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金融受挫,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受到明顯沖擊,大量民間資本呈現熱錢化變成游資,民間借貸市場異常活躍,高額的利息、溫州老板“跑路潮”、諸多小企業倒閉以及吳英案等一系列溫州金融危機發生,折射出當前中小企業資金的極度緊張和嚴酷的經營環境。
【關鍵詞】中小企業;金融改革;銀行壟斷
民間金融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很久,尤其是溫州一帶,只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其形式、內容與規模不斷變化與發展,但是其實質卻未發上改變。然而我國的融資環境帶有某種程度的扭曲與不合理成分,以國有銀行為主導的信貸投放長期向國有企業傾斜,而民間投資在融資方式選擇,融資機構建立等方面受到歧視,廣大的中小企業在投資過程中,得不到平等的融資機會,融資難問題越發成為發展的制約瓶頸。針對民間金融的看法褒貶不一,在我看來,民間金融能否成為中小企業的“新解藥”,關鍵在于其運行體制與規模是否合理,需要發揮政府與市場的共同作用,變一味的“堵”為正確疏導,主要從源頭和渠道著手:
一、規范“源頭”
民間金融市場上的“源頭”即活躍的民間資本,如何通過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市場機制的共同作用合理的規范民間資本的規模與結構以及投資方向等是對其規范的關鍵。規范“源頭”要重視二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切實改善實業投資環境,鼓勵引導民間資金直接投資。要放寬投資準入政策,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同步推進配套改革和制度創新。引導民間投資進入金融服務領域,依靠民間資本參股,特別是吸納游離于金融體系外的民間資本,盡快建立專門服務于民營中小企業的小型商業銀行,促使民間資本從“體外循環”轉入“體內循環”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民營企業融資領域,組成金融機構或是建立投資基金。積極為民間社會資金順利進入投資領域拓寬渠道、掃除障礙。通過正規合法的渠道,使民間閑置資金匯聚到經濟建設中,以有效的規模和結構參與到經濟建設中,讓民間的閑置資本活躍起來、運動起來,為社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二、合理“疏導”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民間借貸合法化。目前的民間金融部分處于合法借貸與非法集資的灰色地帶,適時適地的推出相關的法律法規無疑是解決當前民間融資問題的“良藥”,從法律上明確界定民間融資和非法集資,使得相關部門有法可依,賦予民間融資合法地位。(2)強化民間金融監管,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監管權力可以適當下放,由地方政府承擔對服務于中小企業的社區銀行、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機構的監管,以及對中小型企業的破產救助等。確認民間借貸的合法社會地位,將金融監管向縣、鄉、鎮以及農村民間等基層延伸,引導其規范經濟,較之正規金融,采取有差別的統一的體制政策,讓其走上一條合法的康莊大道,促進金融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同時建立完善民間信用制度,金融監管部門應建立包括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合伙制企業、自然人在內的信用數據庫。隨時向客戶提供有不良信用記錄的黑名單,以保證金融交易中有關當事人的利益。(3)發揮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不斷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打破銀行壟斷,促進銀行業平等有序競爭,為不同所有制經濟主體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金融服務,有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增強民間資本投資實體經濟的信心,讓資金價格來調節資金流向,實現資金供求平衡,密切監視國內實體經濟發展、資本市場價格和國外資本流動趨勢,發揮市場調節供求關系的價格競爭機制,促進民間金融自主有序發展。金融加速器機制的重要特征是它的雙重不對稱:資產負債表對公司投資的影響在經濟下降時期比繁榮時期大,對小公司的作用比對大公司的作用大。金融傳導機制的作用在經濟繁榮時期與在經濟下降時期是不對稱的,金融傳導機制對小的企業的作用更明顯。此次金融危機便是很好的例證。金融加速器理論解釋了“小沖擊大波動”的經濟現象,很小的一個因素沖擊,例如技術沖擊或貨幣沖擊等,都可能導致經濟的大幅波動。尤其是在經濟衰退期,金融加速器效應表現的更為明顯,而在經濟上升期表現并不明顯。為此,金融加速器效應帶來的經濟波動表現為緩升急降。正如下圖所示
這要求宏觀調控政策在制定和執行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金融加速器效應的客觀存在,并通過判斷選擇合理的政策調控工具、調控力度和時機,以消除金融加速器效應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切實增強宏觀調控的合理性、穩健性和可預見性。小型金融機構對當地情況比較熟悉,能夠以較低的信息成本保證資金的安全運行。應充分發揮小型金融機構的這些優勢,解決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加快金融市場的培育和發展。(4)政府要鼓勵、支持和規范民間擔保機構的發展,借鑒日本因對危機的經驗,如下圖所示,日本通過建立由信用擔保制度和信用保險制度兩部分構成信用補充制度,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前者由信用擔保協會、金融機構以及中小企業3方面構成;后者則由日本政策金融公庫、信用擔保協會兩家機構構成,這兩項制度共同構成信用補充制度。目前,日本全國有52家信用擔保協會,協會的資金來源于地方公共團體出資和捐贈等,而日本政策金融公庫的信用保險運作資金則來源于政府出資。政府應鼓勵、支持和規范民間擔保公司的發展,使其更好地為民營企業融資服務。
(5)加強對民間投資的服務。完善投資服務體系,幫助民間投資者提高管理和決策水平。各地政府應把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納入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落實措施,提高辦事效率。鼓勵自律性行業組織發揮投資服務職能,及時向社會公開發布行業投資信息、提供政策法規咨詢和技術服務,引導民間投資者轉向國家規劃中的急需發展領域,減少盲目投資。積極培育和發展為民間投資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為民間投資者提供法律、財會、市場信息、企業診斷和投資咨詢等方面的服務。
三、對“作物”即中小企業自身素質的要求
如同對水有需求的作物,中小企業即資金的需求者,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固然離不開對其不斷完善的要求。要提高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完善內部財會制度,增強信用觀念,提高企業的社會聲譽與信譽度。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學習市場經濟知識及現代管理知識,不斷在市場競爭實踐中進行錘煉;主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積極營造有利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參 考 文 獻
[1]唐吉榮.從溫州民間融資發展看我國金融改革[J].發展研究.2012(1)
[2]孫建通.我國民間投資問題綜述[J].觀點綜述陳時興.2012(1)
[3]浙江省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1
[4]王莎莎.我國民間融資問題探析[J].企業導報.2009(3)
[5]侯惠英.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危機后日本實施中小企業融資對策的研究[J].現代日本經濟.2012(2)
[6]王合麗.基于民間金融視角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J].經濟與管理.2012(3)