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會更加重綠化養護經費不足的壓力。解決的辦法就是盡量在一般的地塊多用宿根花卉或是地產的可自播的花卉,如菊花、鳳仙、一串紅、雞冠花、蔦籮、紫茉莉、蜀葵、鳶尾、萱草、牽?;ǖ鹊?。(3)樹種。要糾正外來樹種比本地樹種好的偏見。只要是活的植物,它都有生態效益,至于好看不好看,則要看我們怎么種植,怎么養護了,要大力提倡多用本地樹種。(4)土壤(施肥)。城市綠地建設中,種植土的來源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種種原因所限,目前在綠地基礎土壤處理上,很難做到按《園林樹木建植技術規程》所要求的來做。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建設綠地時,一方面要盡力爭取使用符合要求的好的種植土,另一方面就要靠在養護管理時對綠地土壤進行改良,補充樹木所缺乏的各種養分,也就是對植物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施肥,以滿足植物正常生長所需的營養需求。施肥最好用有機肥,值得提倡的是把修剪下的植物殘體粉碎后返還于綠地。美國科學家研究后認為,植物地上部分出問題,如病蟲害,大部分是由于土壤中的養分不能滿足植物需要所至。(5)地被(草坪)。草坪熱曾經風靡中國,經過實踐檢驗,在城市綠化中大量使用草坪并不適合中國的國情,用地被植物替換草坪仍需要我們大力提倡和推廣。(6)密植與疏移。由于強調綠化建設要一次成型,新建綠地上植物初植密度非常大,造成植物間生存競爭劇烈,可以在受壓初期就把其解放出來,通過疏移的辦法,一方面解決了植物競爭的問題,有利于群體植物的生長;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的利用植物資源。
二、城市園林綠化意識普遍不高
我國城市建設發展起步較晚,由于受經濟條件的制約,面臨著生態環境惡化和城市園林綠化發展遲緩的嚴峻局面。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許多城市政府對園林綠化在城市文明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環境保護與管理中的戰略地位與功能認識不足。開展各項經濟活動,口頭上講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重中之重”,可在實施中,卻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暫時利益。由于城市園林綠化不能像其他產品一樣短期內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它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也很少有人真正關心、認識。城市綠化在人們心目中幾乎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只有當洪災、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真正造成危害的時候,人們才可能想到綠化的重要性。
三、遠景目標與近期安排相結合
近年來,國外一些大城市在園林綠化規劃布局方面都很強調形成理想的城市園林綠化體系,并且有的城市建立了三級綠化系統,即市內小型綠化系統、市內環綠化網、市外環綠化網。將城市三級綠化系統與城市規劃的遠景目標相結合,城市規劃應給城市園林綠化留下充足的空間和發展余地,從而減少城市園林綠化過程中出現的某些漏洞,不影響城市的總體發展。最終,城市園林綠化系統的布局要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從而達到:一是滿足城市居民游覽休息的需要;二是滿足城市生產、生活及活動安全的需要;三是滿足城市工業生產防護的需要;四是滿足城市藝術風貌體現的需要。
總之,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不僅僅是簡單的園林綠化,而是應用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建設城市生態綠地的綠網系統。根據城市不同分區的空間異質性,貫通城市內的綠廊結構,根據自然生態最優化原理設計和改造城市生產、生活系統,實現城市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整體協調,從而達到一種穩定有序狀態的演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